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快三彩票平台 - 体育

【玄奘取經】之四:東歸大唐 譯經千卷

文/秦順天
伊水東岸的玄奘塑像。(江上清風1961年/Wikimedia Commons)
font print 人氣: 3441
【字號】    
   標籤: tags: , , ,

玄奘法師的弟子曾回憶說:玄奘法師身高七尺多,膚色紅白,眉目清朗,端嚴若神;他聲音清亮,言談雅致,與人相處應對,即使一坐半天,身體也不會歪斜搖動。走路時,法師儀態從容,目視前方,從不左顧右盼……

高接遠迎的東歸

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玄奘抵達甘肅敦煌,他致信唐太宗,報告自己「私往天竺」,請求回國。七個月後,太宗言辭熱情地回信了:「可即速來,與朕相見。」

因太宗當時在洛陽宮,就敕令西京留守房玄齡,遣官奉迎玄奘入弘福寺,一切費用由朝廷供給。

長安城萬人空巷,沿路排成了長達十里的歡迎隊伍,人們爭前恐後,爭睹這位歷經千難萬險的僧人。在房玄齡的陪同下,玄奘法師從西部都亭驛緩緩步入弘福寺。十七年前,他棲棲遑遑離開長安,沒想到,回來時受到高接遠迎,盛況空前。

位於西安大雁塔前的玄奘雕像。(公有領域)

在長安朱雀大街南端,陳列出玄奘從印度用二十匹馬馱回來的佛經,520夾共657部、如來肉身舍利150粒,以及金、銀等佛像七尊。僧尼隨行護送,各色儀仗莊嚴隆重,香煙繚繞,散花供養,梵樂偈贊不絕。競相瞻仰的百姓、士人和官吏集聚如雲,十分擁擠。為避免踩踏事件,官府通知大家就地燒香散花,不可移動。

當日,天空中出現七彩祥雲,宛轉盤旋在佛經的正上方,方圓幾里,迎送至弘福寺。

唐太宗與玄奘的第一次見面

太宗李世民九歲時,患目疾,父親李淵為此曾親自到長安草堂寺,拜佛以求保佑。後李世民果真疾愈,李淵就造了一尊石佛,送入寺內供奉。兒時的這段經歷,使李世民念念不忘,他曾親自撰詩,讚頌草堂寺祖師鳩摩羅什,登基就位之前,他和佛教僧侶也交往密切。

繼位後,太宗李世民立即宣布廢止限制佛教發展的詔令,開始「度僧立寺,廣事弘持」,大力振興佛教。

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太宗召玄奘入宮。見到玄奘,太宗隨即起身恭迎,極為殷勤,賜坐說:「法師要西行求法,為什麼不事先告訴我啊?」

玄奘謝罪道:「當初確實再三表奏,因為誠願微淺,沒有得到准許。求法心切,只好不顧國法,擅自出關。專擅之罪,深感慚愧。」

太宗安慰說:「法師是出家人,已與塵俗脫離,更何況冒生命危險,志在普度眾生,令朕非常欽佩,以後就不必再將此事放在心上了。」

接著,太宗又一一詢問西域風土民情、政教法令,玄奘法師隨問作答,條理分明,記憶清晰。

太宗非常高興,說:「從前苻堅說釋道安是法器,無人不崇敬。我看法師您言辭典雅、風節貞謹,遠超古人啊!」

太宗見玄奘法師的器度見識有公卿之才,就勸他還俗,輔政做官。玄奘法師辭謝說,讓自己還俗,有如水上之船,離開水到陸地,不但發揮不了作用,很快也會腐朽。因此他只想弘揚佛法,以報國恩,於是太宗便不再勉強。

太宗與玄奘法師相談甚契,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他們的談話從日出卯時開始,一直持續到酉時,夜色降臨,閉鼓方罷。

《大唐西域記》內頁。(公有領域)

一年後,玄奘法師奉詔撰述的《大唐西域記》完成了。這是由玄奘口述、辯機筆錄的一部歷史地理巨著,共12卷,介紹了玄奘所到的110個國家以及傳聞中的28個國家的真實情況,包括地理形勢、農業物產、國王宮室、軍事司法、宗教風俗等幾十方面的內容,還記載了很多佛教故事和傳說,價值不可估量。

《大唐西域記》也為印度歷史彌補了詳細史料。根據Indu的讀音,玄奘將「天竺」正名為「印度」,印度史的重建,玄奘法師功不可沒。

看了《大唐西域記》,太宗對玄奘法師更是讚揚有加,他再次請玄奘法師還俗,幫助自己治理國家。但玄奘念念不忘的,是從印度帶回來的600多部經書還沒有譯成漢文,他請求太宗支持翻譯佛經。

開設譯場

在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奉詔主持開設了國家譯場,一批最有學識的高僧,在玄奘帶領下一起從事經卷的整理翻譯。

貞觀十九年至二十二年,玄奘主持弘福寺譯場,翻譯工作有十道工序,設各類專職,分工明確。每天,玄奘對當天完成的任務都有安排,白天沒有完成的,晚上一定繼續完成。譯經結束,還要誦經拜佛,直至三更才睡,然後五更起床,繼續翻譯。

玄奘三藏翻譯佛經的場面。圖為大藏經《洪武南藏》之扉畫。(公有領域)

不到20年的時間,玄奘主持翻譯佛經1335卷,幾乎是每5天就翻譯出一卷,相當於歷史上另外三大翻譯家譯經總數的一倍還多。

太宗親自為《瑜伽師地論》作序

貞觀二十二年,玄奘翻譯完成《瑜伽師地論》一百卷,送太宗詳覽。太宗看後,連讚「佛教廣大」,並承認自己以前對佛教的一些非議都是妄言。

太宗特別供養玄奘法師摩雲袈裟一件、剃刀一把。這件價值萬金的摩雲袈裟,可謂天衣無縫,繡製精妙,看不出針線縫製的痕跡,費時達數年之久。

太宗下令把新譯的《瑜伽師地論》複抄九本,流通全國,並親自為經書寫序,名「大唐三藏聖教序」,共七百八十一字。此篇聖教序說明了佛教東傳、奘師西遊的情形,讚譽玄奘法師為「法門之領袖」、 「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敕令將之貫於眾經之首。太子李治為經書寫了後記。

在慶福殿中,百官侍立,太宗獨賜玄奘法師上坐,使人對群臣宣讀聖教序。從此,朝廷眾臣紛紛讀經,佛法得到了空前弘揚。玄奘法師經常被留在宮中,太宗向他諮詢佛法。朝廷重臣如長孫無忌、褚遂良、宰相于志寧等,也都與玄奘法師交好,成為佛教信徒。

貞觀二十二年十二月,玄奘法師入住新建的大慈恩寺翻經院譯經,慈恩寺譯場是唐代規模較大、設備周全、組織完善的欽定譯場。

在太宗的扶持下,佛教在大唐開始復甦,貞觀年間得到了極大弘揚,「天下僧尼,數盈十萬」,海內各寺達三千七百一十六所,氣象繁盛。

太宗由多次勸玄奘還俗輔佐朝廷,也逐漸轉變了觀念,對學佛出家更為尊重景仰,他曾歎曰:「出家者乃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

在御榻前為太宗講經

太宗自年少就征戰奔波,即位後又操勞國事,遠征遼東以來,精神氣力大不如前,受玄奘影響皈依三寶後,身心才得到調劑,對人間無常,也漸漸有所感悟。所以太宗對佛法就越加虔信。

玄奘不僅通達佛門奧義,對世事人情也非常圓容。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玄奘陪太宗在終南山的翠微宮同住,他們形影不離,談論佛教中有關生死之事。

在御榻前,玄奘為太宗講經,給了病重的皇帝很大的安慰。太宗去世前三天,玄奘完成了《心經》的翻譯,此書的第一個讀者就是太宗。

玄奘陪太宗走完了生命的最後進程,直到臨終之前,太宗仍和他談論佛法因果報應與輪迴,深以「相見之晚,沒有能力興扶佛事了」為嘆。

太宗病逝後,玄奘才隨著送葬靈樞返回長安。

大唐盛世,佛家思想傳播規模空前,官吏深信因果,廉潔奉公,百姓修心向善,民風淳樸,朝野上下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其時夜不閉戶,行旅不需帶食糧。

翻譯《大般若經》

659年秋天,六十歲的玄奘入住陝西銅川附近的玉華寺,專心翻譯《大般若經》。

《大般若經》內容繁浩,梵本原文就有二十萬頌。參譯的人一再請求效法鳩摩羅什,去繁從簡,著重意譯。

玄奘法師也想以刪節翻譯。但當天夜裡,他做了惡夢:夢中或經歷危險,孤獨無助,或遇猛虎追逐,不能脫身,非常恐怖。

玄奘悟到,佛經翻譯不可刪繁從簡,於是決定宣告採取廣譯。

宣告當晚,他就夢見,諸菩薩眉間放光明,照在自己身上,身心十分愉悅,又夢見自己持花執燈供養諸佛,還夢見自己升高座,為大眾說法,許多人圍繞著自己,讚頌行禮。

《大般若經‧第六分法性品》(卷六)。(公有領域)

從此,翻譯《大般若經》時,玄奘完全按照梵文原本翻譯,不敢刪減一字。凡是漢文中無可對應的佛教特有用語,只取音譯而不作意譯。

此前的漢文譯經,或偏直譯,不符合漢人的語言習慣,或偏意譯,損失了原意。玄奘提出了譯經「五不翻」原則,以直譯為主同時配合意譯,既不損原意,又便於理解。

玄奘的譯經,在語句、結構和風格上,更接近梵文,內容也較前人更加完備,在翻譯史上樹立了一個新的典範,後人將玄奘所譯佛經稱為「新譯」,而將此前的譯經統稱為「舊譯」。@*#◇(待續)

參考資料:

1.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2. 唐‧慧立本、彥悰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3. 道宣《續高僧傳》《大正藏》
4. 唐‧冥詳《大唐故三藏玄焚法師行狀》《大正藏》
5. 《西安市志(第七卷)‧人物誌》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西行至天竺取經歸唐後,太宗令其住錫西京弘福寺,一切經費由朝廷供給,並親賜《瑜伽師地論》之序,即《大唐三藏聖教序》,成就玄奘譯經偉業及千秋功名,也奠定自唐至今千百年來佛家修煉在中土經久不息之流傳。
  • 《西遊記》裡唐僧的真實原型玄奘,一生堪稱傳奇。此文以玄奘的口述及眾弟子的回憶為基礎,結合史書中的記載,力圖還原歷史上真實的玄奘。
  • 玄奘到了涼州,就被禁止通行了,他沒有通行證。涼州都督追問玄奘,玄奘回答:「我從長安來,要去西方求取佛法。」因已奉禁令要嚴密防守邊境,於是都督逼迫玄奘返回長安。
  • 兩天後,玄奘到達伊吾。伊吾寺裡一位老僧,衣服帶子都來不及繫,光著腳就跑出來迎接玄奘了,抱住玄奘,他哀號哽咽不止,「想不到今日再見故鄉人!」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離奇!男子一想結婚就會身患絕症,恢復單身就不治而愈,占卜師預言治病:一件事不做就會孤老終生。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