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這回來台展出的安徒生插畫大獎作品中,「小美人魚」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角色。在安徒生筆下,這位心地善良、柔順可人的海中生靈,雖然沒有靈魂,卻具有高貴的情操,願意為愛情犧牲生命,一百多年來感動了全球讀者,其中有些作曲家,諸如孟德爾頌、拉威爾等人,都曾根據美人魚的故事,譜寫了動人的樂章。加上迪士尼動畫的推波助瀾,更讓許多人熱淚盈眶。
歐洲神話中的水中精靈,有美人魚(Mermaid)、水妖(Siren,Undine)等不同的形象,時有混稱的現象。美人魚沒有靈魂,一旦想化身為人(具備靈魂),就必須冒生命的危險,這代表了一種昇華的渴望。不過這是安徒生的美麗詮釋。至於作曲家德布西、拉威爾、孟德爾頌、蕭邦、柴科夫斯基或德弗札克等人,為美人魚和水妖作曲時,根據的是各自的民間傳說,因此有了不同的訴求和敘事內容。
其中,孟德爾頌的管絃序曲「美人魚公主的故事」比較近似安徒生的版本,譜寫於一八三三年,描述人魚公主和騎士的相戀故事。這首樂曲是根據作曲家克雷察所譜寫的同名歌劇,顯然以美人魚為題材的音樂作品自古有之,搭配孟德爾頌一貫的優美旋律和詩人氣質,更浪漫唯美。
但蕭邦、拉威爾和德布西就不是如此了,在他們樂章中,美人魚已經被還原成水妖的形象。蕭邦與水妖最有關聯的是第三號敘事曲,相傳受到密契維茲的詩作「水仙子」的影響,因此具有獨特的美感,樂曲的第二主題則帶有淘氣嬉戲的味道。德布西的「夜曲」第三樂章乾脆便取名為「SIRENS」,樂章一開頭採用了女聲合唱,歌聲具有強烈的肉感,十足挑逗意味,等於回溯了歐洲神話源頭。相傳對水手而言,美人魚是不祥的象徵,只要看見她們,注定會有船難發生,因此德布西描述的究竟是美人魚或半人半鳥的海妖「SIRENS」已經沒有差別了。
不過音樂史上,最動人心弦的美人魚旋律是由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所譜寫,那就是歌劇「魯莎卡」(RUSALKA)。它創作於一九○○年,劇情內容等於揉合了安徒生童話以及有史以來所有水妖傳說,成為德弗札克最成功的歌劇作品,近年來不斷在歐美演出,而且由新秀女高音芙萊明等人灌錄成唱片。德弗札克的美人魚居住於湖泊中,同樣是愛上了一位王子,寧願化為人身並具備靈魂,求助於巫師,終於如願,不過代價是不得說話,而如果有朝被王子拋棄,將遭受悲慘結果,除非她取走王子生命才能獲得救贖。
後來王子果然移情別戀,魯莎卡不忍取他性命,回到湖中等待她的悲慘結局,反倒是王子良心發現,到處找尋魯莎卡,最後是王子投入湖中,在魯莎卡懷抱中死亡。德弗札克譜寫了戲劇性十足的旋律,第一幕魯莎卡的詠嘆調「月亮高升於深邃的的夜空之上」堪稱歌劇史上最動聽的旋律之一。藉由美人魚和水妖的傳說,德弗札克刻劃了人類對於純真、無私愛情的期盼,一如安徒生童話,將永遠感動我們的心靈。
(中時電子報 2002-01-24)(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