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僧人才能中舉」 算命的預言應驗了

文╱德惠

圖為明代繪畫中所描繪的殿試。(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43
【字號】    
   標籤: tags: , , ,

算命的對窮書生說,若要中舉,必需先當僧人。這說法既無先例,又不合情理。不過,世事難料,誰知陰錯陽差下,書生的中舉之路真如算命所料呢!

清朝時,無錫有個叫蔡瓊枝的讀書人,曾經有位算命者對他預言說「子當得科第,然必為僧乃中耳」。意思就是蔡瓊枝將會有科舉功名,但必須當僧人才能考中。大家知道,古代科舉考的是儒家經書,歷來也沒有僧人參加科舉的先例啊,這句話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可最後這句預言應驗了。怎麼回事呢?

蔡瓊枝因為學習努力,考入泮(音同『盼』)學,也就是官方開辦的學校中讀書。官方的學校是由相應的學官,就是教育部門官員管理。管理這所泮學的學官很貪婪,向學生們索要禮物,蔡瓊枝家裡特別窮,實在拿不出學官索要的禮金。

當時已經臨近科舉考試的日期了,學生們大多都已經去省城預備參加考試,學官就私自下令在他的外院中找間空房子,把蔡瓊枝關了起來,不給錢就不放他參加科考。

一天學官出去了,正好學官的夫人到外庭走動,她聽見一間鎖著的房間裡傳出讀書聲,特別驚訝便問:「何人在此?」蔡瓊枝據實回答後,學官夫人感嘆道:「科舉的日子都快到了,居然還不放人。」於是她當即下令放人,讓蔡瓊枝趕快去考試。

蔡瓊枝獲得自由,立刻趕赴南京參加考試。他沒有車馬費只好步行去,加上出發的時間比較晚,所以趕至南京時,城門已經關了,只能在城外寺廟中借住一晚。這一晚偏偏他又遭了賊,衣帽全被偷走,無奈之下只得向僧人借了一套僧衣穿。

第二天一早,他穿著僧衣,戴著僧帽,以僧人的形像入城。入城後,在友人的幫助下換了身衣服才進了考場。

這一次考試,他中了舉人,第二年又高中進士。

當初算命者說出「必為僧乃中」的預言時,普通人怎麼想都認為不可能,結果蔡瓊枝穿戴僧人的服裝,以僧人的形像入城參加考試,中了舉人,真的應驗了算命者說的「必為僧乃中」。#

資料來源:《履園叢話》

──轉自正見網(有刪節)
【原標題】冥冥之中有定數:蔡瓊枝中舉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成語「月下老人」、「千里姻緣一線牽」的典故講述的就是婚姻大事早已前定的故事。成語「月下老人」、「千里姻緣一線牽」的典故講述的就是婚姻大事早已前定的故事。
  • 《萬年不老.父子狀元》
    一天,他做了一個奇夢,夢中他來到一處美妙的地方,那兒的樓台亭閣輝煌壯麗,皆非人間所有。
  • 張壘十分吃驚,以為鬼神果然顯靈了,就整頓好衣冠,向空中磕頭......
  • 突來的一場胡話、一陣耳光、一場夢境,竟翻轉了結局,讓眼看就要名落孫山的學士,躍升為第一名……
  • 巧的是,公子摔下馬時,正好碰上老和尚靈魂。這番靈肉合一後,世家公子便慢慢地甦醒過來。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