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7日訊】
音樂往往發自于內心,并用聲音感染人。尤其是以抒發個人情感為目的的流行曲更是如此。因此,听一國的音樂可以曉知其風俗道德。盛衰枯榮也好,君子小人也好,這些世態人情都可從音樂中表現出來。可以說,對音樂的觀瞻不僅是一种藝術上的享受,而且也可以從中品味出許多深刻的社會命題。《呂氏春秋· 音初》里有這樣一段文字:
凡音者,產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則蕩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內。是故聞其聲而知其風,察其風而知其志,觀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賢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樂,不可隱匿。故曰樂之為觀也深矣。土弊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世濁則禮煩而樂淫。鄭衛之聲,桑間之音,此亂國之所好,衰德之所說。流辟佻越謠濫之音出,則滔蕩之气、邪慢之心感矣。感則百奸眾辟從此產矣。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樂,和樂以成順,樂和而民鄉方矣。
此段文字闡明了出樂必先正德的觀點,把音樂的社會性放在第一位。并強調音樂可以成順万民。音樂与一國的風化就象土壤和草木、活水与魚鱉的關系一樣,前者決定后者的健康成長。所以“世濁則禮煩而樂淫”,這對任何一朝一代都是适宜的警范。
(轉自新生網﹕xinsheng.net)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