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多日來在東歐、中歐肆虐的洪水,繼重創了千年古城布拉格之後,這兩天又侵襲了德國古城德勒斯登,讓許多文化遺產岌岌可危。所幸洪水從昨天下午起不再上漲,但是德國最負盛名的「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Sachsische S taatsoper Dresden;又稱為Semper Opera)已經損失慘重,估計一年內無法修復,使得這所歌劇重鎮繼二次大戰之後再遭劫難。
近年來,「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堪稱命運多舛。這座新文藝復興風格建築是十九世紀德國大建築師戈特弗利特‧桑普(Gottfried Se mper)的代表作,而且是建築學中所謂「功能r 主義」的體現,因此被德國人視為驕傲。此外,它於一八四一年落成,隔年德國作曲家華格納隨即在該劇院發表了「黎恩濟」,成為他第一齣大獲成功的歌劇。
隨後華格納馬上被聘請為「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的指揮,在那裡任職了六年,期間發表了「唐懷瑟」、「漂泊的荷蘭人」等不朽作品,因此對德國人而言,這間歌劇院等於孕育了民族英雄華格納,因此寄予了深厚情感。此外,近代多位大指揮家,像布許、卡爾‧貝姆等人,也曾擔任「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均拉抬了該劇院的聲望和地位。
不過,二次大戰期間,「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被盟軍炮火炸毀,加上東德隨即淪入共產鐵幕,直到一九七七年才展開整修,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三日重新開幕,上演了韋伯歌劇「MA RK SMAN」,這是當年盟軍轟炸德勒斯登時,該劇院所上演的最後一齣歌劇。為誌記這段悲傷歲月,電影導演馬汀‧杜克華斯還曾以歌劇院為主軸,拍攝了一齣影片「重返德勒斯登」。
近年來,「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由指揮名家辛諾波里等人撐場,地位蒸蒸日上,幾乎要搶過了柏林國家歌劇院的風采。沒想到前年辛諾波里猝死在歌劇院舞台上,這回又遭逢洪水。儘管數千位志願者打從劇院入水第一天開始,就帶著抽水機,不眠不休進行搶救,但昨天上午易北河水位上升到有史以來最高點,所有參與搶救的人只能望水興嘆。
「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舞台部門總監克里斯多夫‧鮑許指出,洪水已經導致所有舞台設備、機械、道具服裝和電子儀器全毀,損失難以估計,而且這些設備都是前幾年才換新。總之,連日的大雨洪水已導致歐洲文化古蹟重創,而近年全球天候異常,則是人類自己種下的惡果,「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的劫難,也是大自然對人類文明的反撲。
來源: 中時電子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