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有一次,劉墉先生擔任紐約某畫展的評審,進入決審的最後關頭,入圍的畫作大致決定,只差還要從兩幅不相上下的作品中,淘汰一幅,才符合主辦單位原先規劃的入選幅數。
劉先生沉思比較良久,終於決定淘汰的作品。評審結束,主辦的那位太太開車送他回家,途中這位主辦人客氣地特別請教,能不能告訴她剩下兩幅必須淘汰一幅時,他是怎麼來決定去掉其中一幅的?劉墉說:兩幅都是上上之選,難分軒輊!的確很難決定,不過為了符合主辦單位入選幅數的規定,才以筆法的柔軟度來決定淘汰哪一幅。
這位太太說:謝謝您的指點,淘汰的那一幅正是我的作品,我沒別的意思,只是希望知道我該改進些什麼。真是一語輕鬆帶過。
劉先生聽後,既感動又感慨。他提到說,他和這位主辦的太太平時就相熟,在那種情形下,只要她稍微暗示一下,他大概就會選她那一幅入圍。
但是,人家並沒有這樣做,只在決選後,請教評審畫作落選原因,以為自己改進成長的參考。這種絕對遵守規定,嚴守社會公平正義的情懷與實踐力行到家的精神,令人尊敬。見微知著,以一推十,這會是美國人的國民性格?是美國社會秩序良好、國富力強的根本原因之一嗎?
文源於新生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