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近日,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城出土了罕見的宋代石刻群,專家稱它具有極高的史學、文學和地質結構研究價值。
這個石刻群是該縣在修建烏江民族廣場時發現的。它在原「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地下約兩米處,有宋代石刻書法、石板街和石梯等物。
最初發現的石刻書法是在一塊巨石上,共有3處,岩石頂端的石刻文字已殘缺不全,只留下十幾個飄逸流暢的柳體陰刻楷書字。岩石下部的石刻是一篇記事長文,行楷陰刻,邊緣部分已模糊難辨。刻於「崇寧改元三年壬申」(即公元1104年7月,北宋徽宗趙佶時期),講述的是當時彭水縣城先遭火災,不久後烏江、郁江又河水猛漲,禍及百姓牲畜,太子為民請命的事跡。
居中那幅石刻高30厘米,寬15厘米,隸書陰刻,共116字,字跡清晰無一破損。
記述的內容是,某君於「紹興二十五年正月晦日」,與朋友數人「齊會驛亭,觀山谷先生書飛來峰三字。緬懷今昔,俯仰數百年來人事幾變,而山水固自若也……」。從文中年號考證,是南宋高宗趙構時期刻寫的。這篇文章雖短,卻在彭水史志界引起轟動。因為黃山谷(黃庭堅)謫居彭水時,留下不少書法精品,傳說他曾在一塊巨石上大書「飛來峰」三字,其神韻堪稱絕世珍品,可惜沒有史料和實物佐證,而石刻文字恰恰證明了「飛來峰」真的存在。
(來自:華龍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