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為什么沒腐敗?

楊學武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7日訊】

眾人讀《紅樓夢》

毛主席要許世友讀《紅樓夢》,許硬著頭皮讀了一些,卻至死仍沒讀完,既沒完成主席要他多讀几遍的任務,更沒按主席的意圖讀出什么“心得”。誠如魯迅所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絳洞花主》小引)那么,軍事家看見什么?許世友恐怕什么也沒看見。他也許在心里對主席不滿:与其要他讀《紅樓夢》,還不如讓他上山打游擊。

我什么“家”都不是,因此,當我再次讀《紅樓夢》時,忽發奇想:賈寶玉為什么沒腐敗

賈寶玉的腐敗條件

有人會說,賈寶玉不過是一個娃娃,頂多算個“情种”,又不是什么官,怎么會成為腐敗分子?其實不然。寶玉的老爸賈政是朝廷命官,他是正宗的“賈衙內”。衙內腐敗起來,比當官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宋朝的“高衙內”不是腐敗透頂么?當今的“陳衙內”不是腐敗通天么?

有人還會說,賈寶玉不過是天外的一塊“頑石”,怎么會像官人一樣腐敗?其實也不然。寶玉既然來到人世間,就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腐敗“基因”。賈寶玉是完全可以腐敗的,因為他具有腐敗的“天時、地利、人和”等优勢和條件。“天時”就是:寶玉正處于腐敗的“大環境”之下———封建社會正在沒落,清朝政府正在衰敗,那是一個產生歷史大貪官和王申的時代;“地利”就是:寶玉生活在腐敗的“小气候”之中————賈府的“陰暗面”正如焦大所揭露的:“每日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我什么
不知道?”而焦大畢竟只是仆人一個,他所知道的賈府腐敗現象,還僅僅是冰山一角:“人和”就是:寶玉上有賈母當他的保護傘,下有襲人等無數丫鬟和仆人對他俯首貼耳,左右更有鳳姐等眾多姐妹和兄弟將他如眾星捧月……在如此之“大好形勢”下,寶玉可以說要權有權,要錢有錢,要女人有女人,即使他要星星月亮,也會有人給他摘來。

而且,賈府還有惡少薛蟠之類的腐敗樣板供寶玉學習;還有好色之徒賈瑞之類的腐敗典型為寶玉指路;甚而至于,還有歷來視為“禍水”的女人拉寶玉下水,如襲人自愿獻身供寶玉“初試云云”,寶釵等人用“糖衣炮彈”對寶玉進行攻擊……

賈寶玉為什么沒腐敗

然而,賈寶玉竟然沒腐敗。他對錢不聞不問,因此不“學而优則仕”————不好好讀書;他對錢也毫無興趣,好像從來沒摸過錢。他對色雖然非常愛好,一直泡在“女儿國”里,离了女孩儿就不能活下去,且曾經成為“失足少年”,但他似乎未亂搞過。另外,寶玉除了喜歡和女孩儿一起“談情說愛”之外,似乎沒有其他什么不良的嗜好。

魯迅筆下的阿Q,在土谷祠里做“革命夢”時就幻想著腐敗,可賈寶玉為什么沒腐敗?這個問題值得“紅學家”探討。由于這個問題博大精深,本文不可能回答清楚。所以,我在此只想拋磚引————借用一位學者的一段話來表達我的觀點:女人并非“禍水”,賈寶玉正因女人的愛而沒腐敗。該學者說:“賈寶玉所以能處污泥而不染,至死保持著天真与清气,全靠女儿國中年輕女神的指引。他這塊天外的頑石,獲得靈气之后來到人間,很可能再被人間的朽气腐蝕掉,從而變成爛泥或者再次化作冰冷的山頭,然而,林黛玉等少女的眼淚柔化了他,拯救了他。她們那些未被世俗塵土染污的、發自天性最深處的淚水,正是蒼天的甘霖。這些生命之露,繼續養育著頑石的靈气与性情,使他從彼岸世界帶來的那塊寶石依然發出純正的光芒,而免于被世俗世界的濁泥所同化。”

(轉自看中國﹕http://kanzhongguo.co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紅樓丫頭》欲在歐陽奮強的故鄉再找賈寶玉 (2/4/2002)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正當新版電視劇《紅樓夢》因為兩家單位爭拍而陷入僵局時,《笑傲江湖》導演黃健中卻与弟子郭靖宇一起,不聲不響地拿下了電視劇《紅樓丫頭》的拍攝批文。不過目前黃健中頗為賈寶玉的演員人選苦惱,鑒于歐陽奮強演賈寶玉的巨大成功,黃導寄望于四川男孩,還特意委托本報幫忙征選演員,表示有意競演賈寶玉的可盡快將相關資料寄至本報,劇組本月中旬將來蓉選秀。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電影從媽媽秀雅留給兒子鄭志浩的畫冊開始,用動畫的形式引出雲國及企鵝母子間溫暖的親情故事,讓影片一開始就具備了一種夢幻般美好,也暗示了後續劇情發展脈絡。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新世紀影視於二零二五中國新年正月十五推出的電影《賣房》,目前在乾淨世界平台熱播並引發廣泛討論。因為電影的內容非常寫實地觸及到當今中國的老齡化社會現實以及產生的一系列養老問題、房子問題、贍養問題、職業道德、人生心態等話題
    • 家庭關係是電影創作的永恆題材,翁子光執導的《爸爸》、祝紫嫣執導《但願人長久》、賈勝楓的《流水落花》三部電影都是以親情為主題,聚焦於不同的家庭背景與親子關係,展現家庭內部的矛盾、創傷與難以割捨的愛。人生聚散有時,但血濃於水的情感,為子女的無私付出,面對命運逆轉,親人之間的情感掙扎與遺憾,香港在大時代下的愛與痛,都引起觀眾共鳴。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看似沒有任何交通跟文化交流的地方,卻都出現了類似的人物和事件,不由感慨,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那麼冥冥中,是誰在安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