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字輩——家族繁衍的脈絡

作者:雅蘭
光緒二年續修《登郡昌陽姜山 于氏族譜》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909
【字號】    
   標籤: tags:

面對現代社會的種種嘈雜與煩惱,雅蘭和您一同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中身心安和之道。安和系列內容將分為三季:第一季「人與自然之和」(從「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至「中國園林」),第二季「人與人之和」(從「人生短暫 選擇簡單」至今),第三季「人與心之和」。

上期我們講到我們和古人名字,不同之處在於,他們不僅有名還會有字和號,人們根據關係遠近不同,稱呼也不相同。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地方,古時如果一家有兄弟姐妹,他們的名字中往往有一個字是相同的,比如《紅樓夢》裡,賈家的四姐妹,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都有一個春字,比如民國時候宋氏三姐妹,宋藹齡、宋慶齡、宋美齡,她們名字中都有一個齡字,這是為什麼呢?

這要從中國的家族家譜說起,之前我們和大家分享過,古時人們會按照姓氏居住在一起,比如陳氏、王氏,在家族當中還會設置一個祠堂,用來祭祀先祖。在祠堂裡會修訂族譜,家族中的長輩會給後輩取字,後世的人就按照不同的輩分,取用不同的字,組成自己的名字。一般同一個輩分會用同一個字,比如:湖北《汪氏宗譜》的輩分有:「正大光明,成先於後」如果是正字輩的話,取名汪正興、汪正榮、汪正舒等等。

為什麼要用字輩呢,因為一個家族族人眾多,字輩可以理清家族秩序,讓人一目了然一個家族中世代繁衍的脈絡、族人間的長幼尊卑等,字輩也是一種紐帶緊密聯繫家族族人,讓人更有歸屬感。

那字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有人說正式的字輩,從唐宋時就有了,比如韓氏字輩是唐朝韓愈譜寫的,如宋太祖趙匡胤,為其後代取了十三個字輩,加上他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個字,分別是:「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他叫趙匡胤,下一代是德字輩的,所以趙匡胤的四個兒子分別叫趙德秀、趙德昭、趙德林、趙德芳。再下一代是惟字輩的,所以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的孩子分別取名:長子趙惟正、次子趙惟吉、三子趙惟固、四子趙惟忠、五子趙惟和。

古時每個家族族譜中記載著字輩的延續,如陳氏家族、王氏家族、李氏家族等等,延續最全最久的要數孔氏家族了,孔氏家族歷經多朝皇帝欽點,確定了三十個字輩:「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抵垂佑,欽紹念顯揚」之後還有延續,如著名的運動員孔令輝是孔子七十六代傳人,屬於令字輩的。

千年以來,字輩一直是中國人名字重要的組成方式,一直沿用到民國,直到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們的名字很多還是按傳統字輩,五六十年代之後的人們,對字輩就越來越模糊了,現代很多人取名不再用字輩,因為很多家族家譜在破四舊中毀壞了,失掉了族譜和家族的聯繫斷掉了。

但是人們對於先祖的追尋,從來沒有停止過,現代很多人還在尋根問祖。有一位先生他通過網上、圖書館多方查詢自己家族的族譜,因為有一天,他兒子曾問他說:「爸爸,我爺爺叫什麼,我爺爺的爺爺又叫什麼?」他被問住了他很想給兒子一個答案,於是他就花了很多時間去找他家族的族譜,經過多方努力,他終於找到了,他說當他看到族譜裡記錄的一代代先祖的名字,那一刻真的非常激動,終於可以告訴兒子,自己家族中世代流傳的故事了。關於中國的傳統還有哪些文化呢,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點閱【馨香雅句】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上期我們講到中國文化裡,君臣會尊重天命,各盡其責,那麼君臣之道具體該怎麼樣呢?
  • 上幾期我們談到父母關係,在中國文化中,人們認為父母、夫妻、兄弟是三個最重要的家庭關係,那麼為什麼和兄弟姐妹的關係會重要呢?
  • 上幾期我們談到家庭關係,當人走入社會的時候,就很需要另外一個關係,那就是朋友。「在家靠父母 出門靠朋友」,人在社會當中離不開他人的幫助,那麼什麼樣的朋友最值得珍惜呢?
  • 上次我們說到朋友間最值得珍惜的,是精神上能夠相互交流、彼此支持的知己,那麼除此之外,朋友間最重要的便是義氣了。誰不希望能夠得到一個患難與共的朋友呢?
  • 上次我們說到朋友間的義,在關羽身上得到了很好的演繹,今天我們來聊聊朋友間的信。古人說,人無信而不立,為什麼這個信如此重要呢?
  • 上次我們說到朋友間的信,然而生活中並非所有人,在所有事情上,都能夠做到講信重義,所以很多人會覺得,受到來自朋友的傷害,而有些人的心結,甚至大到老死不相往來。
  • 生活中很多人的煩惱來自於上下級之間的相處,上級往往抱怨下屬為什麼不聽我的,下級往往覺得上級為什麼不理解我尊重我,雙方各有怨恨,輕則配合不力,重則不和而去,甚至引起官司紛爭。
  • 上期我們講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對臣以禮相待,臣就會對君報以忠誠。中國文化裡提到忠,大家都會想到一個人,那就是岳飛
  • 上期我們講到岳飛的精忠,很多人會問,是不是精忠就是對國君言聽計從呢,如果國君有過錯,我又該如何做呢?
  • 那麼縱向的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 人生路或許漫長,但關鍵處只有幾步,在重要的關口,人們都希望得到指點和支持,那麼中國文化裡是否會有這些智慧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