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中國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秘書長郭旃今年4月下旬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世界遺産委員會主席團會議,5月上旬剛回國便接受了採訪。他說,今年輪到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世界遺産接受監測,中國教科文組織將儘快舉辦一次專業培訓班,使我國的28處世界遺産做好迎接這次全面詳細監測的準備。
中國世界遺産現狀:
保護積極有效,少數存在隱患
由於自然和人爲等因素,在全球721處文化與自然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同時,已有31處遺産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産名錄》。
爲了更好地保護世界遺産,1998年2月,世界遺産委員會通過了審議締約國定期報告的決定,對世界遺産的監測工作制度化,每6年對各個地區輪流監測一次。
郭旃指出,監測將反映締約國的遺産保護水平,關係到遺産所在地和主權國的國際形象。我國至今還沒有一處遺産列入瀕危名單,這顯示了我們國家及遺産所在地當局保護工作的積極有效。
同時他也指出,少數遺産地存在保護不力的隱患。
北京大學世界遺産研究中心主任謝凝高教授介紹,國際社會認爲有4類情況威脅世界遺産,其中失控的旅遊和過度的旅遊開發是重要的一條。
他指出,我國不少世界遺産面臨的威脅就來自這一條;人滿爲患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過度開發造成的屋滿爲患:賓館、商店、索道、人造景觀等大量非遺産建築物和構築物遍地開花,導致風景區人工化、商品化和城市化,破壞了遺産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例如,武陵源已被世界遺産組織的專家提出過嚴肅批評。這種局面如不扭轉,就有可能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産名錄》。
面對這次“大考”,我國的28處遺産能否合格,我們的有關各級政府的工作是否合格,人們將拭目以待。
蘇州古典園林啓示:
立法保護管理,保護利用並重
1997年,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爲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申報成功,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00年又有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5處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使蘇州成爲我國擁有世界遺産地最多的城市。
蘇州古典園林如何妥善處理保護、旅遊的矛盾,使得這兩者相得益彰?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局長、蘇州市世界遺産保護辦公室主任徐文濤介紹了他們的做法。
首先是強烈樹立蘇州古典園林是人類共同的寶貴遺産的觀念,保護好它責無旁貸。《蘇州園林保護和管理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園林保護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於1997年4月頒佈實施,以此加大宣傳力度,使保護世界遺産的重要意義深入到廣大市民心中,使申報工作和申報成功後難度較大的整治、修復、搶救等一系列保護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同時,園林部門確立保護是第一位、走保護利用並重之路。他們投鉅資對園內建築、景觀、池水、古樹名木及匾額楹聯全面修繕整治,還採用現代化技術進行分析、研究、監測,並努力挖掘園林文化內涵,從而增強了園林的魅力,擴大了接納能力,取得了保護利用雙贏的效果。
蘇州市副市長姜人傑認爲,蘇州古典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因此,蘇州提出了建成21世紀現代園林城市,加快形成“自然山水園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園”。目前,已開發開放的蘇州古典園林面積爲12.47公頃,而保護完善的名勝古迹面積爲65.41公頃,修復或新建的公園、綠地和園林小景總面積達531.97公頃。
北京大學世界遺産研究中心主任謝凝高教授認爲,蘇州申報遺産成功以後,爲保護遺産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繼續開展整治、修復和搶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這與有的遺産地拿到這塊“金牌”後,卻大興土木,搞破壞性的過度旅遊開發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蘇州的工作值得讚揚和推廣。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年05月15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