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MLB 预测-中国体育彩票开奖结果-亚洲博彩app

1918年3月25日 法國作曲家德彪西逝世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1918年3月25日 法國作曲家,印象主義音樂的創始人德彪西在巴黎逝世。

德彪西1862年8月22日生於巴黎附近的聖日爾曼昂萊。少年時從莫泰夫人學鋼琴,1872年10月入巴黎音樂學院,師事馬蒙泰爾、拉維尼亞克、迪朗等。1880年底轉入吉羅的作曲班,開始了初期的創作活動。1884年德彪西以康塔塔《浪子》獲羅馬大獎,1885年去羅馬進修,1887年返回巴黎。80年代末接受了多方面的影響,如兩次去拜羅伊特觀看瓦格納的歌劇,聆聽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爪哇佳美蘭樂隊的演奏,以及與象徵派詩人和印象派畫家們交往等等,使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理想,産生了一系列印象主義風格的代表作。同時,還爲《藍色評論》、《音樂評論》、《法國水星》、《里昂音樂評論》等報刊寫作頗有見地的文章,表露了他的音樂美學觀。1907年開始,德彪西不停地到國外旅行,先後在布魯塞爾、倫敦、維也納、羅馬、布達佩斯、阿姆斯特丹等城市,監督上演他的歌劇,親自指揮和演奏他的作品。也是在這時,他開始患了致命的直腸癌,創作量大大減少。他的主要作品有《貝加馬斯卡組曲》(1890-1905)、《牧神午後序曲》(1894)、《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1902)、《大海》(1905)、《兒童樂園》(1908)、《玩具盒》(1908)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憎恨戰爭,表示要創造音樂美去代替被敵人破壞的美,決定寫作6首不同樂器及各種組合的奏鳴曲,以體現他對法國文化傳統的熱愛。但僅完成3首,就離開了人世。

德彪西是法國最富於創造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獨特的、被稱之爲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徵是:音樂較少激情,避免文學性的敍事,它借助標題和豐富的色調變化引起聯想,暗示多於直率的表達。在音樂語言方面,德彪西的曲調多以片斷零碎的短句作自由的不對稱的發展。德彪西的音樂雖然以調性爲基礎,但是大大擴展了調域的範圍,節奏不規則地細分,使音樂顯得模糊朦朧。他的管弦樂音響細膩,配器精致,愛用未經攙雜的原色,音量總是節制的,呈現出閃爍透明的色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