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卷飄香﹕莊子文選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2月8日訊】

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莊子名周,字子休,是宋國蒙人,與梁惠王、齊宣王大約同時代。

莊子生活貧困,但他淡泊名利,以清靜修道為主,楚王聽說了莊子的賢德之後,曾派使者贈莊子千金來請他作宰相,但卻被莊子所拒絕,並終身不復仕,隱居於山中。莊子學識淵博,交遊也很廣,著有「莊子」一書,大旨大約本於「老子」,然其要本雖然歸於老子之言,但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故其著書十餘萬言,莊子之學對後世的哲學、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莊子所著的書五十二篇名曰「莊子」。在唐玄宗時,曾追號莊子為南華真人,故「莊子」一書又稱為《南華真經》。

姑射山的神女:選自莊子內篇(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的「逍遙遊」

原文﹕

間吾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 ﹔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礡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熱。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譯文﹕

肩吾問連叔說:「我從接輿那兒聽到的話,我覺得他誇大又不實用,好像說開去就收不回來呢!我十分訝異他的言論怎麼像銀河那樣漫無邊際,好像離開得很遠,他的話還真是遠離人情呢!」

連叔問他:「那他的話是怎麼說的呢?」「肩吾回答說:『接輿說在遙遠的姑射山上,有一個神仙住在哪裡。肌膚潔白得像冰雪一樣,身姿輕盈柔美得好像處子般,而且不吃五榖,只吸清風、飲露水,還乘著雲氣,駕馭著飛龍,遨遊在四海之外,她的精神專一、凝聚,能夠使萬物無災無病又年年豐足。』我認為他說的話是狂言而不相信啊!」

連叔說:「是的,人不能與瞎子一起觀賞文采的美麗,也不能與聾子一起聆聽鐘鼓合奏的音樂,但是,不是說只有身體形骸部分才可以說有聾有瞎啊,人在智力方面也是有聾有瞎的。我看這番話說的就是你呢。那個神仙,有那種道德,其磅礡的力量,是可以把萬物融合為一體的。世人喜歡紛擾、喜歡爭奪,神仙又為什麼要勞形傷神地管天下俗事呢?這樣的神仙,沒有什麼外物能夠傷害他,大浪滔天他也不會沉沒,就算是大旱使金石融化,使山土焦枯,神仙也不會感到熱的。就算是神仙的塵垢,我看也可以造就堯舜呢,你想這神仙又怎肯把身外之物當作一回事呢?」

評注﹕

這一篇主要是借「肩吾問連叔」的這一段,寫神仙那種高超的精神境界。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當看破功名富貴、權勢地位之後,而使精神心靈到達自在無礙的地步。

U◎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天晚上﹐在天津跨海河大橋的施工現場﹐塘沽區河頭鎮于莊子村的村民將施工隊正准備作業的澆灌車攔截在施工便道上﹐致使灌注樁因無法及時澆灌而斷裂﹐直接經濟損失達50多萬元。
      
  • 古語有云:「學海無涯」,報考會考不再是青年人的專利,應屆最老考生葉雄輝以七十一歲的高齡,今日將與一眾十七、十八歲的後生仔齊齊放榜,人生經歷風浪七十一載,葉伯勉勵會考生:「人而不才不亦可懼乎(莊子語)。」就算成績不理想亦要堅強面對,不斷充實自己總有出頭天。
  • 東施效顰
    這個故事是在《莊子》中記載的。

    中國古代有一個叫作西施的美女,她閉月羞花的美麗遠近聞名。因為她的美麗,
    她的一抬手、一轉身都顯得是那麼的阿娜多姿。

    有一天,西施因患心痛的病而捂著心口、皺起了眉頭。恰好被一個叫作東施的、長得很醜的女人看到了,她覺得西施這個樣子非常好看,很嬌弱動人,便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捂著胸口、皺著眉頭走在街上。

    可是,凡是看到東施的人都遠遠地避開她,因為她皺著眉頭的樣子更加重了她的醜陋,實在是讓人看不入眼。


    編者的話:長得醜並不是一種弱點,應在其他方面下工夫,同樣會受到他人的尊敬,而不是在表面去效仿別人。這個故事提示了我們要量力而為,盡力做好自己能力所及的事,不要好高騖遠、弄巧成拙。

  • 北 冥 有 魚 , 其 名 為 鯤 。 鯤 之 大 , 不 知 其 幾 千 里 也 。 化 而 為 鳥 , 其 名 為 鵬 。 鵬 之 背 , 不 知 其 幾 千 里 也 。 怒 而 飛 , 其 翼 若 垂 天 之 雲 。 是 鳥 也 , 海 運 則 將 徙 於 南 冥 。 南 冥 者 , 天 池 也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