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與他的家人(下)

文/秦順天
font print 人氣: 99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釋尊說:「羅睺羅,你想讓我給你世間的財富嗎?那是必定消失的虛幻之物,我給不了你。但是,我能給你出世間的寶藏,那才是永遠不會消失的珍寶!」

(接前文)

釋尊回國

出家後,悉達多太子學習了各種教說與禪定、苦行等,歷經六年, 36歲的時候,他在菩提樹下開悟,後被稱為釋尊。之後第五年,他帶著大批出家弟子,應淨飯王的召請,回到了闊別十幾年的祖國。

淨飯王偕同波闍波提率領親族出城迎接,百姓也都焚香獻花,夾路相迎。淨飯王給釋尊準備了上好的衣食及住宿,但是,釋尊依照佛制,自行外出,依然過著沿門托缽乞食的清苦生活。

淨飯王責問釋尊:「悉達多!你以前外出都是坐金車輦,現在你卻在街上乞食,這不是損壞釋迦族的名譽嗎?」

釋尊微笑著回答:「淨飯王,如今我早已不是悉達多了,我已斬斷一切世間凡情,我所思慮的,是如何度脫眾生的苦惱。我只能以佛法報答父王您的養育之恩,我給父王帶來的禮物,也只有佛法。」然後釋尊為淨飯王講法,淨飯王虔誠地皈依了三寶。

釋尊與耶輸陀羅的重聚

當淨飯王與親眷虔敬出迎釋尊時,唯有耶輸陀羅一人獨坐宮中,沒有去迎接自己的丈夫。她不想見他,她本可以生活得極其幸福快樂,卻因為他的出走,自己在青春中落寞苦熬。

最後,釋尊進王宮去見耶輸陀羅。本有萬千言語要向丈夫傾訴的耶輸陀羅,一見釋尊的威儀,一下竟無話可說了。

此時的釋尊,已滅除了塵世的情愛,但也非常體會耶輸陀羅的心,他說:「我知道你心裡怨恨我,但是你看!」釋尊施展了神通,在他展開的掌心上,顯現出他與耶輸陀羅夙世姻緣的一個緣起:

在釋尊展開的掌心上,顯現出他與耶輸陀羅夙世姻緣的一個緣起。(志清/大紀元)

一個手持七枝優缽羅花的青衣女子,名叫瞿夷,碰到了十六歲的善惠。善惠是個修行者,想向她買花供佛。瞿夷說:「我也是要用這花供奉佛陀的。」善惠懇請以五百金買五枝花,以求未來成就無上佛果。見他發心虔誠,瞿夷非常感動,認為他定會成大果位。

瞿夷對善惠說:「如果你答應我,在你未得道之前,生生世世娶我為妻,在你得道後,允許我出家做你的弟子,我就將花給你。」

善惠說:「為了得道,我將捨棄一切榮華富貴與我自身的一切,包括妻子兒女,你難道願意毀棄你的青春,以一生的孤苦為代價嫁與我嗎?難道你可以忍耐大半生情之傷痛,直至等到我的度化?如果你能發願,將來絕不阻礙我所做的一切捨棄布施,那我就答應你,來生娶你為妻。」

這對少男少女都有著堅定的求道之心,當時就互相應允承諾了。後來,善惠拿著瞿夷的優缽羅花,去供奉了佛陀。

那一世的善惠,就是如今的釋尊、悉達多太子,而瞿夷就是耶輸陀羅。經過了累世的輪迴,他們這世結了夫婦的姻緣。

看到她和釋尊的往世,耶輸陀羅的記憶被打開了,她豁然明了。

釋尊說,那時你清楚知道,你是要和我這樣一個要捨棄一切的人結法緣而共度人生,才可以成為我的妻子。如今,你卻忘了前世的誓約,讓自己受縛於情執,耽於愁苦哀怨之中!

你應該明白:恩愛無常,合必有離,一切都不過是緣來緣去、緣生緣滅,本來就沒有被我們永遠擁有的東西,你所希望廝守的,無非是一個短暫而美好的夢幻而已。

耶輸陀羅聽罷,遂生出離之心,有了離苦得樂的願望。

釋尊給兒子的禮物

釋尊又去見了兒子羅睺羅。

羅睺羅說:「父親!我一出生您就走了,恐怕您再也不會回來了。請您把遺產給我好嗎?」

釋尊說:「羅睺羅,你想讓我給你世間的財富嗎?那是必定消失的虛幻之物,我給不了你。但是,我能給你出世間的寶藏,那才是永遠不會消失的珍寶!」

釋尊將羅睺羅帶出了王宮,羅睺羅成了僧團中的第一名沙彌。(Wikimedia Commons)

於是,釋尊將羅睺羅帶出了王宮。羅睺羅成了僧團中的第一名沙彌。

釋尊回國七天,隨他出家者達數百人,包括兒子羅睺羅,堂弟阿難、阿那律及提婆達多,還有皇宮理髮師優婆離等。

後來淨飯王病危,釋尊又趕往皇宮,為彌留的淨飯王講法,淨飯王因此證悟了阿羅漢果,在法喜中離世。

羅睺羅、阿難、優婆離,後來被列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中,修成了阿羅漢果。兒子羅睺羅號稱「密行第一」, 阿難稱「多聞第一」,優婆離為「持戒第一」。

姨母波闍波提,帶領耶輸陀羅和另外一位妃子及五百釋迦族女,追隨釋尊出家,成為最早的比丘尼,後來都證得果位。耶輸陀羅以神通聞名,在釋尊之前入滅,證得了阿羅漢果。她被授記,將來成佛名號為「具足千萬光相如來」。

釋尊涅盤時,已經過世的生母摩耶夫人從空而下,來到釋尊棺前,不勝悲傷。釋尊以神通法力,令棺蓋自動打開,他從金棺中合掌坐起,為母親說法,「有勞母親遠從天上而來,然母親應該了悟,世間諸行無常,願母親不要憂傷啼哭。」釋尊說偈與母辭別後,再入棺中,棺蓋自相閉合。此時,三千大千世界都震動起來。@*#(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釋迦氏譜》
2.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
3. 《妙法蓮華經》
4. 《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
5.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6.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7. 《佛說十二游經》
8. 《摩耶經》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玄奘到了涼州,就被禁止通行了,他沒有通行證。涼州都督追問玄奘,玄奘回答:「我從長安來,要去西方求取佛法。」因已奉禁令要嚴密防守邊境,於是都督逼迫玄奘返回長安。
  • 兩天後,玄奘到達伊吾。伊吾寺裡一位老僧,衣服帶子都來不及繫,光著腳就跑出來迎接玄奘了,抱住玄奘,他哀號哽咽不止,「想不到今日再見故鄉人!」
  • 在長安朱雀大街南端,陳列出玄奘從印度用二十匹馬馱回來的佛經,520夾共657部、如來肉身舍利150粒,以及金、銀等佛像七尊。僧尼隨行護送,各色儀仗莊嚴隆重,香煙繚繞,散花供養,梵樂偈贊不絕。競相瞻仰的百姓、士人和官吏集聚如雲,十分擁擠。為避免踩踏事件,官府通知大家就地燒香散花,不可移動。
  • 翻譯《大般若經》期間,玄奘曾對弟子說:人的形體虛幻,不能長久。我65歲時,一定會死在玉華寺裡。……佛經數量巨大,我常常擔心翻不完,大家要多努力,不要怕辛勞。」
  • 二千五百多年前,在今尼泊爾境內的古印度,有一迦毗羅衛國,國王是釋迦族,姓喬達摩,名字叫首圖馱那,意指純淨的稻米,所以他又被稱為淨飯王。
  • 巧的是,公子摔下馬時,正好碰上老和尚靈魂。這番靈肉合一後,世家公子便慢慢地甦醒過來。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離奇!男子一想結婚就會身患絕症,恢復單身就不治而愈,占卜師預言治病:一件事不做就會孤老終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