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知識: 古琴與古箏(上)

小柔
font print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古琴與古箏有很大的不同。箏需要戴假指甲演奏﹐彈古琴卻是以手撥弦。古琴又稱
絲桐、綠綺﹐因縛弦七根又稱七弦琴。唐人劉長卿有詩雲﹕泠泠七弦上,靜听松風
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泠泠”則指的是古琴的音色。

箏源于秦而盛于唐﹐因而又稱為秦箏、古箏﹑銀箏。箏之名在東漢劉熙《釋名》一
書中解釋為:“箏,施弦高急,箏箏然也。”史記秦篇中已有彈箏的記載﹐唐時更
出現了“奔車看牡丹,走馬听秦箏”的盛況。在《禮.樂記》中曾曰箏為“五弦筑身”﹐
也許是與當時盛行的五行學說有關﹐也許是箏的原始模樣。後來又發展成漢代的十
二弦箏,進而為隋唐的十三弦箏,明代增至十四、五弦,近代才出現了十六弦箏。

小說中的焚香彈琴﹐多指古琴。歷代出現了許多琴人雅士﹐孔子可謂古今琴家第一
人。他曾作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現存琴曲“龜山操”、“獲
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琴操”記載了俞伯牙學琴三年後﹐師父成連帶他到蓬萊仙島領略琴之更高神韻。
于是他寫出“水仙操”。“呂氏春秋”記載了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而能為鐘
子期領悟的故事。那時周天子拜他為司樂太師之職﹐一次去楚地採風﹐俞伯牙被風
雨阻于山崖。風雨後月影沉碧﹐波瀾不驚﹐杜鵑啼鳴﹐更添幽靜﹐他即對明月和江
水而奏。樵夫鐘子期路過﹐深解琴意﹐凝神立聽。俞伯牙驚異山野中人有此雅趣﹐
不禁考其再三﹐方知遇上了知音。鐘子期更將自己整理的樂譜悉數相贈﹐婉拒俞伯
牙的官位之邀。俞伯牙見他雖為樵夫﹐卻學識淵博﹐深諳樂理﹐就拉他作了刎頸之
交。二人相約來春再聚﹐不料相聚時俞伯牙所見的竟是鐘子期的墓碑。俞伯牙悲痛
欲絕﹐在墳頭再彈高山﹑流水﹐而後摔琴以謝知音﹐終生不再彈琴。俞伯牙的“高
山”﹑“流水”和“水仙操”均流傳至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詩是吾家事」,這不僅是家族傳承的訓勉,更是他內心深處的自我認同。詩歌,對杜甫而言,早已超越了抒情遣興的工具,或是干謁求進的手段,而是他存在的方式,是他思考、感受、回應這個世界的根本途徑。當現實將他逼入絕境,官場失意、家國殘破、身體衰敗,唯一能緊握不放的,或許只剩下這支濡染了畢生心血的筆。
  • 旭日冉冉灑金光 霞光瑞彩染穹蒼
  • 大幕一拉神下凡,天女飄飄彩雲間。 神韻演出風采熠,傳統文化展內涵。
  • 沒有喧鬧的爭鳴, 沒有指揮的引領, 沒有人中的憤憤不平, 只有慈悲的善念在心中。
  • 雅韻高姿獨秀 道骨仙風玉瘦 冰雪助貞柔 一味金心守候
  • 大法修煉去人心,遇事對照真善忍。 修真養性善德在,「四.二五」是見證人。
  • 我問你為何來到這裡? 你說只為有一個合法的環境自由選擇大法修煉。 我問你為何來到這裡? 你說這是內心的呼喚,別無他念。
  • 春光九十煦人間,駘蕩和風渡玉關。 習習催葩欣快意,輕輕吻臉樂歡顏
  • 霧模糊了距離 將維度疊成靜默 糊成一團的樹與木 稀釋了時間 我輕輕走過曾經 深怕擾動不安氣流
  • 一九九九「四.二五」,今已過去廿六年。 美好記憶在眼前,豐碑永恆神佛讚。 我與丈夫同修煉,身心受益喜心間。 鄰居同事全向善,社會祥和人人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