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白帝城是个很小的地方,但名声不小,中国人几乎都是通过李白那首《朝发白帝城》才知道的,这恐怕是一万篇文章都起不到的作用。
白帝城果然在彩云间,在瞿塘峡峡口巨大的山岩之上,累累青石壁垒之边,彩云飘作一带美丽的长裙,那条九曲回环的石梯,背靠如刀削峭壁从江边一直延伸到天际。我挤入人头攒动的人流,拾级而上犹如脚踩祥云,徐徐向天空升腾。腾云驾雾的凡人并不像羽化神仙那样轻松,到达白帝“城门”,已是气喘吁吁。
据史料记载,白帝城始建于西汉末年。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登基,短命的王莽新朝宣告结束,当时镇守川东的王莽旧部公孙述趁机割据四川。为了抵抗东汉的队伍,守住川东大门,公孙述在地势险要的瞿塘峡口的山颠上修筑了一座城池,踞水陆之要塞,扼全蜀之咽喉,并以他的大号命名曰:子阳城。后来,他的军事力量逐步强大,膨胀的政治野心有些按捺不住,于是就编造了一套谎言,四处传播,说城内一井中经常升腾白色的雾气,那是“白龙献瑞”,是真龙天子出世的吉兆。很快,这个割据军阀穿上锦袍,骑上白马,绕城三圈,当上了“白帝王”,并改子阳城为白帝城。公元37年,刘秀拥兵入川,白帝城破,公孙述死于乱军之中。当地人怀念他生前的好处,便在这形若“五龙捧圣”的山上修建了庙宇,供祀白帝王。明朝中叶,夔州一带的农民造反,四川地方长官带兵镇压,见到端坐的公孙述像,十分不高兴,下令打了个粉碎,改塑了刘备君臣。历史就这样被改变了,这白帝庙便滑稽地变成了刘备的庙宇了。
当年刘备夺取西川,兵多粮足,面南称帝当上了汉昭烈皇帝。孙权趁机抄了他的后路,派吕蒙冒雨过江,袭击荆州,并斩杀了关羽。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顺江而下,使东吴朝野震惊。孙权不愧为明主,他力排众议,重用书生陆逊,结果彝陵一战,火烧西蜀连营八百里,刘备败逃白帝城,最终赔了这条老命。
明朝将军一怒,公孙述变成了刘皇叔。罗贯中老先生妙笔生花,把本来没有的故事写得活灵活现,不容你不信,而且还要引伸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历史虽然是历史,但故事仍然在不断地被创新、被演绎。“托孤堂”前有位留“板儿寸”的漂亮小姐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那个精彩动人的故事。讲述者按历史去讲,听的人按真实去听,几千年都过去了,有谁还去怀疑它的真实性,去还原历史的面貌呢?
白帝城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除了诗仙的那首诗,最著名的就是“白帝托孤”的故事了。当年黄巾事起,天下大乱,刘备这位贫困潦倒的卖鞋小儿却胸怀大志,他自称中山靖山之后,攀上了皇叔,他决心匡扶汉室,戎马一生,三分天下,也算是英雄人物了。
白帝城作证,岁月的苍凉、历史的悲壮更加丰富人生的色彩。不必为历史的缺憾而黯然失色,人生如戏,人生如花,人生如歌,逝者如斯,我还是主张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游遍白帝城,才知道,白帝城是一座名不符实的城,托孤堂、武侯祠、观星亭、碑林、悬棺陈列馆、贤良殿……这些小有规模的建筑群几乎就是白帝城的全部,没有宽敞平坦的街道,没有鳞次栉比的楼群,也没有青堂瓦舍,只有窄窄的街道勾连着几处景点。漫步其中,可以居高望远,观瞻江山,又可怀古抒怀,吟咏历史风云。
临江俯瞰,山脚下浩荡东流的万里长江,无限的豪气与感慨直冲胸怀。山川江河既是天地造化,也有自身规律,人生也如斯,或贵或贱,或荣或辱,皆因人而异,但最终一死,回归自然,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毫无例外。最重要的是人类怎样活着,活着干些什么;至于功名利禄,成败得失,让它变成长江之水,顺其自然算了。
──原載《河北日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