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NBA 大小分预测- 线上博彩全攻略

高僧洞悉夙怨 慈悲化解惡緣

文/宋寶藍
惠能(638年─713年),又作慧能,世稱禪宗六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77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唐朝時,一位刺客到寺院行刺。高僧未卜先知,不僅化解了夙怨,還使他放下屠刀,喚醒了刺客的天良。有一富豪家財萬貫,為了治好傻兒子的病,可謂傾家蕩產。高僧慈悲,出手相助,他是如何化解這場惡緣呢?

大唐時期,僧人神秀和他的同學惠能,二人德行相當。在北方,神秀受到王公貴族尊崇,京師百姓競相向他頂禮。在神秀推薦下,武則天請惠能趕赴京師,他婉言謝絕了。惠能對使者說:「師父告訴我說,我與南方有緣,切不可違背。」為了堅守師言,惠能就沒有去北方。所以神秀在北方傳道,惠能則在南方。禪宗分為南北二宗,由此而來。

神秀很有修為,為人大度,聽說惠能名聲鵲起,並不在意。然而他的弟子升起愛憎之心,背著神秀找來張行昌,去刺殺惠能。惠能修行有素,早已修出了神通。他未卜先知,看到了即將發生的事情。在張行昌前來行刺的當晚,惠能在座位上放了十兩金子。

惠能被張行昌砍了三下,都毫髮無損,並且說道:「正劍不邪,邪劍不正。」他知道,遭張行昌行刺的原因,是因某一世欠過他一筆錢,今生張行昌是來討債了。惠能對他說:「我只欠你十兩金子,並不欠你人命。」

張行昌一聽,竟然震驚地暈倒在地。過了很久才甦醒過來,他誠心地向惠能懺悔,並發誓願意出家為僧,以彌補罪過。惠能將金子交給他,讓他快走,以免其他人傷害他;同時叮囑,如果想出家,就改日再來,定會接受他。後來,張行昌果真兌現誓言,出家為僧,而且修行也很精進。

同樣在唐朝,另一高僧洞悉了宿緣,化解了一樁惡緣。不過,他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一位富豪。

當時,陝州有位富豪叫張臻,雖然家財累積鉅萬,不幸生了一個傻兒子。傻兒不僅智商有缺憾,還患有手足痙攣症,平常說話,誰也聽不清他到底在說什麼,整天只知道大吃大喝,胃口大得猶如谿壑,總也填不滿。

傻兒再怎麼不盡人意,畢竟也是張家的骨肉。張臻夫婦非常疼愛他,為了給他治病甘願做任何事。請醫求藥,不遠千里。十多年來,張臻為了給他看病,幾乎花光了所有家產,但傻兒的病仍沒有任何好轉。

在人們的建議下,張臻夫婦去請高僧阿足師。儘管他居無定所,但是爭相禮拜他的人絡繹不絕。

張臻夫婦向阿足師叩首哭訴,求他拯救張家脫離苦海。阿足師看了張臻很久,說道:「你的夙冤沒有消散,還需要十年才能了結。」阿足師是修行之人,心懷慈善,看到眾生受苦,他也於心不忍,於是答應為張家解除夙怨。

阿足師讓張臻選定了一個日子,在河邊設立了道場,讓他把傻兒子也帶過來。當時很多人都來觀看,看阿足師如何度脫冤孽。阿足師讓三四個健壯的人將傻兒扔到河中。眾人看著眼前的景象,都不解其意。阿足師對張臻說:「我為你除災了。」

過了很久,人們看到傻兒忽然出現在下游十多步以外,而且還站在水面上,伸著食指指責他的父母說:「我和你們的宿世冤孽,今日幸逢聖者在此化解了。如果不是這樣,你們的報應就沒有結束之日。」人們看到他挺身高呼,振振有詞,言語凌厲,一點都不像是愚蠢痴呆之人。不一會兒,他就潛入水中,誰也不知道他去哪兒。

事據《神僧傳》卷9、《壇經•頓漸品》卷8、《宋高僧傳》卷8@*#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往今來,是凡成大事者,都有忍辱負重懷大志的特性。
  • 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南康船師陳太從建康來。他向南康戶曹張子溫說起一件事,絲帛莊主人周翁的長子極其不孝,常常酗酒爛醉,逞凶鬥狠,他每次鬧酒瘋,周翁都會驚恐不已。
  • 王十朋在《記人說前生事》中自述,小時候鄉里的僧人每次見到他,都會說:「這個孩子是嚴伯威轉世而來。」起初,王十朋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後來,他去拜訪叔父寶印大師,問起這件事。於是叔父詳細地向他講起此人。
  • 以寬容和善良化解累世的宿怨,化解悲劇,才是生命解脫的所在。
  • 有一種美德叫拾金不昧,從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報,或是發家,或是後世子孫發達,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著的《勸戒錄》中記述的幾個故事。
  • 更多證據顯現,靈魂真的存在,擁有多世記憶!前世殘酷折磨囚犯,泰國醫院院長怎樣才能還清罪業?《未解之謎》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 古今中外,在劇火的大災難發生時,誰能讓「神出手」得到奇跡福祐呢? 本文這些真人實事給了我們參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善有善報,可能是事後報,也可能是立即就報!報應不爽呀!
  •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沒好報」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報,甚至還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覺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著一切,禍福早已註定,好人遇到的壞事,恰恰是老天在幫你消減之前的罪業,以讓你在消減完罪業後,來世得福報。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記述了兩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