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1707年4月22日,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英國現代小說三大奠基人之一菲爾丁出生於薩默塞特郡格拉斯頓伯裏的一個貴族家庭。
菲爾丁求學于伊頓公學和荷蘭萊頓大學。1728年去倫敦謀生,開始寫舞臺劇本,翻譯、改編了莫裏哀的喜劇《屈打成醫》和《吝嗇鬼》。隨後寫了《悲劇的悲劇,又名大偉人大姆指托姆的生平和死亡》(1730),諷刺復辟時期誇張的“英雄戲劇”;《堂吉訶德在英國》(1734),諷刺英國的選舉制度;《巴斯昆》(1736)和《一七三六年歷史日曆》(1737),揭露英國政府的貪污腐敗。他的社會和政治諷刺喜劇觸怒了當權的輝格党的首領,在國會通過了關於戲劇檢查的法令(1737),迫使菲爾丁停止戲劇創作。
1737年,菲爾丁改學法律;1740年,成爲律師。1748年擔任倫敦首任警察廳長,訓練了最早的一批偵察犯罪活動的偵探警察。同時,他繼續文學創作。1739至1741年,他主編《戰士,又名不列顛信使》雜誌,反對當權的輝格黨政府。後來又寫了《夏美勒·安德魯斯夫人生平的辯護》(1741)和《約瑟夫·安德魯斯》(1742)。
菲爾丁的傑作是長篇小說《棄嬰托姆·瓊斯的故事》(1749),深刻地表現了18世紀英國社會的半封建、半資本主義性質。長篇小說《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1743),是政治諷刺小說;《阿米麗亞》(1751)是現實主義社會批判小說,兩者都爲抨擊英國資產階級政府的罪惡、虛僞和殘酷而寫。1754年菲爾丁去葡萄牙旅行,寫了《里斯本航海日記》(1755)。同年10月8日於里斯本逝世。
伯納·蕭認爲菲爾丁是除莎士比亞外英國從中世紀至19世紀之間最偉大的劇作家。菲爾丁的戲劇作品主要屬於笑劇、模仿嘲諷劇和諷刺劇。而他對文學的最大貢獻則是他創作的現實主義小說。他和笛福、理查遜並稱爲英國現代小說的三大奠基人。在創作《約瑟夫·安德魯斯》的過程中,菲爾丁說他發現了一個“新的寫作領域”,即18世紀中葉的英國社會。
菲爾丁的現實主義小說是“喜劇性的散文史詩”,它的特點是幽默、諷刺,充滿樂觀精神和對人民的熱愛。菲爾丁自稱他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師承于阿裏斯托芬、塞萬提斯、拉伯雷、莫裏哀、莎士比亞、斯威夫特等人,以幽默和諷刺作爲向虛僞、謊言、暴虐和罪惡進行鬥爭的有力武器。菲爾丁的嚴肅的寫作意圖正是通過使讀者得到娛樂和享受來實現的。
英國浪漫主義批評家柯爾律治曾稱讚《棄嬰托姆·瓊斯的故事》的情節爲一切文學當中最完美的情節之一。它的結構也是英國小說的典範。他的連敘帶論的寫作方法不僅被19世紀英國小說家薩克雷和喬治·艾略特所模仿,而且對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長篇故事諷刺詩《唐璜》也産生了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