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命定天子 四人提前道破天機

文/周曉輝
《清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冊‧唐太宗八》(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62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也是唐朝第二個皇帝,是為唐太宗。他秉承天命,締造了為中外史學家稱道的「貞觀之治」,可謂「日月麗天」。在這個時期,唐朝在文化、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交通等各個方面都遠遠地超越了以往的所有時代,而且多元紛呈、絢麗奪目,社會呈現出一派祥和、禮讓、安定、富足的太平氣息,史稱「東至於海,南至於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焉」。

從古至今,天子必應天命。《易緯》曰:「帝者,天號也。德配天地,不私公位,稱之曰帝。天子者,繼天治物,改政一統,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養人,至尊之號也。大君者,君人之盛也。」唐代徐堅在《初學記》中道:「皇者,天人之總,美大之稱也。」也就是說,帝王受命於天,是秉承天意、神所授予統治天下的,因此成為「天子」,是子民所樂于歸順的。不過,稱為「帝」、「王」、「君」、「天子」的生命可不一般,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當的,都承負著上天的使命,而他們的降世也都有預兆和預言。

如締造盛世大唐的唐太宗,其貴為天子的命盤不僅有出生時的異象昭示,亦有四位奇異之士在不同時間點出。

書生讚歎「龍鳳之姿」

隋朝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李世民生於歧州武功縣。出生時,有二龍在屋外的高空中嬉戲,三日後才離開。高祖到岐州上任時,李世民只有四歲。有個善於相面的書生拜見高祖說:「公貴人也,且有貴子。」等到看見李世民,他又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因此,高祖便採「濟世安民」之義為其命名。

李世民出生時,有二龍在屋外的高空中嬉戲,三日後才離開。(曹醉夢/大紀元)

道士王遠知預言「太平天子」

唐武德年間,尚是秦王的李世民與幕僚房玄齡裝扮成普通人去拜見道士王遠知。

琅琊人王遠知,父親王曇選曾任揚州刺史,他的母親是駕部郎中丁超的女兒。史載,其母曾經夢見彩雲靈鳳集聚在她的身上,於是就懷了孕,他還聽到自己肚子裡有聲音。和尚寶誥對王曇選說:「你的這個兒子將來會成為受人推崇的方外之人。」

王遠知從小聰明機敏,博覽群書。他曾進茅山,師從道人陶弘景,其後成為道士,名聲漸響。隋煬帝楊廣未登基前被封為晉王,他鎮守揚州時,派人邀請王遠知。王遠知來拜見楊廣,讓人驚訝的是,他的頭髮、鬍鬚片刻之間就變白了,楊廣很害怕,就打發他回去。回去後,他的鬚髮又變黑了。

隋煬帝即位後,讓王遠知到臨朔宮與他相見,隋煬帝以弟子之禮對待他,並諮詢神仙之事,還在京師建造玉清玄壇讓他居住。等到隋煬帝準備南下巡幸揚州時,王遠知對他說不宜遠離京城,隋煬帝不明白是何意思。618年,隋煬帝在揚州被叛軍所殺。王遠知應是早已預見到。

隋朝末年,群雄並起,王遠知曾祕密告訴唐高祖該當皇帝的祥瑞徵兆。這也是為何李世民和房玄齡微服來訪的原因。王遠知對二人說:「你們中有一位聖人,應該是秦王吧?」李世民遂告知了真實身分。王遠知道:「您會成為太平天子,希望您自己愛護自己。」

唐太宗登基以後,打算給王遠知封官,他堅決拒絕,反而請求回山修行。貞觀九年,唐太宗讓他在潤州茅山建起一座太平觀,唐太宗還親自寫信詢問。

王遠知時常說很多神異的話。他曾對弟子潘師正說:「我見過仙人的功過條文,因為我小時候誤傷了一個兒童的嘴唇,不能大白天升天為仙,現在被徵召為少室山的長官,馬上就要出發了。」隨即沐浴更衣,之後仙化。年壽大約有126歲,諡號「升玄先生」。

王遠知從小聰明機敏,博覽群書。他曾進茅山,師從道人陶弘景。圖為明 仇英仿趙伯駒《煉丹圖》局部。(公有領域)

道士薛頤預言「王當帝天下」

薛頤是滑州(河南滑縣)人,能解讀天文律曆,還會占卜。隋煬帝曾將他請入宮占卜。

唐朝武德初年(618),薛頤來到秦王府,悄悄地告訴李世民:「德星舍秦分,王當帝天下,願王自惜也。」

唐太宗即位後,薛頤官至太史令。貞觀年間,太宗想去泰山封禪,當時出現了彗星,薛頤因此諫言道:「臣揣測天意,陛下暫時不可東行。」太宗遂取消行程。

後來,薛頤上書請求出家為道士,太宗就為他在九嵕山昭陵之左建了一座道觀,名曰「紫府」。又拜其為太中大夫,在紫府觀主事。不久,又在觀中建一清台,用以觀察天象(玄像)、預測災祥。他所上奏之事與另一位頗有道行、在京城長安的李淳風多相符合。

禪師預言李世民稱帝

李世民十八歲時,一天晚上與晉陽令劉文靖首次謀劃起事。當晚,唐高祖李淵夢見自己掉到了床下,而且全身為蟲蛆所食,十分噁心,遂帶著李世民向安樂寺智滿禪師諮詢夢是吉是凶。

智滿禪師俗姓賈氏,西河人也,戒行高潔。禪師說:「此可拜乎!夫床下者,陛下也。群明食者,所謂群生共仰一人活耳。」大意是,「你應該朝天拜謝呀!床下,乃是陛下之意;蛆蟲吃你,就是百姓仰仗你一個人才能夠生活。」高祖深以為然。

禪師又說:「貧僧頗習《易》,以卦之象,明夷之兆。按《易》曰,巽在床下,紛若無咎,而早吉晚凶。斯固體大,不可以小,小則敗。大則濟,可作大事。以濟群生,無往不亨,乃必成乎。」大意是他對《易經》很有研究,能夠用卦象來解釋事物的徵兆。按易經所說,巽在床下,雜亂不堪,彷彿沒有什麼凶事,其實是先吉後凶。高祖是做大事的人,做大事必然成功。如果為民濟世,會非常容易成功。高祖聽罷動容說:「雖蒙善誘,但實在不敢當。」

禪師又看了李世民一眼,說:「郎君與大人並葉兆夢,是謂干父之盅,考用無咎。天理人事,昭然可知,不可固拒,天之與也。天與不取,必受其咎。無乃不可乎?」大意是,「對你的夢所做的解釋,和那些成大器的同在一頁書上,都是要動干戈冒犯父王的罪行,但最終都會成功,你不能拒絕。倘若上天要給予你的,你拒絕,那是要受到懲罰的。這沒有什麼不可以的。」高祖拜謝,表示遵從禪師的叮囑。

不過,最後一段話,禪師實際上指的是李世民稱帝,而其之所以含糊其辭,大概是擔心對其不利。後來的歷史也印證了禪師所言。

其實,不僅李世民做天子是上天早已安排的,歷史上所有的天子都是如此啊。@*#

參考資料:

《舊唐書》
《新唐書》
《太平廣記》出《廣德神異錄》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祕訣是一個字!葫蘆裡面怎麼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未解之謎》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