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21日訊】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頂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天然石洞,這個石洞高寬不過3米,長度約有2丈。方方的洞門,正好向陽敞開,冬暖夏涼,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塊緊湊的小草坪,周圍濃蔭蔽日,不見天空。真是:“此地無盛夏,空山听鳥鳴。”達摩來到少林寺后,就把這個天然石洞作為他修性坐禪的地方。相傳:達摩在這個石洞里,整日面對石壁,盤膝靜坐。不說法,不持律,默然終日面朝壁,雙眼閉目,五心朝天,洞內靜若無人,万籟俱寂,入定后,連飛鳥都不知道這里有人,競在達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來了。“開定”后,他就站起身來,活動一下四肢,鍛練一下身體,待倦怠恢复后仍繼續坐禪。那時達摩的生活行經是:“上班坐禪,困倦打拳,飢餓吃飯。”這樣,入定,開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從公元527年到536年,整整面壁了九年(或云十年)。后來就成為佛教史上的美談。
達摩在石洞里面壁九年,當他离開石洞的時候,他坐禪面對的那塊石頭上,竟留下了一個達摩面壁姿態的形象,衣錦織紋,隱約可見,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畫像。人們把這塊石頭稱為“達摩面壁影石”。把這個天然石洞,稱之為“達摩面壁洞”。直至今日,遺址尤存。達摩面壁九年的事跡,為歷代人民所敬仰。寺僧們將影石開辟下來,放在寺內,瞻禮供養。明万歷年間,人們在面壁洞外邊,建立了一座雙柱單孔的石碑坊。前額刻:“默玄虛”,后路刻:“東來肇跡”。
清道光年間,蕭元吉在少林寺看達逢摩面壁影石以后,深有所感,隨揮筆了一首《面壁石贊》
少林一塊石,都道是佣人。
分明是個人,分明是個石。
石何石?面壁石。
人何人?面壁佛。
王孫面壁九年經,九年面壁祖佛成。
祖佛成,空全身。
全身精入石,靈石肖全形。
少林万古統宗門。
清觀嗣立《面壁石》詩云:
一石獨亭亭,中藏初祖形。
千年神气在,何用著丹青。
歷朝歷代過去的修煉都是修煉人的副意識(副元神),達摩也不例外。盡管人們都認為非常了不起,傳為佛教史上的美談,但修來修去最后得正果的都不是真正的自己(主意識,主元神)。法輪大法揭示了這一万古之秘,并第一次把修煉主元神的真法真道講給了人,使生命可以真正永离苦海,即身成佛。這是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生命應該万分珍惜的,机緣難遇,真法難得!(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