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七星彩 开奖结果-七星彩开奖时间-全球博彩公司排名
天之驕子成吉思汗系列之九

【成吉思汗】攻金初戰告捷 喜獲漢人猛將

大紀元文化小組
成吉思汗(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242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在獲得部眾和盟友的支持以及長生天的庇佑後,成吉思汗發動征討金國的戰爭已經是箭在弦上。不過,那時沒有人想到,在針對女真人的戰爭開始後,蒙古大軍不僅將衝出草原,還將馳騁在從印度河流域到多瑙河流域、從太平洋到地中海東岸的廣大地區。在未來的三十年間,蒙古人將擊敗他們碰到的任何軍隊、奪取所有的要塞、攻陷所有的城池。

蒙古人能夠衝出草原,甚至抵達離自己的故土那麼遠的地方,除了全民皆兵制、他們自幼就擅長騎射,還有兩個不可忽視的原因,一個是他們非常適合長距離遠行,他們隨身僅攜帶對自身有用的東西,比如在惡劣天氣中必需的衣服、打火石、裝水和牛奶的革囊、銼刀、套索、縫衣針、小刀和短柄斧等,每十個人還帶有一頂小帳篷。

另一個是他們在吃的方面十分簡單,以肉、肉乾、奶、奶酪為主,他們可以連續十天行軍而不必停下來生火做飯,渴了他們可以喝馬血。這使得他們不必有糧草隨行或龐大的後勤補給線,只需要有足夠的馬匹跟隨著他們。這遠較傳統軍隊更易於快速行軍,更具有機動性。

蒙古軍隊的機動性還體現在其都是由騎兵組成,沒有一個步兵,而蒙古人面對的其它軍隊的主力都是步兵。除了在草原上積累的快速消滅敵人的運動戰等作戰方法外,如前所述,與西夏的交戰,也讓成吉思汗擁有了更多的漢族工匠,掌握了一種針對堅固城牆的戰法。

蒙古軍隊的特性和成吉思汗卓越的統帥才能,在隨後的對金戰爭中進一步彰顯。

蒙古騎兵 (shutterstock)

戰前周密準備

有人曾說「金朝如海,蒙古如一掬細沙」,所以金國人不害怕蒙古人的進攻。但最終的結果卻是「細沙」填平了「大海」,之所以如此,不僅在於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驍勇善戰和他們的獨特性,更在於他們戰前做好了充分準備,做到知己知彼。

金國在滅遼國後,疆域遼闊,南抵秦嶺淮河,西靠隴西秦安六盤山以東,北至大興安嶺東坡向北到黑龍江上游,東至松花江而下至今天俄羅斯遠東的阿穆爾河口濱臨韃靼海峽,國土面積有361萬平方公里。換言之,其國土面積涵蓋今天的東北三省、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區。在北方,為了防範蒙古人的襲擾,金國在金蒙交界處修築了一條長達3000餘里的長城,而這是成吉思汗所要面對的挑戰。

為了攻打金國,成吉思汗對內廣納和任用賢才,勤修軍事,對外除了征服西夏、收服蒙古國周邊勢力、翦除金國的外援並同時保障後方的安全、打開金長城西部的缺口外,還招納為金守衛界壕的汪古惕部,與之聯姻,使陰山以北地區成為攻金的基地。

此外,亦招納金戍邊將領作為內應,利用各種渠道,蒐集金朝的政治、軍事情報,同時封鎖蒙古內部的情報,掩蓋出兵意圖等。在出兵前,成吉思汗還派小股部隊先行深入探查水源、安營之處和周邊環境等。

不過,成吉思汗做的最漂亮的一步是分化契丹與金人,他公開宣稱伐金也是為契丹人報仇。被看作與蒙古說同樣語言的親戚契丹被女真滅國後,自是不甘臣服。因此,成吉思汗征金之舉獲得了契丹人的支持,不少契丹人投奔蒙古人。此後,契丹人更成為蒙古伐金的助力。

成吉思汗攻金前降伏西夏,割斷金的臂膀,又招降汪古惕部,使之成為南下的嚮導,再聯絡契丹人,使其從金國內部生變,種種舉措,無不彰顯出成吉思汗是位偉大的戰略家。

與此相對的是,金國無能的衛紹王雖知曉成吉思汗有不臣之心,但卻仰仗自己遠超蒙古的力量以及長城的存在,而未將蒙古人放在眼中,對成吉思汗疏於防備,對提醒自己的大臣則予以囚禁,武備退化和經濟衰退、財政困難卻不自知,而其主要兵力均布置在金宋邊界。因為就在1206年,宋朝派兵攻打金國,但戰敗,雙方在1208年簽署了《嘉定和議》。

根據《金史》記載,衛紹王即位後,境內頻出異象,有地震、流星、出現黑氣、大旱、日食等,這似乎在預示著金國政權正在被上天拋棄。

女真族男子狩獵圖。15世紀繪畫作品。(公有領域)

首戰烏沙堡 初敗金國

1211年春,成吉思汗率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個兒子,領兵十幾萬出兵伐金。金國的衛紹王得知成吉思汗率軍進攻金國,大為吃驚,立即派西北路招討使粘合合商量議和,但被成吉思汗拒絕。衛紹王不得不緊急召集大臣們商討對策。此時在西北守衛的是平章政事獨吉思忠(本名千家奴)和參知政事完顏承裕。這兩人的地位都等同於宰相。

與此同時,成吉思汗及蒙古大軍在據守在居庸關外邊堡的汪古惕部的帶領下,繞道長城西端,轉向東南,直奔位於今天內蒙古烏蘭察布盟興和縣的烏沙堡,這座堡壘是由金國的平章政事獨吉思忠為了防止蒙古人突破長城,於1210年修築的,並集結兵力於烏沙堡後的烏月營。當時,成吉思汗曾命令哲別突襲殲滅修築烏沙堡的金軍。

蒙古軍撤離後,金人重建烏沙堡。烏沙堡易守難攻,並附有暗道與烏月營相通,加上獨吉思忠親自率兵守衛,蒙古軍攻打了一百餘天都沒有攻下來。焦慮中的成吉思汗登上旁邊的小山,向上天祈禱道:「長生天,金殺我宗親,若天許我報仇,請神助我。」祈禱完後,他隱約看到了烏月營的炊煙,遂知曉其所在。

成吉思汗馬上派大將哲別迂迴於烏沙堡之後,直取烏月營。此時是七月。不久烏月營被哲別攻破。因烏月營失守,烏沙堡失去了防禦的作用,金統帥獨吉思忠只好率兵向東撤走。成吉思汗占領烏沙堡之後,將其摧毀。首戰烏沙堡的勝利,讓蒙古人士氣大振,他們修整一個月後繼續向前挺進。

自此,蒙古軍分兵兩路:東路由成吉思汗親率,趨中都;西路由成吉思汗之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率領,趨金西京(今山西大同)。彼時金國沿襲遼國的五京制,即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北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南京汴京府(今河南開封)和中京大興府(今北京)。

再戰會河堡 大敗金兵

獨吉思忠因烏沙堡與烏月營失守,被解職,由完顏承裕來主持西北軍事。完顏承裕當時屯兵在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當時,縣城中的土豪請求以當地的土兵為前鋒,以行省兵為聲援,與蒙古人交戰,但完顏承裕擔心缺少援助,不敢用這個辦法,只是詢問去宣德(今宣化)的道路。土豪嗤之道:「溪澗曲折,我輩諳知之。行省(指完顏承裕)不知用地利力戰,但謀走耳,今敗矣。」

當晚,完顏承裕率兵南行前往宣平(今張家口,宣德下轄的縣),蒙古軍隊隨即而至。蒙古軍在此遇到了前來增援的西京守將胡沙虎的七千精兵,這七千人在野狐嶺與蒙古近十萬大軍激戰一日後,傍晚才潰散。蒙古人攻占了野狐嶺,劫掠財物後離去。隨後,蒙古軍又奪取了大水濼、豐利等縣。

完顏承裕集結了30萬大軍(號稱40萬)在宣平的會河川(今河北萬全西)一帶,以抵禦蒙古人的進攻。在戰役打響前,金國派石抹明安去與成吉思汗談判。石抹明安是契丹人,他在成吉思汗的勸說下,向其投降,並提供了金軍的布防情報。

在分析敵情後,成吉思汗決定採取集中突破戰術,他親率中軍進攻會河堡(今河北懷安)各寨,命木華黎率左軍從獾兒嘴(今得勝口北之山嘴一帶)通道發起突襲。從早到晚打了一整天,金軍戰力頑強,蒙古軍沒有任何進展。

翌日攻擊前,木華黎在眾軍前向成吉思汗立誓:「彼眾我寡,不致死,不能克也!」士氣高昂的蒙古敢死隊在木華黎帶頭衝鋒下,一路殺向完顏承裕的中軍大營。成吉思汗隨之指揮大軍衝入敵陣。金兵由於指揮調度不利,人心渙散,四處奔逃,將軍完顏九軍戰死。

完顏承裕逃到會河堡,還沒來得及喘息,就被蒙古軍隊包圍。激戰後,金軍幾乎全軍覆亡,完顏承裕隻身逃走。此役蒙古人以10萬兵馬戰勝了至少30萬的金軍精兵,其強悍的戰鬥力震驚了金國。完顏承裕被免去宰相之職,換上了以多謀著稱的徒單鎰負責蒙金戰事。與獨吉思忠兵敗被免官不同的是,完顏承裕敗得如此慘烈,卻只被降職為咸平路兵馬總管。金主的賞罰不明,也讓軍隊內部士氣低落。

1211年蒙金戰爭,蒙古軍於野狐嶺戰役消滅金軍40萬。圖片出自《史集》。(公有領域)

攻克西京和東京

八月取得會河堡勝利後,九月,東路蒙古人又攻占德興府(今河北涿鹿),居庸關守將遁去,哲別遂率軍進入居庸關,進抵金中都(今北京)城下。中都戒嚴。徒單鎰派來的援軍有來自東北的兩萬以及河北朮虎高琪的3000兵馬,金國黃河以北的空虛可見一斑。因中都城壘堅固,有重兵防守,蒙古軍攻城失利撤圍,遂攻掠京畿地區而去。

《金史》上說,「是時,德興府、弘州、昌平、懷來、縉山、豐潤、密雲、撫寧、集寧,東過平、灤,南至清、滄,由臨潢過遼河,西南至忻、代,皆歸大元。」成吉思汗所率領的蒙古大軍之勇猛如此。

而蒙古西路軍在成吉思汗的幾個兒子的帶領下先後攻掠雲內(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東南)、東勝(今托克托)、朔州(今屬山西)等地,並在十一月攻克西京大同,金國西京守將胡沙虎聞蒙古軍至,棄城而逃入中都。

其後,兩路蒙古軍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區擄掠了大批人、畜和財物後撤到金國北部邊境,被擄掠的人中就包括蒙古急需的各方面的漢族人才。

此時,有在霸州的契丹人舒穆魯額森為報金滅遼之仇,率百餘人投降成吉思汗,並獻計攻打金國的根本東京(今遼寧遼陽)。成吉思汗從其計,派左軍統帥哲別進攻東京。十二月,哲別進攻東京,首攻不克,遂佯退500里,後乘守軍疏於戒備,以輕騎晝夜兼程馳還,一舉襲克,大掠一月回師。

成吉思汗1211年針對金國的攻勢以蒙古軍隊的勝利結束。不過,彼時蒙古人伐金仍側重於將敵殲滅、毀壞城池,然後劫掠財物、人員而還,是以,蒙古人走後,破敗的城池重新被金人占領、重建。至於被蒙古俘虜的金軍官兵,則被重新整編、保留其職務,負責押運財物等工作。能忠心者,則分配到蒙古軍的戰鬥部隊。

由於蒙古缺乏技術工匠,俘虜中凡是有一技之長的,蒙古人都允許其帶上家眷,予以安置。如此,加上此前攻打西夏時俘獲的漢族匠人,蒙古軍中為其打造各種生活及戰鬥用具的匠人日益增多,進一步增強了蒙古軍隊的戰鬥力。

喜獲擅兵法的猛將郭寶玉

在成吉思汗發動針對金國的第一年的攻勢中,還喜獲一員漢人猛將。他就是通天文、兵法、善騎射的郭寶玉。他是唐代名將郭子儀的後代,金朝末年,他被封為「汾陽郡公」兼猛安(猛安:金初期女真族軍隊組織名稱,轄3000戶。金軍南下中原時,有些猛安遷移於河北、山東一帶,授田定居,相當於地方組織),領兵駐紮於定州(今河北定縣)。1211年,木華黎打敗金將獨吉思忠後,郭寶玉率其所轄部投降了蒙古軍。

木華黎將通兵法又了解中原情況的郭寶玉引薦給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就向他詢問攻取中原的策略。郭寶玉說,中原地區金國的勢力仍很大,不可輕視。應先征服西南地區的吐蕃、南詔國等,然後利用這些力量攻擊金國,一定可以統一中原。

他還向太祖獻策說:「建國之初,宜頒新令。」成吉思汗聽從了他的建議,頒布了五條新的命令,如行軍作戰,不得枉殺無辜;除對有重罪的囚犯可處死刑外,其他犯人可量情處以杖責;軍戶,蒙古、色目人每丁起一軍,漢人有田四頃、人三丁者簽一軍;年十五以上成丁,六十破老,站戶與軍戶同,民匠限地一頃;僧道無益於國、有損於民者悉行禁止之類。

因為郭寶玉足智多謀,是以頗受成吉思汗的器重,被視為心腹。其後,他隨木華黎領兵南下,又隨成吉思汗西征,為其出謀劃策。因為屢立戰功,被任命為斷事官。1226年在蒙古軍隊東還途中,因病卒於賀蘭山軍營中。@*#(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蒙古祕史》
《元史》
《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中國歷代戰爭史》(元朝) 台灣出版
《金史》

點閱【成吉思汗】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帝王稱為天子,指出帝王是承天命來治理天下的。「天命」之說是人間掌握了權力之人用來樹立自己地位的「說詞」嗎?還是真有天命並以「吉兆」加持示現呢?
  • 東漢光武帝劉秀九歲喪父,由叔父劉良撫養長大。他身長七尺三寸,儀表堂堂,美眉鬚,鼻梁高挺鼻準隆起,配上大大的嘴巴和天庭隱隱隆起的日角,顯示帝王之相,他性情簡樸勤勉,喜愛耕稼農事,對家人重情重義,從來沒有想過在政治上出人頭地。這樣一個勤樸寬厚溫和的美男子,又是怎樣當上中興之主的呢?
  • 李世民班師回朝,唐高祖為兒子舉行慶功宴。喝到酒酣之處,本是喜慶的場面,高祖的臉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雲。
  • 齊王逃回長安後,唐高祖李淵第一時間得知了劉武周進犯的實力,誤以為唐軍不敵武周大軍,於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陝州總管于筠、內史侍郎唐儉等人,聯合助剿呂崇茂,同時發出一道敕令,命關中守將,嚴行堵御,所有河東一帶,暫行棄置。
  • 隋朝末年,劉武周割據一方,自稱皇帝,定國號大漢,是大唐的一大勁敵。劉武周為與大唐爭雄,屢次進攻幷州。齊王李元吉作戰的能力,遠遠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淵便給齊王添了一個行軍總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練達的裴寂,能幫著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敗塗地,反而使唐軍失去了晉州以北的全部城鎮。
  • 說唐高祖即已定都長安,但天下還未一統,群雄割據地方。李淵稱帝,傳檄天下。長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標。隴西薛舉想趁著李淵帝位還沒坐穩,就趁機出兵,攻打長安。薛舉雄踞隴西,擁兵十幾萬,聲勢頗為強盛,是李唐的一大勁敵。
  • 李世民與平陽公主率領的大軍集結,兩下會師,共計二十多萬兵將。李世民治軍嚴明,大軍雖眾,但行軍時隊伍並不凌亂,整齊畫一,軍容氣象自帶威儀。凡經煬帝行宮園苑,悉數罷免守官,並釋放宮女回家。
  • 突厥始畢可汗派康稍利率領了五百人,以及二千匹戰馬,和劉文靜一起來到李淵麾下。李淵慰勞有加,稱讚劉文靜可謂是不辱使命。
  • 《三字經》裡說:「夏傳子,家天下。」從大禹把王位傳給兒子開始,中國一直延續著父傳子的王位世襲制度。但是有一個朝代,皇帝竟然把帝位傳給親弟弟,這是什麼原因呢?
  • 《宋史》評宋孝宗為南宋最為賢能的皇帝,而且孝宗又是難得的孝子。有哪些真實小故事,凸顯這位皇帝的特色與政績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