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时时彩论坛官网-时时彩论坛开户-时时彩论坛注册

《老子》与“道”(一)

--為何一本修道的書卻以文化形式流傳下來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2月31日訊】《老子》与“道”(一)
一.緣由
  
記得是大學畢業的一個夏日,我獨坐在嘉陵江畔,手里捧著一本《老子》(亦稱《道德經》)。正午的天空散發著熾熱的光芒,遠處群山蒼翠,讀著書,漸漸進入了一個清涼的世界,時間凝固了,我感到智慧出塵如腳邊卷起的浪,敲擊著沉睡而久遠的記憶,悠然間,仿佛智者正穿越時間的長河款款而至,在青山白云之間,若即若离,深不可測。遙不可及。那真是一次优美而難忘的體驗,我惊覺我們擁有如此深邃超脫的古老智慧,來不及佇留与把握,暮色將盡了,我匆匆赶回校園,以后我的人生中又多了一個夢,一個尋道的夢想。
光陰荏苒,彈指一揮間,這十几年中我几乎無暇再次翻開那本書,但我沒忘記我的夢,我是如此的幸運,因為那夢已是堅固的現實,再次翻開這本書時,我惊嘆自己實在太幸運了,因為這個夢,它載著這個人類、這次文明,已有几千年的蒼桑、几千年的期待了。
  
二.為什么修道的書卻以文化形式流傳下來
  
關于《老子》,雖然僅五千言,但后世對其注釋的著作,不下上千种,注者從文人、名士到皇帝,歷朝歷代都在注釋著,或注釋著注釋者的注釋。其注釋文字的總和超過其本身數千万倍,中國所有的典籍中再沒象這本書這樣難解了。且隨著時代的變遷,對它的解釋似乎是無休無止、沒完沒了。

其實《老子》并不神秘,它并非像人們普遍所理解的那樣這本書是在闡述所謂政治論、人生論、宇宙觀、哲學、養身或治國術等等等等。它是一本修煉的書,一部關于修道的著作。因為修煉的理遠遠超越于常人社會這一層次,故后世的人們無論怎樣研究它、解釋它,永遠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那种肓人摸象而已。老子是開智開悟的覺者,与常人的境界相差甚遠,他之后出現的諸子百家盡管人們還推祟備至,其實都是亂法的,引人誤入岐途。但人們為什么能接受呢?因為這一層次的所謂哲理或思想,最接近人的層次,所以被接受了。

而現代的“老學”學者,以無神論的思想去看待,連史書記載老子活了160歲都斥為荒唐,怎么可以去解釋“道”?其實《老子》是作者在他那個時代,用了那個時代人們能接受的語言和關注的話題(治國、養身),把修道的原理(故今天有了“道理”這一名詞)告訴了他那個時代的人。后世的人离道漸遠,當然也就無法了解其內涵,而只限于從字面上摳字眼了。

老子說,“……道之為物(有地方為“道之為實”),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過去的解釋都在講這段話在談道是什么,為何物,特別不能解釋清楚為何這种具體明白的描述為何又是惚兮恍兮呢。于是就說“道”這种東西說無又有,說實又虛,越說越玄。這是因為人們都只是從文字的表面去推測,完全不具備作者的境界和感受,其實修煉的人達到某個層次,天目就可能開了,當天目開后自然會看見一些另外空間的景象,而另外空間比人的空間層次高,所以顯現出的景象就更實在、清晰,這就說了“道之為物”。“其中有象”,象,圖象也,“其中有精”,精,精靈或另外空間的生命體。這些均是作者在一种狀態下之真切所見。談的是修道時的一种狀態,非常明确,那怎么理解惚兮恍兮呢?過去修道人都是修人的副意識(副元神),當要進入狀態時就必須先讓主意識(主元神)處于麻醉狀態,故當主意識恍兮惚兮時,副意識就見到了另外空間景象了。過去道家修道時講睡覺或喝醉酒來使主意識失去知覺。所以如果不修煉或不到老子的境界是解釋不清楚書里談的是什么。

然而,因為修煉中的境界遠遠超越于常人的層次,故這种東西拿到常人社會中來時,它就顯現出內涵極大的威力。政治家從中看到的就是治國之術,哲學家看到了永遠無法逾越的哲理之本,追求人生境界的人讀到了“人生觀”或“宇宙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應用著《老子》中的不朽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長地久;大器晚成;出生入死;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中一代又一代流傳著。那玄之又玄的“道”,那可望不可及的美妙意境,那充滿永恒的哲理之光,那富于真知灼見、言簡意賅的理性与智慧,溶入了中國人、甚至人類的思想,傳播至四方八面,甚至美國總統的國情咨文也曾引用過“治大國猶如烹小鮮”(天知道他是怎么理解的)。

多么离奇的現象!作為道家修道,必須是師父口傳心授方得真机,且道家歷來是師父找徒弟一脈單傳,不講普度眾生,老子作為開了悟的覺者肯定是清楚這一點的,且更清楚這本書一旦傳出,肯定會被亂法,他為何要留下這五千言?本次人類文明同期出現的另外兩位下世度人的覺者釋迦牟尼和耶酥均未親自留下文字,要知道那兩位都是講普度眾生啊。偏偏道家的開山祖老子留下洋洋五千言--讓后人自己去猜吧,成就了一种經典卻又流芳百世的文化或思想,不僅影響了整個中國文化,亦遠播重洋。歷史難道開了一個玩笑?當然不可能。歷史不會出現任何偶然,歷史只按照歷史的需要安排歷史,冥冥之中,一切都已注定。一代又一代延續下來的尋道夢,尋找那道中生命的大自在,人生的歸皈,尋求那深刻而又不可逾越的智慧之源,這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道”,象一條時隱時現的脈,把整部歷史里中國人的命運串連起來,延續下來,延續至此,人類終于迎來了1992年--法輪大法洪傳開始的時代,這是人類歷史的大事件,在《轉法輪》中李洪志老師開宗名義,在書的首頁便把這千古之謎的“道”解釋貽盡:“……他是宇宙特性‘真、善、忍’在不同層次的不同的論述,也就是道家所說的‘道’,佛家所說的‘法’”。之后數以百万計、千万計的向道者,以親身的實踐證實了“法輪大法”是尋道者的真正歸宿,發出生命的感嘆:真道已得,何其幸哉!

至此,老子所做的一切真相大白了,中國--東土有宇宙大法洪傳,他是為了這宇宙大法的洪傳作鋪墊,他的“道”,他的“理”,他的思想精華,他有意留下的那种讓后世人爭論不休、可望不可及的奧秘都是在為大法洪傳這一天鋪路,讓所有生命与生俱來的追尋在這時有了一個完滿的結局和答案。至此,《老子》划下了漂亮的句號,歷史落下了它的這部份的帷幕。我深信任何一個大法修煉者讀《老子》不再是惚兮恍兮不知所云,而是“一覽眾山小”,清清楚楚知道他在說什么,他為什么要那樣說。

(待續)

—-轉自正見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談起歷史上的賢后,許多人都會聯想到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明太祖的馬皇后,而魏武帝曹操的妻子卞后卻鮮有人提及。或許是因為《三國演義》中的奸雄形象太深入人心,讓曹操及家人蒙受了許多不白之冤。但只要我們翻看歷史就不難發現,卞后的賢德和遠見足以比肩歷代[ascii]著[/ascii]名的賢后。
  • 「一時全大節,千古仰清塵。(宋代李廌)」千百年來,蘇武節已成為中華傳統價值展現的一座豐碑。那麼,對於道德急速下滑中的末劫時的人類社會,又有那些啟示呢?
  • 宋之問是唐代詩人,他與另一詩人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是唐朝近體律詩的代表人物。
  • 張巡帶兵軍紀嚴明,陳琳檄文文筆俊美。
  • 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在過去三四千年間,其下游決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濫大改道共26次,對中國黃淮海平原的地理環境影響巨大。為此,歷朝歷代政府都要派官員治理黃河。有清一代,出了幾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為成功之一的當屬道光年間的河道總督栗毓美,清史稿是這樣評價他的:「實心實力,卓為當時河臣之冠,不獨磚工創法為可紀也。」
  • 歷史上的北伐戰爭,既有晉代祖逖中流擊楫的豪放意氣,也有蜀相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盡瘁,更少不了岳飛北上抗金、收拾舊山河的壯懷激烈。正因為這些千古流傳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賦予銳意進取、統一國家的意義。
  • 梁國邊亭的人暗中幫楚人灌瓜而使兩國友好,曾參耕耘誤斬瓜根而被父親杖打。
  • 漢武帝在位時,版圖遼闊,國力強大,對橫行於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採用漢高祖時代的和親政策,而是對匈奴發動一波波的大規模反擊。在對匈奴長達幾十年的征戰中,衛青、霍去病、李廣三人,是抗匈奴名將,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戰功最大者。
  • 康熙年間,大阿哥允禔曾掌管養心殿營造事務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進殿拜見,並與康熙皇帝閒談。
  • 外驅金虜,內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飛以忠義許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紹興五年(1135年),岳家軍平定楊么的洞庭湖之戰,可說是岳飛軍事生涯中一部驚人的傑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