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傳第十九章 西狩獲麟春秋絕筆 愛徒殞命夫子痛悲
【大紀元4月18日訊】在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之前,孔子經歷了一場大病。這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孔子一生中,身體狀況都是很好的,還在早年時期他即是射箭、駕車的好手,在這點上就連一向以身強力壯而自詡的弟子子路也深為佩服。據古籍記載,孔子年輕時力能「舉國門(即城門)之關」,由此亦可見出他身體勇健的程度。
孔子生病初期,子路向孔子請求替老師作祈禱。孔子問他:「有這回事嗎?」子路認真地回答說:「有的。祈禱文上說過:『替你向天神地神祈禱。』」孔子說:「我早就祈禱過了。」
不久,孔子病得更加厲害,子路便准備讓同窗兄弟扮作「臣」,為夫子治喪。按照當時的禮俗,諸侯之死才能有「臣」,臣的工作是在死者活著時就開始,死者的衣衾手足的安排以及剪鬚等事情都由臣去處理。
幾天之後,孔子病情好轉,了解到當時的情況,因為子路為他僭用了這種禮俗而很不高興,他對子路進行了批評:「你幹這種欺假的勾當竟太長久了呀。我本不該有臣,卻一定要使人來扮作臣,我這是欺哄誰呢?欺哄上天嗎?與其死在臣的手中,我還不如死在弟子們的手裡來得好些。即使不能熱熱鬧鬧地辦理喪葬,難道我還會死在路上嗎?」
孔子經過這場大病,將息一段時間後也就痊癒了。
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魯國發生一個史稱「西狩獲麟」的事件。
這年春天,魯哀公在郊外狩獵時,為叔孫氏管理車子的人捕獲了一頭怪獸,認為不吉利,將它送給了管理山林的虞人。孔子看到後,認出這就是傳說中的神獸麟。他認為,麟是祥瑞之獸,天下有道,它才出現;而現時,天下無道,麟卻出現,並被微賤之人獵獲,他因此感到極度傷感。而且,孔子認為這頭麟被捕獲預示著不祥,這不祥正應在他的身上。於是,他一再嘆息道:「吾道窮矣!吾已矣夫!」他感到自己的生活道路已走到了盡頭,將不久於人世了。或許,這實際上是已際近風燭殘年的孔子因體衰而自然引起的一種陷入宿命的聯想。
西狩獲麟之後,孔子停止了《春秋》一書的編寫。不久,孔子又遭受到一個更大的精神打擊:他一生中最心愛的弟子顏回去世了!顏回死時年僅41歲,堪稱英年早逝。孔子悲痛欲絕,他仰天長嘆:「這是老天要我的命啊!這是老天要我的命啊!」
顏回死後,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為弟子做外槨,遭到孔子回絕。他解釋說:「不管有才能還是沒有才能,但總是自己的兒子。我的兒子鯉死時,也只有內棺,沒有外槨。我不能賣掉車子步行來為他買槨,因為我也曾做過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
弟子們想要厚葬顏回,孔子也表示反對,他認為,喪葬奢儉應視其家之有無,即使資產富有,也不應超過禮所規定的;如果家境窮困,那麼只要有一層內棺能夠將屍身盛殮,也就可以了。但是,弟子們還是厚葬了顏回。他嘆道:「顏回視我如父親,我卻無法把他當兒子對待!」在孔子看來,顏回家中本窮,而用了厚葬,依禮是不應該的。
顏回死後,孔子一直不能忘懷,當相關或不相關的人問到孔門弟子時,他總要勾起對顏回的追念。
一年之後,72歲的孔子又收到了另一位弟子子路在衛國慘死的惡耗。
子路在孔子自衛返魯時,跟著夫子回到了魯國,並曾在季孫氏那裡做事。三年後,他又受邀回到了衛國,做了大夫孔文子私邑蒲地的長官,即蒲大夫。不久,孔文子病死,其子孔悝繼承父職為執政。孔悝之母孔姬是蒯聵的姐姐、衛出公的姑姑,蒯聵在孔姬等人的幫助下,回到都城,強迫孔悝與之結盟,並劫持著孔悝登上高台,進攻衛出公。孔悝的家宰欒寧見政局有變,派人通知了駐守在孔悝采邑平陽(今河南滑縣東南)的子路。子路急忙趕往國都帝丘救難。
趕到帝丘時,子路正好遇到另一位孔門弟子、為衛大夫的高柴(字子羔)由城內逃出,因衛國大亂而准備歸魯。子路沒有聽從高柴的勸阻,說:「接受人家的俸祿,就要救人於災難!」
子路沖入城中,攻到孔悝被圍困的台下,與蒯聵手下兩位猛士戰在一起。結果,子路寡不敵眾,交戰中被戈擊斷了帽帶。子路看情勢已無脫身的可能,從容地撿起帽子,說:「君子死,冠不免。」在繫帽帶時,子路被對手殺死,隨即被一擁而上的蒯聵黨徒剁為肉醬。
這是發生在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冬天的一件壯烈的犧牲。當時,子路已是一位63歲的老者。
當聽說衛國發生政變時,對弟子十分了解的孔子憂鬱地說:「高柴一定會逃回來,而子路一定會遭死難的。」果然,幾天後,高柴回來了,同時也傳來了子路被殺的凶信。這次,孔子悲慟萬分,哭於中庭,口中喊著:「啊呀,這是上天要斷了我的命啊!」他聽使者說到子路被剁成了肉醬,立刻叫人把家中準備食用的肉醬倒掉。
顏回和子路兩個人,一文一武,都是孔子平生最愛的弟子,他們的亡故,不僅使孔子在精神上備受打擊,而且使他覺得自己經營一生的事業仿佛也就此完結了!雖然在他的身邊還有一批朝氣蓬勃的後起之秀,但終難與這兩個人相比,他們尤其缺乏多年與孔子同歷險共患難的經歷,更不用說全面理解孔子的內心世界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孔子傳第十八章 息從政心專意授徒 寓褒貶義勤以著書 (4/17/2002)
- 孔子傳第十七章 祭祀泰山季氏僭禮 愛子早逝仲尼心傷 (4/16/2002)
- 孔子傳第十六章 季氏禮召葉落歸根 問政有心夫子直言 (4/15/2002)
- 孔子傳第十五章 孔子遲暮思歸鄉 弟子回魯漸成名 (4/14/2002)
- 孔子傳第十四章 會葉公夫子自道 道難行隱士歌諷 (4/12/2002)
- 大陸迄今僅存的孔子真跡被發現 (4/12/2002)
- 孔子傳第十三章 居陳國心懮魯君 困城父不絕弦歌 (4/11/2002)
- 孔子傳第十二章 見南子出遊陪乘 避桓舍車易服 (4/10/2002)
- 孔子傳第十一章 匡蒲被圍多舛難 臨河而返賦陬操 (4/7/2002)
- 孔子傳第十章 遭冷落孔子離魯 受嫌猜師徒去衛 (4/6/2002)
- 孔子傳第九章 恪職守事君以禮 尊王道墮除三都 (4/5/2002)
- 孔子傳第八章 任司寇攝行相事 會夾谷為君取威 (4/4/2002)
- 孔子傳第七章 回魯國陪臣亂國政 宰中都孔子顯政績 (4/3/2002)
- 孔子傳第六章 國政亂孔子赴齊 齊景公執禮問政 (4/2/2002)
- 【紀元專欄】張耀傑: 曹禺筆下的農民暴動 (3/15/2002)
- 中國烹飪史的發展 (3/15/2002)
- 歷史故事:孔子審案 (3/14/2002)
- 易經與中華飲食 (3/14/2002)
- 孔子傳第五章 三十而立杏壇設教 洛邑之行問禮老聃 (3/
1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