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夢(70)
幾十年的事實已證明,在中共統治下,追求所謂共產主義的天堂,原來是一場惡夢。(製圖:大紀元)
十 重用忠臣良將
丟失大陸切腹痛,黨國百姓遭共戮,
臥薪嚐膽思過失,肅清內奸穩民心。
振足精神重開始,重用忠良保江山,
經濟快速人民富,實現憲政千年夢。
孫蔣二位國民黨領袖,雖然他們在用人上缺乏警覺,用了一些奸臣叛將特務共諜,造成剿共二次失敗丟失大陸,但他們在黨和政府內還是多數用的是忠臣良將,所以在辛亥革命、北伐、剿共、抗戰、保衛和建設臺灣等方面都取得重大勝利。
一、辛亥革命時期
辛亥革命時有黃興、胡漢民、宋教仁等忠臣良將和千千萬萬的仁人志士,他們幫助孫中山募捐經費購置武器,發動民眾組織武裝起義,並身先士卒,冒著清軍的槍林彈雨,帶頭衝鋒陷陣。他們不計名利、不爭權位、前赴後繼,跟著孫中山為推翻帝制,建立中華民國作出巨大犧牲和貢獻。
在辛亥革命受到袁世凱復辟稱帝嚴重威脅時,雲南的蔡鍔及其他各省的領導都紛紛響應孫中山的號召,宣布獨立並與之戰鬥。
二、北伐和剿共戰爭時期
自孫中山1925年去世開始轉入由蔣介石領導的時代,由於蔣介石重用忠臣良將,他們在北伐戰場上消滅軍閥,統一了國家。
緊接著這些將士又跟隨蔣出生入死,進行剿共戰爭,把三十萬的共軍打得潰不成軍,抱頭鼠竄,只剩下一萬多人的殘兵敗將。
三、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是關係到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衛國戰爭,因此除共產黨外,全國人民不分東西南北、黨派、民族、宗教、貧富、男女,萬眾一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怕犧牲,浴血奮戰,因此在國民黨內出現更多的忠臣良將,其中有何應欽、顧祝同、白崇禧、陳誠、杜聿明、孫元良、邱清泉、傅作義、黃維、黃伯韜、張自忠、薛岳、馮玉祥、閻錫山、劉戡、宋哲元、戴安瀾、胡璉、張靈甫、孫立人、廖耀湘、戴笠、謝晉元等將領。
而且有130餘萬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在抗日的戰場上英勇犧牲,其中有上將3名、中將82名、少將120多名,37年前培養的黃埔軍校學生總共5,000多名,80%戰死在抗日初期的疆場,他們都為國家民族人民立下不可磨滅,使後人永遠敬仰的功勳。
在第二次內戰中有很多將領和士兵在抗日戰場上沒有被日寇打死,卻在內戰戰場上被共軍打死,其中有張靈甫、劉戡、黃伯韜、邱清泉、蔡仁傑、羅永明、嚴明、陳章、熊緩春、戴子奇等30餘位高級將領。他們是為三民主義和中華民國及其人民免受共產黨的殺戮蹂躪,而在戰場上英勇抗擊共軍而犧牲的英雄。
1. 劉戡,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湖南人,上將。他在大別山圍剿時被共軍流彈擊中左眼,成了獨眼龍將軍。1947年胡宗南故意命劉戡去解圍宜川,鑽進了中共的口袋,彈盡援絕不肯投降,他寫好忠於三民主義後舉槍自殺。
2. 黃伯韜,七兵團司令。他不論在北伐、抗日、剿共戰場都兇猛勇敢不怕死,對三民主義和蔣介石的領導忠心耿耿,戰績輝煌。他在徐州會戰的路上碾莊,被30萬共軍包圍,在突圍無望時,他在總統府出入證背後寫上「黃精忠報國」,隨後交給副軍長楊廷宴,不願當俘虜自殺身亡。
3. 張靈甫,整編74師師長(相當一個軍),中將,在剿共、北伐、抗戰中猛攻猛打屢建奇功,是蔣介石的王牌軍。但被共軍誘入山東沂蒙山孟良崮,遭共軍五個軍包圍,在絕境下為黨國盡忠,流盡最後一滴血。
4. 熊其雄,國軍一位班長。1946年共軍進攻安東省摩天嶺時,他在奪取摩天嶺戰鬥中,為減少共軍炮火對國軍弟兄們的傷亡,主動請纓,冒著共軍火力,幾次負傷仍忍著疼痛爬到共軍的碉堡前,用自已的身體堵住敵人的搶眼,讓共軍的槍彈全部射在自已的身上。國軍見此情景十分感動,於是大家一齊飛向敵陣,嚇得共軍魂飛魄散四散逃竄,國軍乘勝追擊,很快占領了摩天嶺。
5. 還有一些國民黨將領,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由於種種原因,雖然打敗被俘,但堅持三民主義信念不變,沒有喪失革命氣節,不肯向共產黨低頭,因此被長期戴上鐐銬關禁。其中有黃維、陳長捷、范漢傑、盧濬泉、廖耀湘等人。
廖耀湘戰敗被俘後不認輸,他對林彪說我們的戰敗是因為你們的人海戰和特務間諜無孔不入,有膽量我們再在戰場上比高低。74師師長楊廷冡被俘關在獄中時,他仍高喊「蔣總統萬歲」。
6. 更多的國民黨將領在1949年節節敗退丟失大陸時,不得不逃奔臺灣。在這風雨飄搖,生死未卜的日子裡,卻有更多的忠臣良將不聽共產黨的花言巧語,封官許願等統戰利誘,不做中華民國和三民主義的叛徒。
還有許許多多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文明道德的仁人志士,民族工商業者,和不願做共奴的人們,堅決選擇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共赴國難。
所以蔣介石在這些忠臣良將、仁人志士和全臺灣人民幫助支持下,臥薪嚐膽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改進工作,並認真肅清了隱藏在各地區、各級機構、各兵種中的共產特務間諜,在臺灣基本排除了共產黨的破壞搗亂後,開始著手實行各種改革。
特別是在農村實現孫中山三民主義「耕者有其田」,用和平贖買政策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經過不長時間,蔣介石在臺灣取得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飛速進步,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並實現中國人民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憲政民主社會。
7. 堅決跟隨蔣介石來臺灣的著名將領有:
a. 陳誠
浙江青陽人。1925年進黃埔軍校,因為有一天晚上睡不著,閱讀《三民主義》時,正好被查夜的蔣介石發現。次晨蔣介石向學生宣布,陳誠發憤刻苦學習,精神可嘉,提升他為少校炮兵隊長。
後來他參加攻打陳炯明淡水之戰,1928年參加蔣桂蔣唐戰爭,1930年參加蔣馮閻戰爭,1931年5月至1933年2月參加三次四次對共軍的圍剿。在第五次圍剿時,他向蔣介石提出推行步步為營,逐段推進的戰法很有成效。1932年他和蔣介石的乾女兒譚羅意結婚。陳誠在抗戰中戰功顯著。抗日勝利後陳誠被任命為參謀總長,並負責裁軍。
由於裁軍上出了很多問題,以後又由於國軍在東北、西北、華東戰場上屢屢失敗,蔣介石認為這位參謀總長無能,把陳誠的人事權指揮權收回。
後來東北戰事失利,陳誠為了挽回面子,要求蔣介石讓他到東北打幾個勝仗。蔣介石就命陳誠去接替熊式輝,任東北最高軍事指揮官東北行轅主任。
陳誠到了東北,自以為是蔣介石的親信,目中無人,不聽部下意見,先撤換各省保安司令,認為他們是漢奸兵。當時一些偽軍團長和士兵紛紛上書要求留下,可以幫助國民黨剿滅共產黨,經費、給養自已解決,但陳誠就是不從。
結果陳誠把這批有文化、有經驗、熟悉東北地形和情況的偽軍都推到共軍那裡,使共軍不動一槍一炮,淨增加可以上前線作戰的20多萬偽軍。
不久陳誠撤換在四平與共軍四進四出血戰的71軍軍長陳明仁、遼寧省省長徐箴、52軍軍長徐愷等東北重要軍事骨幹,因此有很多國民黨人被他推到共產黨的懷抱。
1947年陳誠指揮的軍隊屢遭失敗,弄得東北局勢不可收拾,激起南京當局官員眾怒,蔣介石在巨大壓力下,不得不把他調回南京。後來國民黨開會代表們高喊,殺陳誠以謝國人。但陳誠是蔣介石的寵臣,在北伐五次、剿共、抗日中戰功顯著,所以蔣介石不肯懲處他,因此不了了之。
但陳誠到了臺灣任省長和副總統後,幫蔣介石實行裁軍、裁餉、減輕財政負擔,趁機又幫總統奪走許多將領的兵權,鞏固蔣介石的統治地位。
他又幫助蔣介石在臺灣實現三民主義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農民得了土地,提高了積極性;地主出賣土地,得到的資金轉向發展工商業,因此穩定了臺灣的政治、經濟、軍事形勢,為臺灣以後的經濟奇跡奠定了基礎。陳誠1965年3月12日逝世。待續@*
責任編輯:蘇筱薏
點閱【天堂夢】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