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醫扁鵲(5)扁鵲斥秦王

西茗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秦武王有病,召請名聞天下的扁鵲來給他治療。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訴給扁鵲,請求扁鵲予以治療。

可是,秦武王的左右近臣趕忙出來勸阻,說什麼大王的病處於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鵲未必能治好。萬一出了差錯,大王會耳不聰,目不明。扁鵲聽了,大發脾氣,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對秦武王說:「君王既然跟懂得醫理的人商量治病,卻又讓不懂醫理的人從中作梗,假使你也這樣來治理國政,那你此舉必會亡國!」秦武王聽了只好讓扁鵲治病。

<後記>扁鵲此行惹來殺身之禍。秦太醫令李醯自知技不如扁鵲,頓生忌妒之心,使人暗下毒手,殺害了扁鵲。對此,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列傳》中深表痛惜之情:「女無美惡,居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疑」 。

千百年來,「神醫」扁鵲深為百姓所愛戴和崇敬。在他曾行醫經過的共約四千里的路途上,歷代百姓為他建陵墓、立碑石、築廟宇、朝香火。在伏道村扁鵲廟的牆上,有這樣一首詩,概括了他的一生:

昔為捨長時,方伎未可錄。
一遇長桑君,古今皆嘆服。
天地為至仁,既死不能復。
先生妙藥石,起虢效何速!
日月為至明,覆盆不能燭。
先生具正眼,毫釐窺肺腹。
誰知造物者,禍福相倚伏。
平生活人手,反受庸醫辱。
千年廟前水,猶學上池綠。
再拜乞一杯,洗我胸中俗。

【原文】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下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曰:“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選自《戰國策﹒秦策》)

參考資料:《史記﹒扁鵲列傳》

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扁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傳記記載的古代醫學家,為其立傳者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列傳》中精采地記述了扁鵲如何為神人慧眼所識而得其真傳的事跡。
  • 從《史記.扁鵲列傳》記載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病人昏迷的狀態下,其元神离體經歷被扁鵲預知到了,而且病人還知曉到了未來。
  • 《史記》中記述了扁鵲慧眼識病三勸齊桓侯的故事。齊桓侯沒有理會扁鵲的忠言勸告,等省悟過來時,為時已晚。
  • 見可信不見即不信,為此春秋時期的齊桓候把命都搭上了,你說他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在史記卷一百五‘扁鵲倉公列傳’中講到春秋名醫扁鵲給齊桓候治病的真實記載。
  • 中醫、中藥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幾千年來,一根銀針,幾把樹葉,一塊樹根……就靠這些,不知救活了多少人,使多少人從病痛中解救出來,扁鵲是一位讓人難以忘卻的戰國時代的神醫。
  • 有人說,「扁鵲見桓侯」講的是「諱疾忌醫」的典故,其實不盡然。這個故事講出了許多當今科學做不到的事情
  • 在現代社會,有些人會認為算命先生能算準別人,卻算不準自己。其實在中國古代,能算準自己命運,甚至離世之期的高人、術士比比皆是。因天機不可洩,有時是不便說與外人聽的。
  • 在現代社會,已有醫學研究者表示,「人體的每一系統、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傑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認為,人的身體「不只是化合物組成」,「而是上帝別出心裁的創造」。
  • 在中國古代,一些修佛、修道的世外高人能製作出功能顯著或療效神奇的藥丸。這與他們掌握的祕術,尤其是修煉出的神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世間雲遊時,若遇到具足慧根或頗有悟性的人,他們就會拿出這樣的藥丸,目的是讓人能有所了悟,從而促成修煉的機緣,踏上返本歸真之路。
  • 中國古代的針灸術源遠流長,尤其是針術,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據史料記載,中醫鼻祖神農氏曾「嘗草制砭」「嘗百藥而制九針」。在中醫大家的必讀書目《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九針」的樣式和用法。將細針緩慢地扎入身體就能治病,這種異乎尋常的診療方式也證明了人體中用顯微鏡都觀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實存在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