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中国彩票- 线上博彩全攻略

中華恐龍大展 23隻化石真跡今亮相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中華恐龍大展」今天登場!二十三隻恐龍化石真跡正式和台灣的觀眾見面。今日起,在台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展出的「中華恐龍大展」是亞洲規模最大,恐龍化石最豐富、真品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恐龍相關展覽。

由教育部指導,中國時報系,時報文教基金會主辦的「中華恐龍大展」,展出來自中國大陸重慶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借來的恐龍化石真品,還借展兩百件以上恐龍所處時期的各種動植物化石,其中包含了多件在恐龍研究領域中具備重要性的化石。像是亞洲最大的恐龍-查干諾龍,世界最長頸的恐龍-合川馬門溪龍,世界上最早的劍龍-太白華陽龍,世界上最早的角龍-原角龍,中國最早的恐龍-許氏祿豐龍,都是「中華恐龍大展」中備受矚目的「明星恐龍」。

主辦單位中國時報系工商時報發行人彭垂銘表示,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推出後,恐龍風靡全世界,之後又有「酷斯拉」等恐龍相關的電影推出。為什麼人類對恐龍的興趣這麼歷久不衰?

他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現在已見不到任何恐龍,因此人們總是容易懷想:恐龍曾是主宰地球的超級強權,牠們是怎麼稱霸世界?第二個,恐龍可以作為人類的殷鑑。恐龍滅絕的原因至今仍沒有定論。對目前在地球上稱霸的人類來說,也應思考,會不會哪一天人類也會滅絕?也許未來稱霸地球的生物也會從地層中挖掘人類化石研究。恐龍的興起與滅亡,或可作為人類與地球如何共處的教訓。

中國是恐龍化石的主要產區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與中國北方。,「中華恐龍大展」將具代表性的恐龍化石全部展出,觀眾可以一次看完侏羅紀到白堊紀恐龍全貌。

「中華恐龍大展」展場依照地球時序作為展場情境設計的區隔。一踏入展場是中生代的第一個時期-三疊紀。這個展場以藍色為主調。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館長李奎表示,三疊紀時期還沒有恐龍出現,但可以見到藻類化石如疊層石及從寒武紀時代便大量出現的三葉蟲化石,以及貌似植物事實上是動物的海百合化石等。三疊紀展場中最特殊的是魚龍化石,流線型的魚龍屬於水生爬行動物,這次展出的魚龍化石是世界上少數尺寸這樣大的魚龍。

第二個展區是侏羅紀時期(距今兩億零八百萬年至一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也是恐龍的極盛期。展區入口處是世界上最長頸的合川馬門溪龍,十分醒目。侏羅紀展場正中央的視覺焦點,是頂天立地的天府峨嵋龍,身長二十五至三十公尺,高達七‧五公尺,長脖子以S型弧線彎曲向上,在恐龍中算是巨人了。

侏羅紀展區還包括巨大的肉食性恐龍巨型永川龍,性格十分兇猛殘暴,專門吃食其他恐龍為生。牠體長九公尺,出土於重慶永川,是中國出現最大型的恐龍之一。在同一區中,觀眾同時可以見到中國年代最早的恐龍許氏祿豐龍,以及李氏蜀龍、廣元馬門溪龍。

第三區是白堊紀時期(距今一億四千五百萬年至六千五百萬年前),以沙漠情調重現內蒙古的恐龍世界。這一區中可以見到世上最早的角龍「原角龍」,以及頭大嘴巴尖的鸚鵡嘴龍、巴克龍、背上長滿刺骨的繪龍等。這一區還包括亞洲最大的草食恐龍-查干諾龍化石,發掘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查干諾鹹湖附近,體長約二十六公尺,高七‧七公尺,當牠抬起頭可達十二公尺,約有四層樓高。

中華恐龍大展今日上午十時舉行開幕典禮,十一時後正式開放供民眾參觀。展出時間週一至週六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卅分,星期例假日上午九時至晚上九時,門票一五○元,九十公分以下免費入場。

(中時電子報 2002-01-26)(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中華恐龍大展 真品化石現身 (12/28/2001)    
  • 通古斯神秘大爆炸回顧(二) (9/3/2001)    
  • 通古斯神秘大爆炸回顧(一) (9/3/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商朝末年,紂王殘暴無道,人心盡失,天下大亂,民眾苦不堪言。周武王順應天意民心,決定舉兵討伐商紂。周武王先是在孟津觀兵,與八百諸侯會盟,相當於現在的大型閱兵儀式和聯合軍事演習。
    • 羊殖德行日益增進,寧越求學更加努力。
    • 談起歷史上的賢后,許多人都會聯想到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明太祖的馬皇后,而魏武帝曹操的妻子卞后卻鮮有人提及。或許是因為《三國演義》中的奸雄形象太深入人心,讓曹操及家人蒙受了許多不白之冤。但只要我們翻看歷史就不難發現,卞后的賢德和遠見足以比肩歷代[ascii]著[/ascii]名的賢后。
    • 「一時全大節,千古仰清塵。(宋代李廌)」千百年來,蘇武節已成為中華傳統價值展現的一座豐碑。那麼,對於道德急速下滑中的末劫時的人類社會,又有那些啟示呢?
    • 宋之問是唐代詩人,他與另一詩人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是唐朝近體律詩的代表人物。
    • 張巡帶兵軍紀嚴明,陳琳檄文文筆俊美。
    • 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在過去三四千年間,其下游決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濫大改道共26次,對中國黃淮海平原的地理環境影響巨大。為此,歷朝歷代政府都要派官員治理黃河。有清一代,出了幾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為成功之一的當屬道光年間的河道總督栗毓美,清史稿是這樣評價他的:「實心實力,卓為當時河臣之冠,不獨磚工創法為可紀也。」
    • 歷史上的北伐戰爭,既有晉代祖逖中流擊楫的豪放意氣,也有蜀相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盡瘁,更少不了岳飛北上抗金、收拾舊山河的壯懷激烈。正因為這些千古流傳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賦予銳意進取、統一國家的意義。
    • 梁國邊亭的人暗中幫楚人灌瓜而使兩國友好,曾參耕耘誤斬瓜根而被父親杖打。
    • 漢武帝在位時,版圖遼闊,國力強大,對橫行於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採用漢高祖時代的和親政策,而是對匈奴發動一波波的大規模反擊。在對匈奴長達幾十年的征戰中,衛青、霍去病、李廣三人,是抗匈奴名將,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戰功最大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