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 头条- 线上博彩全攻略 shouye
環球好評

華爾街日報: 中國大陸并非外國公司天堂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7月16日電】隨著中國大陸逐步取消各種投資限制,外國公司紛紛涌入,期望能在這個蓬勃發展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但專家們警告稱,對于許多公司來說,進入中國大陸可能得不償失。雖然中國最近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但各種法規標准的不透明可能仍會帶來一堆問題。

  只要問一問北京泰哥金屬工業制品有限公司(Beijing Taico Industrial Metal Products)的經理Frank Tierney Ko,就可以知道外國公司在華可能遇到的一些難題。

  6月13日上午,Ko很快感覺到他的公司在北京潞城鎮再也不受歡迎了,約有100個當地人喧喧嚷嚷地來到了他的公司,拆除其辦公樓、宿舍和其他設施。

  這些人并沒有出示身份証明或法律文件,并阻止了對拆除現場的拍照或攝影。公司員工給警察打了電話,但沒有警員來到現場,北京泰哥母公司美國Amco Industrial Corp.的董事Ko表示。

  Ko稱,他認為,這些人是由當地政府派來的,他已聽說當地政府意圖將其公司所在的土地用于住宅房地產開發。當地官員拒絕評論。

  這家總部位于北京的公司為沃爾瑪連鎖公司(Wal-Mart Stores Inc.)等美國零售商生產家居用品。目前,該公司正在潞城鎮外尋找一個新的廠址。同當地官員的磋商也是時斷時續,Ko稱。

  “和這些當地官員打交道很難,”Ko表示,并稱這些事已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在中國大陸,這只是個別現象嗎?很不幸,這種事情很普遍,專家們如是說。

  潛在的問題還很多

  專家們表示,試圖在中國大陸經營公司的外國人面臨著一大堆的問題。美國駐上海領事館商務處(Commercial Service)為此專門編制了一份在華經商需注意的12點清單。

  其中第5點敦促企業“注意,產品仿冒和商標、專利、版權的侵權行為在中國大陸十分猖獗。”

  該清單還告誡企業稱可能會遭遇保護主義壁壘,如高關稅和配額。這份清單指出:“在成立已有7-12年的(合資企業)中,如今的趨勢是美國公司出資收購中國合作夥伴的股份,成為獨資公司。”這反映出外國公司在和前國企經理們打交道時遇到的問題。

  “許多合資公司在成為獨資企業后,首度開始贏利,”美國商務處稱。

  在中國大陸,合同爭議也很難解決,因為法律體系依然不發達。

  專家們稱,即使是成功地將被告訴之于法庭并獲勝訴,通常也很難讓當地權力機關執行判決。

  有時,爭議甚至會演變成更嚴重的問題,而不僅僅是訴訟和法庭辯論。最糟糕的情況是在爭議出現的時候,外國經理被綁架或扣為人質。

  在偏遠的省份,當地人和外國合夥人的爭議“導致外國雇員被扣留,要求繳出護照”,或被迫“成為當地政府的貴賓”,風險諮詢公司Kroll Inc. (KROL)的中國經理塞繆爾 波蒂厄斯(Samuel Porteous)稱。

  在中國經商的風險是否大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呢?這兒的情況“較印度尼西亞好一些,但比新加坡糟糕,”波蒂厄斯表示。

  但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不一樣的是:中國大陸13億的潛在消費者和高于7%的經濟增長率,吸引了許多本會被各種風險嚇跑的公司不顧一切地一頭扎進了中國市場。

  “你必須來中國,人們有這種感覺,”波蒂厄斯表示。

  有些人說情況正在好轉

  事實上,經濟數據顯示外國公司仍在繼續將錢投入中國大陸:2002年前5個月,對中國的實際外國直接投資增長了12.4%,至169億美元。2001年,該增幅為14.9%。

  而且,似乎每個星期都有這家或那家大型跨國公司宣布在中國開設新的大規模業務,以利用當地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并期待著能更多地接觸國內市場。

  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汽車(Honda Motor Co., J.HMC)周三宣布計划在中國建立一家新的汽車生產廠,最初年產量為5萬輛。

  另一項大的宣布是美國公司微軟(Microsoft Corp., MSFT)上個月表示,未來3年,它將花費7.5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的軟件產業。

  但分析師稱,這些大公司在中國遇到的麻煩,遠比中小型公司要少得多,因為它們負擔得起較好的法律和諮詢服務,而且在和政府官員打交道時,它們的規模也使其更具影響力。

  不幸的是北京泰哥的Frank Ko,其公司只雇用了大約130名工人,在當地政府官員的眼中無疑只是一個小角色而已。

  他的麻煩遠未結束。“當地政府已有一個星期沒有和我們進行磋商了。”他最近稱。

  確實,在華的外國居住者常常會談到大大小小的商業難題。但由于擔心當局的報復,很少有人打算訴諸媒體。

原載2002年07月11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絡版

◆我的意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