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6月1日訊】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中國古代杰出的醫學家,被稱為“神醫”。
華佗不慕爵祿,潛心研究學習醫藥,所以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反映了我國公元2世紀的醫學水平。華佗從小就很机敏。傳說他7歲死了父親,家中貧困,母親讓他去求父親生前好友蔡醫生學醫。華佗到城里見了蔡醫生,說明了來意。蔡醫生心里想:華佗父親是我的好朋友,若不答應,鄉鄰會罵我,“人死絕交, 對友不義”,答應吧,還不知他是不是塊學醫的材料,最好考考他。蔡醫生見几個徒弟正在院子里采桑葉,最高的枝條夠不著,也爬不上去, 便向華佗說:“你能想法把這最高的枝條上的桑葉采下來嗎?”華佗說:“這還不容易!”于是,他叫人取了根繩子, 拴塊小石頭,只一拋,繩子拋過枝條,樹枝被壓下來,就把桑葉采到手里。蔡醫生又看見兩只羊斗架,眼都斗紅了,誰也拉不開,就又說:“華佗,你能把這兩只羊拉開嗎?”華佗馬上說:“這好辦。”只見他抓來兩把鮮草,放在羊的兩側,斗架的羊早餓了,看見身邊的鮮草,忙搶著吃,就自然散開不斗了。蔡醫生見華佗如此聰明,就收他為徒。
后來他刻苦學習,注重實踐,成為東漢名醫。成名后的華佗為人治病不分對象,不論場所,這也反映了他專以治病救人為己任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行醫,對外科、內科、婦科、針灸、寄生虫病和醫療體育保健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和精湛的醫術,是中國古代一位杰出的醫學家。他擅長外科手術,是中國醫學史上第一個施行剖腹手術的外科醫生。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他發明了一种能全身麻醉的藥物即麻沸散。而歐美使用全身麻醉術是十九世紀初的事,比中國遲了一千六百多年。
有一次,華佗看見一個面色焦黃、呼吸緊促、病勢很重的推車人,一問,才知他腹內絞痛。華佗斷定這人得的是腸癰(即闌尾炎)。于是華佗讓病人喝了麻沸散,很快就麻醉過去。他用刀子切開腹部,割去腸子潰爛部份,洗滌內部,然后縫和起來,又涂上消炎生肌的藥膏。過了几天,病人的傷口很快就愈合了。在婦科方面他也有很深的研究。在后漢書中記載:李將軍的妻子有病,請華佗診治。華佗經過診脈后說,是由于怀孕期間身體受傷而胎儿未掉造成的病。李將軍說,孕期确實受過傷,但胎儿已經墜落。華佗說,依脈相看,胎儿并沒有墜落。李將軍不以為然。過了一百天后,李妻病勢轉重,再次請華佗看病。診脈后,華佗說,脈相如前,原是雙胎先流產的使母體流血過多,后一個不能產出。現在這胎儿已死,燥縮附在母脊背上。于是華佗先給李妻扎針,然后進湯藥。一會,婦人覺得要產但又不下。
華佗說,這是死胎枯萎,不能自生,必須由人探取。他告訴一婦人探取之法,果然得出死胎。在針灸方面,華佗也有創新。有一次,一個患有腳病而不能行走的病人,請華佗診治。華佗切脈后,便在他脊背上點了几個穴位,每個穴位灸七壯,這個病人很快就能行走了。華佗總結了自己針灸的經驗,創造并運用了“夾脊穴”,即夾著脊椎骨的穴位,后人把這個部位的穴位叫做“華佗穴”,一直沿用至今。 華佗還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种禽獸的動作,創造一套名叫“五禽戲”的體操,很受人們歡迎。弟子吳普按照老師教的五禽戲經常進行鍛練,活到九十多歲時,還是耳聰目明,牙齒完好,身體很健壯。華佗憑著他的高超醫術和他救死扶傷的精神,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