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以它的巍然不屈,又謙和圓融的方式矗立。我們尊重它,了解它,準備周全,不侵犯,不破壞,自然可以相處愉快。其實想想,這準則也適用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追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山海經》
這是《山海經》裡,夸父追日的其中一個版本,遠古時期的傳說跟現代媒體報導一樣,都有很多版本,不是每一個都足以採信,但是也不代表我們要全盤否認。換個角度想,這證明世間的事情有許多面向,我們可以去蕪存菁,從中找到啟發自己的部分。
我很喜歡這個「追日」的版本,簡單的敘述,沒有評論。夸父追著太陽跑,來到烈日之下,非常乾渴,需要喝水。他喝了黃河、渭河兩大河川,卻還是不夠,就往北想去喝大湖的水,只是他還沒走到,就在路上渴死了,他遺留下來的木杖化為一片桃林。
現代年輕人追星,遠古人比較豪氣,追的是太陽。不過豪氣也是傻氣,居然追到自己渴死了。想想,我跟Robert的旅行常常也是這樣帶著傻氣。為了達成心裡的一個目標,一個夢想,一份美感,然後不顧一切,大無畏的努力奔去。
沒有目的地的旅行
當Robert告訴我,美國二○一七年八月將發生日全食,我就知道我們一定會去看。他不僅對地質有研究,對天文也有極大的興趣,我第一次看流星雨就是他帶我去沙漠露營,晚上接近攝氏零度的沙漠曠野,熬夜裹著棉被,數星星墜落,是一次難忘的經驗。這次的日全食在美國是一件大事,很多天文愛好者很早就提前計劃,新聞也大肆報導。
日全食是發生在新月的時候一種天文現象,當月亮來到太陽跟地球之間,它投射在地球上的陰影完全遮住太陽,讓太陽在我們的視野中短暫消失。
不論古今中外,人類對於日食都有莫名的恐懼,中國古代說是「天狗吃日」,有趣的是,其他埃及、印度、非洲等民族也有某種動物吃掉太陽的傳說。所以古時候發生日食,大家都會敲鑼打鼓,企圖嚇走那隻該死的天狗,而皇帝更是戒慎恐懼,擔心自己有失德的地方,會「著素服,避正殿」。唉,真是想太多了,皇上失德的時候豈只有一年兩、三次?一次兩、三分鐘?人類真的是愛穿鑿附會的生物,不管是星辰日月,自有它們運行的腳步。
到了現代,我們知道日食發生的原理,不會過度恐慌,不過當月亮遮蔽住太陽,那美麗的圓形倩(陰)影投射在地球上時,還是讓凡夫俗子們心動雀躍,甘心苦苦追尋。人類對於剎那間的驚豔還是多過於不變的永恆。
但是那是什麼樣的景象?我們真的可以用肉眼觀測到月亮的陰影一點點把太陽遮住嗎?大地真的會一下子變暗嗎?會有多暗?像黑夜那麼暗嗎?我沒見過,Robert也沒見過,這次日全食就在美國,我們一定得把握機會。
很多人沒見過日全食,但是事實上,日全食並非鮮少發生,平均大約十八個月發生一次,但是能在美國本土出現的日全食就不是那麼頻繁了。這次日全食維持的時間不僅最長超過兩分鐘,而且還橫跨美國本土,從東岸到西岸,規模不小,日食帶上的飯店旅館很早就被高價訂滿了,以Robert刻苦節儉的個性,當然不在考慮之中,只是要選擇何處作為我們露營的地方,學問可大了。
「我們預計什麼時候去看日食?要去哪裡看?」
我看著月曆對Robert說:「八月二十一日是星期一,是不是要提早幾天出發?」
「其實我是這樣想的……」我看他沉吟,心中感覺不妙:「我們在出發看日食之前,先另外安排一次行程,勘查地形,尋找觀測日食的最佳地點。」
不會吧?為了看日食,得要旅行兩次?有沒有這麼慎重啊?
他指著地圖跟我分析:「我們住西岸,所以重點在奧瑞岡州、愛達荷州、懷俄明州,這三個州日食的路徑帶。我們沿著這區域,一邊旅遊一邊尋找合適的地點。然後在日食的前一個星期,我們就直接去那裡,提前占位置露營。據說那天會有上萬人湧進日食帶經過的城鎮,不僅當地的飯店都被訂滿,露營區也一位難求,我想找個特別的地方,所以最好先去勘查地形。」
「怎樣特別的地方?」
我忍不住皺著眉頭問。他又有什麼出人意料的想法?
「我不知道……」
他看我快翻臉了,趕快補充:「我想待在野外,人越少越好,我不想跟一大群人站在路邊看日食。而且那個地方,日全食維持時間至少要超過兩分鐘。」
這次的日食,其實全美國都可以看到,但是除了日全食帶以外的地區,都只能看到日偏食,即使在日食帶上,也有時間上的差別,越靠近中心的位置看到的日全食時間越久,最長可以達到兩分四十秒。
我在心裡默默嘆口氣。Robert要做的事都不是捷徑,比如,想欣賞海裡的魚,不會到水族館隔著玻璃看,一定要潛進海裡與魚共游,近距離觀察拍照;想要欣賞冬天的國家公園,不會只訂公園內的飯店,一定要雪地露營,直接體驗零下低溫的生活。
換言之,Robert想像中的日食觀測,絕對不是前往某個地點,仰望天空那麼簡單。他要在野外找到非人氣景點,而且還要在正式行程之前安排一趟尋訪的旅行。
在一般人眼裡,或許會覺得我們浪費好多時間跟精力去做一件可以簡單做到的事,但是過程中獲得的體驗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這些經歷和見聞,都會帶來莫大的感動跟啟發。
就這樣,為了八月二十一日的日食,我們在七月二十四日出發,先做一趟沒有目的地,為了下次探險而彩排的探路旅行。◇
——節錄自

(〈文苑〉)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