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1月17日訊】34 “紅火”的一年
1956年是中國“紅火”的一年。在這以前﹐通過反胡風運動和肅反運動已經把“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掃清﹐於是一個“歡天喜地”的“公私合營”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了。這個運動也叫做“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平改造運動”。幾個月的工夫﹐全國所有的私人企業通統改為“公私合營”。在那些日子﹐在上海每天可以聽到敲鑼打鼓的聲音﹐那是在慶賀各商店工廠換掛新招牌。從此﹐中國消滅了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制度。中國社會已經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了社會主義。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了。所有的資本家都已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實際上﹐他們的財產被政府沒收了。
與此同時﹐在廣大農村﹐農業合作化運動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所有的農戶都組織到合作社裡面去。“小農經濟”已在中國消失了。實際上﹐剛分到土地的農民﹐又得乖乖地把土地交出去。有的農民發牢騷了﹕“解放前給地主種地﹐現在給合作社種地﹐咱農民手裡反正沒有土地﹗”政府的幹部說話了﹕“合作社是農民自己的。合作社的地就是農民自己的地﹐所以轉了個圈﹐土地還是回到農民手中了。”然而農民的感覺卻是﹕轉了個圈﹐土地還是轉出去了。不過這種感覺不敢講﹐農民們只能“毛主席指向哪裡就奔向哪裡。”
當時的農村形勢是﹕萬眾一心﹐跟著毛主席﹐走合作化道路。毛澤東思想是將農業帶到“一大二公”的發展道路上去。毛澤東順著“共產主義”的思路估計農民的思想﹐他想農民都要過富裕生活﹐怎樣算是“富裕生活”呢﹖農民中流傳著一種說法﹕“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毛澤東認為這是小農經濟的思想﹐沒有出息﹐要想發展農業必須搞機械化大生產﹐土地要連成一片﹐要實行機耕﹐要大興水利。於是他提倡搞大規模的合作化運動。農業合作社方興未艾﹐他就親自主持編撰了一部<<中國農業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匯集了全國各地辦合作社的先進事例﹐編成三大卷﹐在全國發行﹐從而大大地加速了農業合作化的進程﹐土地入股的初級社很快進入到土地完全公有化的高級社﹐牲畜和農具也一律為“公家”所有。起初﹐一個村可以有幾個合作社﹐後來一村一社﹐再後來﹐幾個村組成一個社﹐最後一鄉一社﹐這就為後來成立“人民公社”創造了條件。
農村的社會主義藍圖越來越宏偉。土地已經連成一片了﹐拖拉機呢﹖拖拉機的母親還沒出嫁呢﹐這時全國鋼的年產量還只有四百萬噸﹐連工業都喂不飽﹐就沒法供應農業需要了。大規模水利建設自然也只是處于畫餅充飢階段。至于農民﹐他們失去土地後﹐又被迫在合作社的大田裡拼命勞動。他們只能掙“工分”吃飯﹐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合作社制訂了嚴格的制度﹐誰也不能隨意缺勤﹐說是要改變小農經濟幾千年來養成的散漫惡習。被划為“地主”的那一部分人更成了合作社裡的奴隸﹐他們每天得付出比“社員”多得多的無償勞動﹐他們的生活水平在所有貧農之下﹐而他們的勞動強度則在所有農民之上。
我既不是資本家﹐又不是地主或農民﹐所以上述這些情況都與我無關。我是置身于這個“社會主義”運動之外的人。然而我的祖父母都是地主﹐我雖然不和他們通信﹐但都可以從電影上看到地主的命運﹐我總覺得把所有地主一律打入地獄的做法是不公平的。
本書獲作者授權轉載,欲購者請聯系澳洲羅小姐:[email protected](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