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2月11日訊】
和其他情商技能一樣,幽默感的發育在嬰兒出生的最初幾個星期就開始了。嬰兒剛6週大時,你就可以和她玩躲貓咪,用一塊手絹遮住自己的臉,然後迅速拿開,孩子就會衝你笑。
嬰兒只能欣賞身體幽默,於是我們就搖身變為查理.卓別林,看著孩子不住咯咯地笑著,從中得到無法言傳的喜悅和滿足。我們天生就知道怎麼鼓動孩子大笑,比如,給孩子一個預料中的驚奇(躲貓咪)、讓他們知道「因果關係」的基本原則(孩子拍一下你的鼻子,你立刻做個鬼臉)、用呵癢癢或其他動作刺激他們的身體(用膝蓋顛嬰兒,或把她輕輕拋向空中)等,所有這些方法都是無師自通的。
根據保爾?麥基的理論,遠遠超出身體或感官反應的真正幽默,是在孩子進入生命的第二年,對字詞和物體的象徵意義逐漸理解的時候才開始的。這時對他們來說,幽默的基礎是身體的不和諧性。比如,一個蹣跚學步的幼兒,把鞋當成帽子戴在頭上,會讓他大笑不止,在他的感覺中,這就像卡通片上貓追耗子進洞,最終把臉撞成烙餅一樣可笑。
3歲的孩子就會發現純粹語言本身也會很有趣。剛開始,她會發現叫錯名就非常可笑。她會把「腳」說成「手」,「貓」說成「狗」,「媽媽」喊成「爸爸」。重複也使笑話更可笑。兩歲半的孩子就會被某個笑話的字面意思笑得喘不過氣來。再過幾個月,就會被荒謬可笑的名字逗笑。
父親:塔米,進來把粥喝了。
塔米:(3歲)你是個粥腦袋。
父親:對,我知道,你現在把粥喝了。
塔米:(咯咯笑)你是個杓腦袋。
父親:好吧,塔米很有意思,現在把粥喝了,我們才能去幼兒園。
塔米:(笑得前仰後合,把粥碗也弄翻)你是個粥杓腦袋,糞腦袋。
父親:(被搞得精疲力盡,但也笑了)好吧,塔米,隨便你說甚麼了。我給你帶只香蕉,走吧,塔米。
韻律和胡編亂造的詞對這麼大的孩子來說,也是很有趣的。我女兒傑西卡2歲時,喜歡給她的朋友拉歇爾打電話,說些「沒有意義」的話,總有幾個「愚蠢的詞」。
傑西卡:(咯咯笑著)「精一嚨」。
拉歇爾:(咯咯笑著)「精一貢」。
傑西卡:(哈哈笑):「呼一嗡」。
拉歇爾:(大聲笑):「吁一確」。
傑西卡:(笑得前仰後合,把聽筒都掉了)「呼……」
幽默的內容對任何年齡段的孩子永遠都是重要的,但對這一年齡段,是尤其重要的。因為孩子開始試用詞語,比如,「精一吮」的玩笑讓傑西卡如此大笑,但只有在對拉歇爾說或從拉歇爾那裏聽到才可笑,如果從我或別的甚麼人嘴裡說出就沒有意義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認識幽默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尋找。
看過《芝麻街》的孩子都認為,大鳥的笨手笨腳和格羅夫的戀愛幽默不同,與伯特和歐尼的愚蠢也不同。他們喜歡修斯先生作品中的節奏和韻律,但這種喜歡是與作者的奇思怪想和色彩豐富的插圖分不開的。如果沒有這些色彩,孩子們就不會如此印象深刻。 (未完﹐接下週末版)
◇◇
U◎(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