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十九世紀末,美國考古學家史蒂芬斯(John Lloyd Stephens)和卡瑟伍德(Frederick Catherwood)根據中美洲長期流傳的神話線索,遠赴中美洲宏都拉斯茂密叢林中,發現了一座神奇且雄偉的古代宮殿遺址。後來又吸引了分批的考察隊, 在南美洲的叢林及荒原上,先後發現了廢棄的古代城邦遺址多達一百七十多處。這些遺址群所代表的就是大起大落且充滿各種推測和假說的馬雅文明(Maya Civilization)。這樣高度發達的叢林中文明到底來自何方?
這種超文明是外星人所帶來的嗎?馬雅人為何在叢林低地修建聖都?馬雅人是如何學會正確的曆法、天文學及數學呢?馬雅文明為什麼突然衰落了?本文試圖從新的考古資料來解答馬雅文明神奇出現且像謎一般衰落的原因。
馬雅文明的興盛
馬雅文明誕生於公元前一千年的中南美熱帶雨林中,其空間分布,北達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島,南達瓜地馬拉、宏都拉斯以及祕魯安地斯山脈。考古學家一般將馬雅文化區以查帕斯到宏都拉斯的中美高原北緣,海拔低於一千公尺的以北地區稱為馬雅北部或馬雅低地,高於一千公尺的以南地區稱為馬雅南部或馬雅高地。
根據馬雅文化南北兩地陶器和其他文化遺存的同異,馬雅文化可分為「前古典」、「古典期」、「後古典期」及「被征服」四個階段。年代的鑑定主要是根據石雕、碳十四測年和陶器年代學。
馬雅陶器傳統源於南部的巴拉陶器群和北部的斯瓦塞陶器群,它們的年代都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巴拉陶器群以陶製南瓜形罐和石製缽類容器為主要特徵;斯瓦塞陶器群的主要器形有尖底瓶、有頸罐、缽和帶流壺。
馬雅文化是整個新大陸古代社會中唯一具有曆法記載的地區。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馬雅人自創了三種曆法:每年二百六十天的「神曆」、每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太陽曆」及五級制的「長紀年曆」。這裡大約從公元前後開始出現用象形文字雕刻的紀年石碑。科潘遺址(Copan)的紀念碑和建築物上的象形文字書寫的最美、刻製最精、字數最多。遺址中有一條六十七階的梯道,用二千五百多塊方石砌成,梯道共刻了二千多字,是馬雅象形文字最長的銘刻,也被稱為「象形文字梯道」。
近幾年所進行的聚落型態研究,認清空間布局也體現馬雅人天文觀測的思維,古典期馬雅聚落中心高高的金字塔形建築也與這種觀測有關。後古典期出現的「觀測塔」更是一種專門進行天文觀測的建築。在殘存的馬雅文獻中,還保存了馬雅人對太陽、金星公轉的精確記錄。馬雅文化的建築中,小型建築有土木結構和石結構,其中大型建築多為石結構。從功能上分析,前者比較簡單、實用,可以稱做普通建築;後者以高台基、長階梯、窄開間為特徵,實用性不強,這類建築之前往往有宗教石碑,建築外壁多利用馬雅人崇拜的雨神、雨駝神和太陽神雕飾;內或有壁畫,因此是宗教性建築。圍繞中心廣場的聚落規劃是馬雅文化聚落型態的最大特點,修補舊建築和維持原有聚落布局是馬雅聚落發展的一個特點。建築或聚落使用時間較長,延續性較為突出。
馬雅文化有石製、骨製或陶製的生產工具。石斧、石錛、石鏃、骨錐、骨匕、石杵、石臼、石磨、石磨盤、石磨棒、陶紡輪等都是其他文化中常見的器型。在工具的發展中,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黑曜石加工技術。陶器品是最普通的日常用品,馬雅文化的陶製品有兩類:製陶器皿和陶製雕像。後者有人形、動物形,在各遺址中出土的數量相當多。這類陶製品和馬雅的宗教觀有相當的關係。
馬雅文化的藝術特徵呈現在陶器紋飾和陶器雕像之上,也反映在過渡期到後古典期的壁畫之中。過渡期和古典期壁畫的內容和彩陶相近,大多以宗教為題材。後古典期的壁畫帶有明顯的墨西哥藝術的特點。這個變化與馬雅聚落及陶器等變化,均反映出馬雅文化傳統此時受到外力的衝擊,並且逐漸走向衰落。…詳文請看當期《歷史月刊》
來源:歷史月刊(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