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规则官网-双色球规则开户-双色球规则注册

讀《曠野的聲音》有感

◎瑪洛﹒摩根(李永平 譯)
font print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曠野的聲音》,是一名美國女醫生,因為推廣預防醫學教育計劃,獲得到澳洲推展訓練醫療保健的工作機會,由於義務幫忙留在城市裡備受歧視的原住民青年成立創業協會,幫助他們經濟獨立,得到原住民部落的邀約,接受頒獎,因此機緣,意外的伴隨著自稱為「真人部落」的澳洲原住民,徒步、漫遊在險惡、遼闊、處處充滿荊棘的澳洲內陸沙漠長達四月,所寫作而成的心靈之旅。

澳洲原住民,在澳洲人的眼光中,是野人,是原始人,是沒有生活目標,沒有企圖心,沒有成就慾望,毫無救藥的一群可憐文盲,始終不放棄傳統習俗和信仰,寧可選擇留在沙漠裡過艱苦生活,在人類進化層級上是位屬最低階的野蠻民族。

但是,透過跟隨著原住民徒步、漫遊、生活了近四個月的著者,所傳遞出的有力見證,他們卻是一群善良、熱忱、充滿著智慧、充滿著愛、充滿著哲學思考能力,真真正正能以著自然賦予人類的本能,去開發人類潛能,創造崇高精神內涵的「真人部落」。

因為--

他們融進自然、利用自然,卻讓大自然不受干擾,遵守大自然規則,只取所需,留下強者繁衍生命,並且發揮奇妙的求生技能,在險惡的環境中,真情自在的享受生命。

他們認為上蒼沒有形貌,沒有體積,沒有重量,是宇宙的精髓,卻無邊無際的存在,充滿著活力,充滿著愛,以著擴充「能」的方式來創造世界。而人類靈魂是依上蒼形象創造的,能感受「愛」和「和平」,擁有豐富的創造力、想像力,但卻必須不斷學習,不斷進化,在一連串的試煉中,考驗再考驗,才能不斷成長。

他們不期待肉身的完美,認為肉身內在保有的至真、至善,才是生命的至美。

他們積極探索人類的潛在本能,培養精細的觀察習慣,讓聽覺、視覺、嗅覺、知覺達到超凡的境界,甚至不必運用言語,只用真誠、開放、包容、接納的心靈感應,即能和彼此溝通。

他們探索事物的精神含意,認為萬物皆為一體,每一生命,不管動物、植物,皆有其存在的目的,在生命與生命的接觸當中,皆能給予對方學習、啟迪、影響,就像一片撕碎的葉子,彼此雖然獨立,但卻不是對立,需要相互協同,才能成為一體。

他們不慶祝年歲的增長,認為年齡沒有意義,值得慶賀的是心智上的成熟,和此人才藝、能力對群體的貢獻與成就。

他們重視分享,認為美好、快樂的感覺,留存在記憶中,才是真正的擁有,而不是物慾的佔有。

他們肯定自己的方式,就是給自己一個新的名字,所以隨著智慧、責任心、創造力的發展和成熟,每人一生中名字會更改好幾次,以顯現其人生意義。

他們惜福、感恩,每天一定進行晨禱,為新的一天、為自己、為朋友、為全世界,向宇宙、向上蒼、向大自然說聲謝謝。

這本書除了描述一個洗泡沫澡的城市婦女,如何擺脫文明的羈絆,回歸自然,反璞歸真,在沙漠裡,在原住民部落裡,探索文明社會人類漸失的潛在本能,感受人在大自然界裡,生命與生命接觸,生命與自然統整的美和善外,更對於原住民們沿襲自然、融進自然、利用自然,卻不干擾自然的古老原始生活方式,和他們對生命價值觀、生活觀,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刻劃外,對於處在極端文明的二十世紀,講究的是物慾的佔有,創新的是傳統的顛覆,汲汲營營的是權位名利謀求的現代人來說,是極大的震撼外,更帶給我們相當大的省思空間。

我們是不是真的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生命的空間,在做無謂的、虛浮的、短暫的、淺薄的、人工的外相裝飾,而忽略了探索心靈內在,和生命本質的真正意義?

文明的高度發展,充塞著人性的,是不是就真的只是浮、華、虛、靡,而讓生活擺盪在「貪婪與慾望」、「擁有與失去」的憂慮當中,恐懼擁有,也恐懼失去,失去了用真、用愛去和生命做統合的能力?

遠離自然,人類是不是真的就喪失了部分的潛在本能,失去了反璞歸真的能力,而讓生命日益的窄化、短淺,以致漠視自然與物種間進化與滅亡的啟示,摧殘生靈、浪費資源、污染水源,讓生態逐日的喪失平衡,讓人類回歸自然後,成為毀滅自己最主要的劊子手?

澳洲原住民,稱呼我們文明人為「變種人」,所謂「變種人」,並不是指膚色或種族,它指的是一種心態,代表的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也就是指一群喪失、丟棄古老記憶和永恆真理的人,對照著他們所自稱的「真人部落」,「原始與文明」這五個字,是不是更讓我們有咀嚼、思考、反省的空間?

這是一本令人驚異的好書,不管這本書是經由真實故事寫成,或是著者為闡揚人生理念杜撰而成的小說,對一個有心探索生命內涵、追尋人生本質的人來說,思索、咀嚼書中傳達的真義,是豐富內在最好的饗宴。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荒涼 (11/27/2001)    
  • 上梅直講書–蘇軾 (9/3/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史威登堡是17世紀十分受人尊敬的科學家, 因為奇特夢境和異象,他成為第一位以科學家身分記錄撰述所看見的神靈、天堂與地獄、預知的未來……
    •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故事中,伊麗莎白的偏見產生於她的視角和觀念。當她站在自己的生活圈子裡、用自己僅知的生活經驗和思考方式為標準去衡量達西時,達西怎麼看都是傲慢的、不招人喜歡甚至是令人氣憤的。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 這八句詩,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韋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隨著大親,在紹興府開個傾銀鋪兒。那老兒做人公道,利心頗輕,為此主顧甚多,生意盡好。不幾年,攢上好些家私。韋德年長,娶了鄰近單裁縫的女兒為媳。那單氏到有八九分顏色,本地大戶,情願出百十貫錢討他做偏房,單裁縫不肯,因見韋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婦,遂就了這頭親事。
    • 話說宋朝汴梁有個王從事,同了夫人到臨安調官,賃一民房。居住數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尋得一所宅子,寬敞潔淨,甚是像意。當把房錢賃下了。歸來與夫人說:「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東西去,臨完,我雇轎來接你。」
    • 話說浙江嘉興府長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鐘,家財萬貫,世代都稱員外。性至慳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