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昭傳奇】神箭射三川(下)

馬蹄泉與拒馬河的傳說
作者:仰岳
楊六郎。(天外客/正見網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68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接前文 【楊延昭傳奇】神箭射三川(上)

話說在遼國大將韓昌輸給楊延昭三箭之地後,楊延昭只射了兩箭,韓昌就反悔了,二人又打了起來。韓昌的武功招式已全然被楊延昭識破,沒幾個回合就敗下陣來,只得帶著人馬往西南退去,楊延昭也帶兵緊追在後,韓昌邊打邊退,連續跑了幾十里路,最後到了一片荒山惡嶺中。楊延昭帶著軍隊士兵也一同追了進去,但是韓昌速度奇快,沒多久就不見蹤影。

楊延昭四周察看,此地四周都是荒山禿嶺,太陽顯得特別毒辣,幾乎寸草不生。此時士兵們都渴得很,隨身的飲水也快喝完了。楊延昭只得下令士兵們下馬暫時休息,並派人找尋水源,只有他一人還武裝騎在馬上,以防遼軍來襲。這時在山頭上忽然傳出了一陣陣的狂笑聲,原來是韓昌在發笑!

「哈哈哈!楊六郎,這裡是有名的死谷荒山,幾年來都沒下過雨,草木難生,更罕有水源,這回,我要讓你的人馬渴死、餓死在這兒!」

楊延昭。(古瑞珍/大紀元)

楊延昭抬頭一看,只見韓昌正得意洋洋地站在山頭,四周的遼軍正準備下山圍攻他們。他非常著急,遼軍要真的殺過來,自己的軍士兵馬都渴得難以打仗,得怎麼辦呢?

就在這時,楊延昭的白馬忽然開始自己兜圈子跑了起來,楊延昭大感訝異,這匹白馬頗有靈性,怎麼突然不聽話了?就看到馬兒直跑到了一個大石頭前停下了,接著用馬蹄不斷地在石頭上刨著。馬不斷地刨著石頭,不久後就刨出了一個坑,突然一股泉水就從坑中冒了出來,馬兒也就不再刨了,原來這匹馬是河中龍神幻化而成,所以知道哪兒有水源。

楊延昭看了心中大喜,立即下令讓軍兵來喝,等到所有人都喝夠了自己才喝。這泉水甚是清涼,軍兵喝過後全身清爽,戰力頓時恢復。楊延昭這時又心生一計,他讓一部人馬在側翼埋伏著,自己帶著人圍在那石頭附近或坐或臥,假裝體力不支,正歇息著。

這時韓昌以為宋軍都渴得無法動了,下令全軍一擁而上,準備一網打盡。結果在快到楊延昭跟前時,突然旁邊的宋軍衝殺出來,楊延昭與軍兵們紛紛一躍而起,上了戰馬向遼軍衝來,這下又將韓昌這一部殺得大敗。韓昌只得帶著剩下的兵馬繼續退卻。

楊延昭帶兵在後面一路追,這一路又追了數十里,直到了淶源縣城外,這時楊延昭見到了一部龐大的遼軍騎兵正沿著縣城旁的山溝道路向東南方進軍,這軍隊少說有五萬,看樣子是準備奪取紫荊關,他大感吃驚。原來這是蕭太后的計謀,韓昌被派出作為先鋒,為的就是要牽制楊延昭。

就在這時,韓昌又帶著一大隊遼軍向楊延昭殺來,看來是想把他拖延在這兒。楊延昭應付韓昌雖然足足有餘,但是要如何攔住蕭太后的大軍呢?

楊延昭。(夢子/大紀元)

就在這時,楊延昭騎的白馬突然一聲長嘶,接著騰空而起,駝著楊延昭一路向東北飛去,飛著飛著,最後停在一處湖泊中央湖心的巨石上,這時馬兒將四肢用力地向下一踏,這巨石就被踏得粉碎,「呼隆」 幾聲巨響!一股龐大的水柱噴出,馬兒順著水柱凌空而起,馱著楊延昭奔上了旁邊的山頭。

楊延昭定神一看,只見大水奔騰之勢猶如黃河決堤,嘩啦嘩啦地向著遼兵而去,白花花的浪頭有如猛虎,來勢洶湧,直接把前頭的遼兵吞了進去,這股水如河流般直接把道路分成二段,後頭的遼兵見水勢洶湧無法過去,只得望河興嘆。

韓昌看到這一幕嚇呆了,定在原地動也不動。楊延昭騎著戰馬向他殺來,韓昌戰意全消,不敢再打,退進城去。這時宋軍士氣如虹,楊延昭率軍攻城,沒多久就攻下了淶源城,韓昌只得護著蕭太后北逃。

後世當地的人們為了紀念楊延昭的英雄事蹟,就將死谷荒山中的泉水稱為「馬蹄泉」,而那條阻斷遼軍的大河,則稱為「拒馬河」。

清朝詩人潘祖蔭有詩云:

「拒馬河邊古戰場,土花埋沒綠沉槍。至今村鼓盲詞裡,威鎮三關說六郎。」

這首詩說的就是楊延昭的故事,他手持長槍揮馬而去,威鎮三關、捍衛中原,對楊延昭英勇抗遼的事蹟,後世文人們至今仍傳誦不絕。

參考史料:
《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明朝 佚名 著 秦淮墨客校閱
《楊六郎威鎮三關口》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趙福和 李巨發 等人 蒐集
《楊家將外傳》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6年出版 趙雲雁 蒐集整理

點閱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倒馬關是內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因其地勢險峻讓戰馬經常摔倒而得名,在戰國時期就有文字記載,古稱為鴻上關、常山關或靑龍口關,它與紫荊關、居庸關合稱為宋代內三關。這裡自古以來即為兵家必爭之地,到了北宋時期名將楊延昭(六郎)在這裡率軍禦敵,因此更是出名。
  • 在今日朔州一帶,至今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腳蹬雁門關,手搬擔子山,一箭射到大青山......」,歌詞歌頌的就是北宋英雄楊延昭神箭退敵的傳說故事。當時,楊延昭鎮守三關,大敗遼軍,逼得遼軍主帥派人和談,遼國方面同意退兵至一箭之地,原以為最多不過數百米,但沒料到楊延昭神力一射,弓箭遠至二百餘里外的大青山。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 廉廣畫了一隻大鳥。畫完後,試著呼叱,大鳥果然展翅欲飛,於是廉廣乘上大鳥飛出牢獄,大鳥載著廉廣一直飛到泰山頂上才落下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再連破二陣之後遼軍對接近宋軍大本營的各陣加強兵力防守,對此穆桂英及楊宗保又找來將士們商議後續破陣對策,各路將士到齊後一個熟悉的身影從後台徐徐走來,正是本臥病在床的楊延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