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對胎教的經驗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3月23日訊】中國古人對胎教有不少詳盡准确的記載。胎教之說秦漢時就有“目不視惡色,耳不听淫聲,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的論述。西漢劉向的《烈女卷》中講到:“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于邪色,耳不听于淫聲,夜則令馨誦詩書,道正色。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于善則善,感于惡則惡,人生而肖父母者…”《醫心方-求子》中的胎教之道記述的更為詳盡:“凡女子怀孕之后,須行善事,勿視惡聲,勿听惡語,省淫語,勿咒詛,勿罵詈,勿惊恐,勿勞倦,勿妄語,勿懮愁,勿食生冷醋滑熱食,勿乘車馬,勿登高,勿臨深,勿下,勿急行,勿服餌,勿針灸,皆須端心正念,常听經書,遂今男女,如是聰明,智慧,忠真,貞良,所謂胎教是也。”書中還建議:“彈琴瑟,調心神,和情性,節嗜欲,庶事清淨。”以上胎教之法是古人經驗的總結,對現代人有一定的參考价值。

轉自﹕健康123(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如何与寶貝做“胎教操”? (1/7/2002)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怀孕第7周起,小家伙就開始活動了,小至吞咽、眯眼、咂拇指、握拳頭,大至伸展四肢、轉身、翻筋頭,都可以做到。准媽媽和准爸爸可以通過動作和聲音,与准寶寶溝通信息,這樣做,他會有一种安全感,感到舒服和愉快。出生后也愿意同周圍的人交流。在母腹中進行體操鍛煉,小寶寶的肌肉活動力增強,出生后翻身、抓、握、爬、坐等各种動作的發展,都比沒有進行過體操鍛煉的要早一些。

    • 母親的子宮,是寶寶感官的遊樂場。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胎兒在子宮內就開始學習。你會驚訝地發現,當寶寶還在你肚子裡時,他們就開始展現出對食物和音樂偏好了。
    •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賽德兹說:「把一個低智兒童培養成了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這是證明《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神奇和偉大的最好例子。」
    • 「胎教」一詞並非現在才有的流行玩意兒,早在中國古代的醫書和禮儀文獻中,即有關於胎教知識的記載…
    • 胎兒深居子宮內,並不是閉目塞聽的渾沌一團,他的神經系統和各種感覺器官在出生前已經趨於完善,因而能夠對母體內外的各種刺激作出反應。據觀察,孕婦與人吵架,胎兒也會「激憤」起來,在娘肚裡「拳打腳踢」,其實這是胎動的增加。母親行走在繁華的大街上,強烈的汽車喇叭聲使胎兒感到不舒服,而引起劇烈的胎動,所以「抗議」。
    • 想開始實行胎教計劃了嗎?有些原則,準父母不妨參考一下吧!
    • 在當今社會,常見孕婦有孤獨的感覺。尤其是婦女沒有工作,加上懷孕期間身體上的諸多不適,導致生活的範圍顯得侷限、無聊,除了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看漫畫、種花……等,就不知道可以從事哪些活動了,生活變得無趣,久而久之人也變得呆板僵化。
    • 多年以前在美國,一對美、日聯姻的夫婦的4名女兒智商都很高,達到160以上,他們將這樣的結果歸功於胎教。他們總結了自己的胎教方法,並且編輯成書,推廣他們的胎教方法與心得,這就是著名的「史生狄克式胎內教育法」。
    • 閱讀,不僅可以增廣見聞,也能修身養性、激勵自己,更有助於健康。一本好書,能幫助你調節情感、解除煩惱、淡化憂鬱心情。因此,文學和音樂一樣,是一種充滿感性色彩的藝術,很容易引起情緒上的共鳴,而產生思維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