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三彩幾乎成為唐代美學上的一個重要特徵,雖然以後也有所謂「遼三彩」,但是一般人還是習慣把三彩與唐代畫上等號。
三彩指的是釉料,但並不只是三種色彩,一般包括了赭、褐、黃、綠、白,甚至鈷釉料的藍色。三彩的「三」,也只是多數的代表數字吧!三彩也可解讀為「多彩」。
漢代的綠釉陶,因為銅或鐵的還原,會產生綠或赭黃的釉料變化,但不會形成多彩的現象。
唐代在盛唐時期,大約從武后到玄宗時代,是唐三彩的全盛期,斑斕華麗,大膽潑灑的唐三彩似乎呼應著時代的恢弘大氣,成為一代的美學風格。
這一件口徑17.3公分的三彩碗,造型單純,卻以活潑自由的彩釉變化產生華麗大膽的視覺效果。
三彩釉料的美常常界於規則與不規則之間,這件碗,內外都先上了白色釉料,內壁上了十二條寬窄不一的綠色釉,看起來是十二道規則性的設計,但是又似乎十分隨意,在綠色上還加了一些赭色的細線紋和點粒狀的裝飾,也都像是即興隨意的點染。
唐代以書法來看,有極工整嚴格的楷書,像歐陽詢的九成宮,柳公權的玄秘塔,結構規矩一絲不苟,是規則紀律之美的楷模。但是,唐代同時又有張旭、懷素的狂草,完全破壞工整對稱規則的美學,卻以顛覆叛逆規則完成另一種飛揚跋扈的美。
唐三彩上的色彩與筆觸都像是狂草的解放,利用含鉛釉料在低溫加熱中擴散自由流動的特性,使色彩與線條可以擺脫人的控制,產生許多即興變化的效果,這與一九六○年代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美學精神十分一致,也正是大唐自由風尚在陶器上自然的反應吧! (本展覽獲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獨家贊助)
(中時電子報 2002年5月13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