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春去几时回?

云宇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25日訊】大家知道,红楼人物的名字常含深义。近日,我常想起其中的惜春这个词,现代人从字面理解,常解作要珍惜时光,不断上进、奋斗,争取更大成就等等。

但红楼中对惜春一生有“勘破三春景不长……”的概括:

看元春,虽贵为贵妃,露面的不多次中也常是辛酸的泪,最后落得“虎兕相逢大梦归”,故“二十年来辨是非”一句极确,祸福须从长远来看,才能分辩。

看探春,确实是“才自精明志自高”,而且没有凤姐的贪酷,有儒家良好人格的影子,但“生于末世运偏消”(可能远嫁在现在看来好象没有多大的不好)。

看迎春,极其不幸,遭遇“中山狼”而“一载赴黄粱”。

勘破三春后,同为“绣户侯门女”的惜春毅然决然走上了修行的路。佛教有六道轮回的说法,人不止这一生,今生只不过是生命长河的中的一个驿站,惜春不象别人般恋站、忘了自己真正的家园,能利用有限的今生为生命的永恒着想,真是名副其实的惜春。而按前面提到的现代字面理解的惜春这个词的意思去实践,最多也只能是红楼中的元春、探春或迎春的命运,故其实不是真正惜春,只不过为名利所俘徒耗青春而已。

红楼中惜春固有其不足,好象只顾保自己,连贴身丫环也不帮。但其一旦决意修行,总结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悲惨命运、结局,明白心魔不生、外邪难侵的道理,发出了“一念不生,万缘俱寂“的誓言,这是返本归真中可贵的大勇猛心。

另外,我对岳飞词《满江红》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以前也有所不解,既然功名如尘土,为何还要莫等闲。后来从岳飞诗《寄浮屠慧海》诗中“……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作赤松游。”我理解岳飞的’莫等闲’是早日完成历史使命而功成身退’作赤松游’。这也同样是真正的惜春。

当然,我不是劝大家象惜春一样修行,时代也变化了,即使修炼也有新的形式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修炼,我希望诸位也千万要惜春,明彻生命的缘果,不至于象标题中词人张先一样伤春而“空悲切”。

(摘自新生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電影從媽媽秀雅留給兒子鄭志浩的畫冊開始,用動畫的形式引出雲國及企鵝母子間溫暖的親情故事,讓影片一開始就具備了一種夢幻般美好,也暗示了後續劇情發展脈絡。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新世紀影視於二零二五中國新年正月十五推出的電影《賣房》,目前在乾淨世界平台熱播並引發廣泛討論。因為電影的內容非常寫實地觸及到當今中國的老齡化社會現實以及產生的一系列養老問題、房子問題、贍養問題、職業道德、人生心態等話題
  • 家庭關係是電影創作的永恆題材,翁子光執導的《爸爸》、祝紫嫣執導《但願人長久》、賈勝楓的《流水落花》三部電影都是以親情為主題,聚焦於不同的家庭背景與親子關係,展現家庭內部的矛盾、創傷與難以割捨的愛。人生聚散有時,但血濃於水的情感,為子女的無私付出,面對命運逆轉,親人之間的情感掙扎與遺憾,香港在大時代下的愛與痛,都引起觀眾共鳴。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看似沒有任何交通跟文化交流的地方,卻都出現了類似的人物和事件,不由感慨,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那麼冥冥中,是誰在安排?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