【大紀元2020年05月18日】(大紀元記者季薇多倫多報導)卑詩省現年95歲的華裔老嫗陳元珠(Chen Yuanzhu,音譯)沒想到幾年前學習的剪裁技術,如今發揮了作用。
據《環球郵報》報導,當年陳元珠在北京學過製作工作服。如今為了表達對疫期一線醫護人員的支持與感謝,這位老太太與其他華裔義工一起,為卑詩省醫護人員縫製防疫工作帽。
陳老太與兒媳還有一個朋友,三人所參加的一個由大溫哥華地區約200名居民組成的義工小組,目前正在把花布縫製成帽子,送往醫院和養老院。
該小組的協調員李麗(Li Li,音譯)說,他們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就把3,500多個帽子和140個束髮帶交給了醫護人員。
這個義工小組在2月初成立的時候,許多華人正過完中國新年返回加拿大。當時,中共病毒在卑詩省的傳播風險仍被認為較低。很多華人在返回後自願隔離兩週。李女士的義工小組在機場接了很多人,並在他們隔離時幫助遞送食品。
3月底,李女士從溫哥華綜合醫院的一名護士那裡得知,醫護急需布製帽子。李女士說,那名護士正計劃網上購買,但要等1個月才會寄到。
義工們開始在家裡縫製醫護所需的布帽。隨後,大溫哥華地區幾乎所有的主要衛生保健機構,素里紀念醫院、列治文醫院、和平拱門醫院等,都有醫護人員需要這種帽子。
帽子與束髮帶的精心設計,是需求大增的原因之一。他們在帽子的後面縫上帶子,以便調節,還在帽子和束髮帶的兩側添加鈕釦,以便醫務人員可以把口罩掛到鈕釦而不是耳朵上。
帽子的顏色和圖案也很受歡迎,婦女和兒童醫院的醫護人員特別要求提供卡通圖案的帽子。
年邁的陳元珠幫忙熨帽子。「我現在老了,手腳不靈活。只能幫忙熨……我對自己不能出更多的力而內疚。」她說:「只要有我能做的事,我就想幫忙。」
陳元珠的兒媳是一名健康顧問,在大陸與日本當過17年的醫生。如今的義工工作通常使她要凌晨1~2點才能上床休息。
同住列治文的86歲老人蔡嫩紅(Chay Nen Hong,音譯),每天會用3~4個小時來縫製束髮帶上的鈕釦。1993年從香港移民加拿大的蔡女士說:「我很開心,我非常願意做這樣的事。」
後來加入義工團隊的劉桑德拉(Sandra Lau)是眾多的縫製帽子、捐款買布料的義工之一。雖然74歲了,還送了幾次貨。由於擔心被感染,才放棄了送貨工作。◇
責任編輯: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