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現代長篇小說

天堂夢(71)

幾十年的事實已證明,在中共統治下,追求所謂共產主義的天堂,原來是一場惡夢。(製圖:大紀元)

b. 何應欽

1909年留學日本,並加入同盟會。1924年任黃埔軍校總教官,積極參加剿共作戰。抗戰時任參謀總長,抗日勝利後任中國駐聯合國參謀團長,1948年5月任國防部長。何應欽是蔣介石培養的嫡系將領,但他在蔣介石為難的關鍵時刻的表現,使蔣介石寒心和不滿。

27年桂系李白二人在會上第一次逼蔣介石下野,此時蔣介石用目光向何應欽暗示,但何應欽假裝沒看見,不出來說話。

第二次是張楊發動西安事變,何應欽主張用軍事進剿,由他出任討逆軍總司令,並叫汪精衛回國主持大計,還企圖派飛機炸平西安。當宋美齡要求何應欽答應張楊部分條件時,他對宋美齡說,婦道人家只知道救丈夫,國家大事妳懂得什麼,妳不要來管。

上述二件事情引起蔣介石的猜疑,認為何應欽有搶班奪權的野心和置他於死地的企圖。因此蔣介石幾次讓他坐冷板凳。

何應欽與陳誠二人結冤,因為何應欽沒有任命陳誠11師師長,和27年8月何應欽的部隊與軍閥孫傳芳在南京龍潭激戰時,陳誠因胃病,坐著轎子上前線指揮作戰,為此何應欽撤銷陳誠師長職務,二人因而結成冤家。

抗戰勝利,何應欽被調任聯合國軍事參謀團長,何應欽認為這是貶降,是陳誠搞的鬼。1948年4月蔣介石任命何應欽為國防部長,但此時共軍已節節勝利,不久東北徐州平津等地相繼失守,1949年3月李宗仁任命何應欽為行政院長,他受命後見國民黨大勢已去,5月11日他就向李宗仁辭去行政院長。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何應欽將去美國歸宿,但蔣介石邀請他去臺灣甘苦共嚐,何應欽聽從蔣介石的勸說來到臺灣,蔣介石任命他為評議會主席。何應欽的處世原則是,得勢時少驕矜,失勢時處之泰然,是國民黨內有才能的一個。

他因三次站錯了位置,抗戰勝利第二次內戰時,被蔣介石變相放逐到大洋彼岸,因此他沒有參加國共第二次內戰。如果當時蔣介石把何應欽留在國內,並委以重任,雖然不能改變內戰結局,但至少失敗也不會那麼快。

c. 白崇禧

他曾和李宗仁、黃紹竑、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等人發動反蔣戰亂,但他在蔣介石的道德、人格、精神感召下改邪歸正,改變立場匡扶正義,堅決擁護三民主義保衛中華民國。他在北伐、剿共、抗日中立過許多功勳,略述如下:

1934年在共軍「長征」中,林彪企圖偷渡湘江,被白崇禧的部隊圍剿,林彪一軍團血染湘江,幾乎全軍覆滅。

1945年抗日勝利,白崇禧任國防部長。他曾向蔣介石進言:「臥榻之旁的共軍尚未消滅,他在抗戰中已發展壯大,隨時會挑起內戰,搶我江山,所以決不能喪失警惕進行裁軍,只有共軍消滅後才能裁軍進行和平建國。」但蔣介石不聽。

1946年6月內戰爆發。這時蔣介石命白崇禧親臨東北前線指揮作戰,由白崇禧帶領杜聿明部隊:新一軍、新五軍、52軍等國民黨的王牌兵團,出山海關一路打入東北,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從錦州一直打到四平,並將林彪的十多萬部隊包圍,死傷無數。

林彪在奪圍時只得化裝成伙夫逃命。後來白崇禧把林彪的部隊一直趕到哈爾濱。如蔣介石不宣布停戰,恐怕林彪早被白崇禧消滅,共軍也就不會死灰復燃東山再起。

湖南青樹坪戰役,1949年8月4日程潛和一兵團司令陳明仁、唐生智8萬人投共,但其中有四萬人在白崇禧的宣傳感召下,棄暗投明回到白崇禧的部隊。

林彪6個軍19個師為報四平之仇,由陳明仁帶路圍剿白軍,但白崇禧在青樹坪果嶺佈下口袋,全殲149師和其他林彪部隊。毛周獲敗電後十分震驚,周則為這次敗仗流淚。

以後白崇禧跟隨蔣介石退守臺灣,幫助蔣介石保衛臺灣金門等基地。

d. 閻錫山

1860生,山西五台人。1905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響應號召,在山西發動辛亥起義。雖然他和馮玉祥、李宗仁、白崇禧、張學良等人曾發動過倒蔣戰亂,但後來改邪歸正,跟隨蔣介石北伐、剿共、抗戰,和第二次國內戰爭。

他歷任山西都督二戰區司令長官、國防部長、行政院長等職,閻錫山在第二次內戰時是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1948年10月,共軍徐向前率18個旅11.5萬人圍攻太原,閻錫山誓死保衛太原。戰爭在10月5日打響,總共打了半年多,共軍就是攻不下。後來在共軍渡江,國軍彈盡援絕後才失陷。太原圍城戰,是第二次內戰被圍困最久,戰鬥最激烈的一個戰場。

1949年閻錫山隨蔣介石到臺灣共赴國難,至1960年死。

閻錫山、白崇禧二人雖曾與蔣介石動過干戈,但他們能認識錯誤,蔣介石仍團結他們,並委予重任,因此他們在抗日、剿共戰場上為國民黨立下不朽功勳。他們擁護三民主義,堅決捍衛中華民國的忠心至死不改。

e. 胡璉

1907年生,陝西人。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後投入北伐戰爭。他的部隊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但四大主力覆滅,唯獨胡璉的整編11師(軍)存在。胡璉的事蹟有:

胡璉在三年內戰中使共軍損失慘重,因此共軍恨之入骨,四大野戰軍曾幾次制訂獵捕計畫。有一次胡璉的部隊鑽進共軍預設的口袋中,被圍在大別山的一座山上,十分危險。但突然遇到七天七夜的暴風暴雨,共軍彈藥因此受潮,同時運輸隊又受到泥石流的襲擊,就這樣胡璉領著他的部隊從共軍的眼皮底下脫險。

在淮海戰役中,胡璉是12兵團副司令,因病留在南京。戰鬥打響,蔣介石用飛機送他到12兵團戰場,幫助司令黃維突圍,但因為國軍被共軍包圍得如同鐵桶一般,所以他和黃維只得乘坦克突圍,結果黃維被俘,胡璉順利逃回南京。

在國民黨即將崩潰,胡璉的部隊在大別山,這時劉伯承用了三個縱隊6萬人圍困胡璉,但胡璉的11師33團3,000人,等於20比1的兵力卻在山區打了五天。

這時胡璉帶了幾名狙擊手乘飛機空投到33團指揮部,他用狙擊手先後將共軍一名師長和十多名軍官擊斃,二個縱隊司令打成重傷,因此共軍一片混亂,陣亡了一萬多人,但胡璉的33團僅損失1,000多人。

在共軍包圍上海時,胡璉在上海集結了所有在滬的特種部隊,共消滅共軍三個先鋒團9,000多人。

胡璉在內戰中從未打過敗仗,所以共軍將領在淮海戰爭時感歎地說,淮海戰爭中被俘的國軍15個上將還頂不住胡璉這個中將。

1949年7月共軍入閩,10月,由10兵團司令葉飛抽調2.5萬兵力組成金門登陸戰鬥部隊。胡璉隨蔣介石到臺灣後,蔣介石任命他為兵團司令兼金門守備司令。當時守衛金門的國軍是3個團,而參加第一批登陸的共軍是3個加強團共9,000餘人。

10月,共軍先遣部隊分三批在金門古寧頭登陸。在胡璉領兵增援該島後,經過半個月的激戰,胡璉將9,000餘共軍全部消滅,除3,873人陣亡外,有5,175名共軍被俘,最後一個被俘的是253團團長徐博。

這些共軍被押送到台中干城營房和綠島新生營集訓,其中有900餘人堅決不肯留在臺灣,1950年國民黨分三批用漁船把他們遣返大陸。

大陸則在杭州、福州成立歸俘集訓隊,這些人進了集訓隊,一律開除軍籍、黨籍和團籍。131名副連級以上的幹部押往南京集訓審查,經過一個月的學習,在相互揭發鬥批中,這批人為免去死刑拼命揭發他人。原24團政治部主任孫樹亮通過誣陷他人洗脫自已。後來大部分被判刑和遣送農村監督勞動。253團營長李子元等二人因帶頭放下武器,於1951年6月被槍斃。

因胡璉在金門戰役中立了奇功,穩定臺灣的軍心、民心,加強了保衛臺灣的決心。但很遺憾,因為蔣介石和那些隨他敗退臺灣的忠臣良將、文人志士,沒有乘勝利的東風,充分利用手握的軍隊和智慧,與北伐、抗戰那樣,前仆後繼扭轉局面,轉敗為勝光復河山,解救處在水深火熱,過地獄般生活的千千萬萬同胞兄弟。

蔣介石在中華民國風雨飄搖、搖搖欲墜之時選擇敗退臺灣,那些忠臣良將能跟隨蔣介石一起來臺灣共赴國難,保衛和建設好這塊復興基地,使臺灣2,000餘萬人民免遭共產黨的迫害蹂躪和殺戮,已是對祖國和人民作了了不起功績和貢獻。待續@*

責任編輯:蘇筱薏

點閱【天堂夢】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