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2018年全球網路用戶每天平均使用時間超過6小時,在享受網路帶來的便利和迅速同時,「科技冷漠」卻也成了現代人相處關係的普遍現象,有人認為網路正是人際關係疏離的元兇,卻也有人認為網路消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究竟誰是誰非?
接下來,我們將一起探討網路時代下的冷漠與犯罪,訓練判讀表格的能力,並學習打磨立意高度、理解深化論述的方法,藉此提高論述品質。
* * *
隨著網路的崛起,人們的生活模式有了很大的轉變:電子郵件取代了傳統信件、網路購物取代到店挑貨、線上會議取代面對面開會,甚至線上交友取代了聯誼。這些轉變不只使社會進步,也使犯罪模式日新月異,產生了新的犯罪方式:「網路犯罪」。
為因應網路犯罪模式趨向專業化、組織化、多樣化及跨境化,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亦成立「科技犯罪防制中心」,提升數位鑑識及科技偵查之效能。以下為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公布的網路犯罪概況:

請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甲生:「當發生件數上升時,破獲率則會降低。」乙生:「當發生件數上升時,破獲率亦隨之上升。」兩者說法顯然矛盾。試根據上表「發生件數」與「破獲率」的關係變化,合理解釋甲乙二者產生矛盾的原因。文長限80 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
問題(二):101 年至106 年,「妨害名譽(信用)」的犯罪事件逐年增多。只是隔著一個螢幕,人們卻比面對面更容易評論一個人,造成嚴重「網路霸凌」現象。有些學者認為網路使得社會互動更冷漠了,卻也有學者認為無遠弗屆的網路拉近了親友間的距離。試從上述兩種觀點,說明你對網路世代的人際互動方式之觀察及想法。文長限450 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 分)
* * *
(編輯註:因書摘字數有限,在此略過原書籍中的問題一解析,以下為問題二的解析。)
問題(二)
迅速組織文章
解題關鍵:對於兩種對立觀點的處理方式,最常見的就是選邊站。然而,本題的兩種觀點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單一選擇題,而是不同價值觀所產生的解釋或結果。因此,與其討論網路造成的影響,不如就問題的源頭抓緊「使用者該如何運用網路工具」的概念,分析「人」與「工具」之間的關係、應有的態度和應對策略。


名言佳句運用
- 麻木而冷漠的民眾,是專制政體最穩固的群眾基礎。(黑格爾)
- 冷漠在我們看來尤其重要,因為它與愛和意志關係密切。恨並非愛的對立面,冷漠才是。(羅洛.梅)
- 冷漠無情,就是靈魂的癱瘓,就是過早的死亡。(契訶夫)
推薦閱讀書籍:
- 哈拉瑞:《21 世紀的21 堂課》(天下文化)。
- 湯姆.蓋許:《被誤解的犯罪學》(臉譜)。
- 凱文.凱利:《釋控》(貓頭鷹)。
推薦影片:
(請上網搜尋影片收看)
網路犯罪無所不在 ── 我們該如何因應
成癮的科學─受毒品影響的大腦
網路世界的未來五千天
(待續)
─ ─摘自:《思辨式寫作12招全破解》野人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