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皇帝坐在威嚴的武帳中辦公,汲黯恰好前來啟奏公事。遠遠望見汲黯,皇帝突然想起自己沒戴帽子,趕緊躲避到帳內,委派侍臣代為批准汲黯的奏議,然後再請他退去。
皇帝對汲黯的尊敬禮遇竟到了這種程度。
汲黯,字長孺,濮陽(今河南濮陽)人。西漢景帝時期任太子洗馬,就是太子的隨從。漢武帝登基後,開始在皇帝身邊傳達帝命,後來任職東海太守,頗有口碑,被召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汲黯耿直,不奉權貴,好忠諫廷諍,屢犯龍顏。大臣們沒有不畏懼他的,漢武帝在他面前也常默然無語。汲黯因而被漢武帝稱為社稷之臣,意思是以國家興亡為擔當的賢臣。

假託皇命 為民請命
河內郡失火,大火綿延燒了一千多家,漢武帝派汲黯前去視察災情。汲黯去了,沒有按照皇上的意思去處理火情,卻擅自把河內郡內國家的儲備糧,發放給了當地的饑民。
回來後,汲黯振振有辭:「陛下,那火是平民家庭不小心著火了,只不過把比鄰的房子也一塊燒了,這沒什麼值得發愁的。令人憂愁的是河內郡有一萬多戶的水旱災民,無吃無喝。我就見機行事,開倉放糧了。」
說著,汲黯就請罪:「只因我是假借皇上的命令,持符節賑災的,現歸還符節,並請陛下降罪。」
武帝一聽,認為汲黯賢良,敢作敢為,將皇恩惠及百姓,為民請命,便免予處分。漢武帝還先後任用他做滎陽縣令、中央二千石官員和東海郡太守。
在東海郡,汲黯施政很成功,不太費力就能政清民安。他辦事不拘泥於法令教條,只注重遵天意順民心,主張無為而治,具體事務挑選賢臣和幹吏來承擔。大家都稱讚他,武帝也嘉獎他,很快他官列九卿。

憨直得讓皇帝敬畏
漢武帝招選儒學賢士,要效仿堯舜,汲黯批評武帝說:「陛下內心有很多慾望沒有看淡,只是表面施行仁義,走走形式,如何效法唐堯、虞舜啊!」武帝面有慍色,宣布退朝,公卿們都替汲黯捏一把汗。
武帝對近臣說:「這個汲黯太愚直了!」群臣中有人責怪汲黯,汲黯理直氣壯地說:「天子周圍有公卿等那麼多的臣子,吃著皇糧,難道只是一味奉承阿諛、迎合意旨,使君主陷入不合正道的地步嗎?我已位居公卿,不能只是明哲保身,置損害國家利益的事而不顧啊!」群臣個個無言以對。
大將軍衛青入宮,武帝曾蹲坐床側接見他;丞相公孫弘有事求見,武帝有時連帽子也不戴;汲黯進見,武帝不戴好帽子就不會見他。一次,武帝坐在威嚴的武帳中辦公,恰好汲黯前來啟奏公事,遠遠望見汲黯,武帝就突然想起自己沒戴帽子,趕緊躲避到帳內,委派侍臣代為批准汲黯的奏議,然後再請他退去。皇帝對汲黯的尊敬禮遇竟到了這種程度。
一次,匈奴渾邪王率領部眾來投降,漢朝徵發車輛兩萬乘去接運,車馬不夠,只好向百姓借馬,沒有湊足。武帝發怒,要殺長安縣令。
汲黯說:「長安縣令沒有罪,要殺就殺我汲黯(汲黯當時管轄長安)。如果朝廷不通知沿路各縣挨次給他們提供驛車運送他們,就不會驚擾全國百姓,就不會使疲勞困乏的本國人民來事奉這些匈奴人!」皇上沉默了。
雖然汲黯屢逆龍鱗,但武帝對他的評價卻出人意料。一天,武帝問嚴助汲黯是什麼樣的人物,嚴助說:「汲黯輔助年少的主上,沉著堅定,孟賁、夏育那樣的蠻力也不可能強迫他放棄自己的主張。」武帝說:「古時有與國家共患難的社稷之臣,汲黯近似他們了。」

不畏權貴
汲黯的耿直讓權貴重臣們,甚至是叛臣都對他刮目相看、敬畏七分。
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蚣非常傲慢,做丞相時,二千石的京官拜見他,他都怠慢不回禮。汲黯見面亦不拜,只是拱拱手,就算是打招呼了。
汲黯多次在武帝面前質問廷尉張湯:「您這個管治安的正品官員,上不能夠發揚先祖功業,下不能夠化解天下人的暴戾邪氣,無法安國富民,卻亂改先朝法制做什麼?」
張湯跟汲黯辯論時,口齒伶俐,言辭動聽,常在細小的文辭上做文章,汲黯就痛斥他:「常言道,鑽在繁文縟節裡的文書小生,不可以做公卿大官,果真如此啊。如果讓張湯擔大任,將使天下人不敢往前邁一步,也不敢拿正眼看人,只能立正站好!」
有大臣向皇上進言:「右內史所轄治的地面住了很多大官和皇族,一般人很難治理,不是平素聲望很高的人是勝任不了的,不如請調汲黯去任右內史。」
於是武帝派汲黯去做右內史。幾年過去,不但沒出事,反而政通人和。
大將軍衛青因討伐匈奴屢建功勳,姐姐衛子夫又做了皇后,位高權重。但汲黯不巴結,照樣對衛青行平等禮節。
有人提醒汲黯:「過去,天子都想要群臣尊重大將軍,現在大將軍被天子越加敬重,地位更加尊貴,您不行跪拜禮節,恐怕不合適啊。」汲黯說:「讓大將軍有行拱手平等禮的朋友,讓他居功謙卑的聲明遠揚,不是對他的敬重嗎?」
衛青聽到了這話,更加認為汲黯賢良,多次向他請教國家朝廷的疑難大事,厚待汲黯超過以往。
陰謀反叛的淮南王劉安,也非常畏懼汲黯,「汲黯這樣的人,喜歡講直話規勸,堅守節操,為了正義可以犧牲生命,很難用不正當的事情誘惑他。」

皇帝請他躺著治理淮陽
有段時間,汲黯因犯小錯被罷官回鄉。幾年後,朝廷改鑄五銖錢,很多百姓私鑄錢幣,楚地尤其嚴重。武帝認為淮陽郡是楚地的交通要道,就詔令汲黯去做太守。
汲黯多次拒絕接受上任的詔令,武帝召見他,他流淚對武帝說:「臣竊以為將老死山野,不能再見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又錄用老臣。」
「可惜我身體病痛,恐不能勝任郡守一職,只想做個中郎,追隨陛下左右,提醒您遺漏的事情,替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補救事宜,能這樣,我就心滿意足了。」
武帝說:「您是不是覺得淮陽太守官太小?過些時候我會召你回來的。現在淮陽郡官吏和百姓關係不融洽,我只好藉助你的威望。請您躺在家中去治理吧。」汲黯不得已同意了。
汲黯按照過去在東海郡、右內史的治理方法,淮陽郡很快政事清明了。

預言張湯出事
汲黯去淮陽上任,臨行前探望大行令李息,對他說:「御史大夫張湯,他的智巧太多,完全可以委婉回絕他人對他的批評,也完全可以掩飾他的錯誤,他這人是不能夠為百姓主持公道的。」
汲黯還說,「張湯只會迎合上意,不管事情的是非曲直。您列位於九卿,為何不趁早向皇上進言?否則將來您會受到牽連。」李息畏懼張湯,沒敢按照汲黯的話去做。
後來果然張湯犯事被治罪,武帝得知汲黯當初對李息說的那個建議之後,也治了李息的罪。
武帝詔令,汲黯在淮陽太守任內,與諸侯王國相的地位待遇等同。七年後,汲黯去世。武帝感念汲黯,讓汲黯的弟弟汲仁官至九卿,讓汲黯的兒子汲偃做了諸侯王國的相。汲黯姐姐的兒子司馬安,做了太子洗馬,後來也官至九卿。◇
參考資料:
《史記‧卷一百二十‧汲鄭列傳第六十》
《漢書‧卷五十‧列傳第二十‧汲黯》
點閱【皇帝身邊的賢人】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