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爭議結束 香格里拉歸屬云南中甸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5月7日訊】南方网5月6日報道﹐經中國國務院批准,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5日正式更名為香格里拉縣。中甸縣的正名,也讓爭執已久的香格里拉爭議,宣告終結。
上圖1為傳說中神秘和諧的自然秘境﹐上圖2為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風景。
“香格里拉”是由藏傳佛教中的“香巴拉”衍生而來的詞匯,來源于英國作家詹姆斯在一本名為《消失的地平線》的小說中所描寫的一處神秘和諧的自然秘境,從那以后,有關香格里拉的傳說和尋找就一直沒有停止過。1997年,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暨第二屆滇藏川青毗鄰地區文化藝術節慶典上,云南省政府向世界鄭重宣布,人們尋覓以久的“香格里拉”就在云南省迪慶州。
在這片位于滇西北的雪域高原上,有舉世聞名的梅里雪山、一望無際的高原草甸、風格各异的民族歌舞、獨具魅力的民間傳統藝術、神秘的多宗教文化等,使中甸呈現出一种原始自然的狀態。中甸縣更名香格里拉,將使人們心目中“香格里拉”的傳奇在更廣更寬的范圍內進一步得以演繹。
*關于香格里拉的爭議
云南迪慶最早說:香格里拉就在中甸;緊接著,怒江、麗江等地爭相說,真正的香格里拉在他們那里;最近,四川又爆出一則消息,最后的香格里拉在稻城。各地都可舉出有力的佐證,證明田園詩般的香格里拉就在自己的區域內。這世上究竟有沒有香格里拉?希爾頓筆下的香格里拉是否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樣,只是一种理想的世界?如果有,那么——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
*香格里拉的傳說
“香格里拉”一詞,源于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在藏傳佛教的發展史上,其一直作為“淨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廣泛提及,在現代詞匯中它又是“伊甸園、理想國、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据藏經記載,其隱藏在青藏高原深處的某個隱秘地方,整個王國被雙層雪山環抱,由八個成蓮花瓣狀的區域組成,中央聳立的同環雪山,初稱為卡拉巴王宮,宮內居住著香巴拉王國的最高領袖。傳說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們身材高大,擁有自然力量,至今仍從人們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發達的文明通過一种名為“地之肚臍”的隱秘通道与世界進行溝通和聯系,并牢牢地控制著世界。事實上長期以來,這條“地之肚臍”的神秘通道,一直作為到達香格里拉王國的唯一途徑而成為尋找香格里拉的關鍵。
在藏傳佛教浩繁的經文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捍巴拉王國的輝煌,她不但創造并主宰了世界,同時又是達賴喇嘛和班禪的轉世地,并且那里還是一個自然景色中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礦及純淨空气的匯萃地,是美、明朗、安然、閑逸、知足、宁靜、和諧等一切人類最美好理想的歸宿,那里沒有貧窮,沒有困苦,沒有疾病,沒有仇恨与死亡,只有花常開水常綠,庄稼總在等待收割,甜蜜的果子總挂在枝頭。正因為擁有這些,“香格里拉”的傳說,才象謎一樣吸引著千千万万的信徒香客,也吸引著西方世界的探險家。
但是,是什么力量香格里拉由世界的直接締造者變為隱秘的統治者?這個傳說中的天堂又是在什么時候失落于歷史的雙眼隱身于茫茫雪山?一直是藏傳佛教中的一個謎,這個謎同樣引起香格里拉信仰者和藏史家的濃厚興趣。有人推斷是類似《圣經》中記載的空前洪水,而有人則從藏經中尋找到大陸沉沒的災變記載,更有甚者認為香格里拉就在我們身邊,正用超自然的神奇力量注視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凡眼肉胎卻無從覺察。
*尋找香格里拉:姆斯-希爾頓及其著作《失去的地平線》
本書完成于1933年,書中描寫的是本世紀30年代初,南亞次大陸某國巴斯庫市發生暴亂。英國領事館領事康威、副領事馬里森、美國人巴納德和傳教士布琳克洛小姐于5月20日乘坐一架小型飛机撤离巴市,欲飛往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飛行途中,他們發現飛机离開了原定航線,已沿著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向東偏北方向飛行;飛行員也不是平時的芬納,而是一個帶武器的陌生人。飛机被劫持了,他們手無寸鐵,對此無可奈何。入夜,飛机因故障被迫降在荒無人煙的雪原上,飛行員受了重傷,四乘客安然無恙。第二天清晨,飛行員在臨死前斷斷續續的說,這里是中國藏區,附近有一座叫香格里拉的喇嘛寺,他們只有到那去才能找到食宿。
求生的欲望使他們艱難的向香格里拉跋涉。在一個長長的山谷中,他們遇到一位由十几個藏民簇擁著能講一口純正英語的張姓漢族老人。這位老人告訴他們,這里叫藍月山谷,是進出香格里拉的唯一通道。山谷前端的那座形如金字塔高聳入云的雪山叫卡拉卡爾,海拔28000英尺以上。張帶著他們爬山攀岩,几乎走了一天,最后穿過一片云霧繚繞的林海,終于到一座喇嘛寺-香格里拉的中心。
喇嘛寺領導著整個山谷、形成香格里拉社會。香格里拉居住著以藏民族為主的數千居民,居民的信仰和習俗不相同,有儒、道、佛等教派,但彼此團結友愛,幸福安康。在香格里拉的所有領域,處理各教教派、各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關系時都守著”适度”的美德。認為人的行為有過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狀態,過度和不及是罪惡的根源,只有适度是完美的。這使得香格里拉社會祥和安宁。
在香格里拉有許多神秘、奇妙的事情。最令人惊奇的是,這里居民都十分長壽,許多超過的了百歲并顯得年輕。長期修藏傳密宗瑜伽的最高喇嘛有250多歲,理政香格里拉已100多年。然而,香格里拉的居民如果离開了山谷,便會失去他們的年輕。
在香格里拉,康威和張以及最高喇嘛進行多次交談,探討了一系列宗教、哲學問題。康威是一個”精神和肉體”兩方面都很优秀的年輕人。通過交談,他已和最高喇嘛建立了某种程度的”心靈感應”,而最高喇嘛也有意選康威做他的繼承人-事實上,這也正是他們飛机迫降在香格里拉的真正原因。
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和觀察,他們四人均認為香格里拉是他們所見過最幸福的社會。康威迷戀香格里拉优美恬靜,巴納德舍不下的金礦,布琳克洛小姐則准備在香格里拉傳播她所信仰的宗教教義,他們都不愿离開香格里拉。只有馬里森因婚期在望,總想回到英國,但路途遙遠,又不能孤身一人回去。
馬里森終于抓住了最高喇嘛辭世,馬幫腳夫送貨到香格里拉的机會,脅迫康威作伴离開香格里拉,他們一路翻山越岭,穿過無人區,曾途徑藏漢邊界的大興府。馬里森身染重疾,未到達漢地就病死了。康威也突然失去了記憶。
在坐船回英國途中,康威在听肖邦的鋼琴演奏曲時恢复了記憶。這時,他的臉上流露出一种難于形容的悲哀。一种”宇宙的,遙遠而非個人的”悲哀。當天夜里,他便獨自一人悄然离去,不知去向。
《失去的地平線》發表后,成為當時的最暢銷書并獲得英國著名的霍桑登文學獎。1944年,好萊塢投資250万美元將小說搬上銀幕,將香格里拉的名聲推向高峰,主題歌《這美麗的香格里拉》隨之傳遍全球。當時,《不列顛文學家辭典》稱此書的功績之一是為英語詞匯創造了”世外桃源”一詞。(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