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5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詹亦菱台灣花蓮報導)因應防汛期,農糧署依實況統計調查,籌備300公噸於全台防災儲備食米,其中1/3用在東部地區。農糧署東區分署14日撥交100公噸白米,將由宜花東34個鄉鎮公所提領,其中花蓮縣府申請20公噸,進儲至偏遠地區儲備點,發揮防救災效益,確保災害發生不致斷糧。
農糧署東區分署陳昌岑分署長表示,每年於汛期前,農糧署會無償供應儲備糧,轉交宜花東3縣、以備不時之需。東區分署受理至上月底截止,宜蘭申報36公噸、花蓮20公噸、台東44公噸,各鄉鎮公所可到國福倉庫提領,並運送偏鄉村里部落、聯外道路易坍方有交通中斷之虞的儲備點進儲。
陳昌岑特別說明防救災白米來自新期公糧,品質都有管控,都是107年二期新米二等米,食米以填充二氧化碳密封密包裝,每包重量20公斤,另外也有3公斤真空包裝、輕巧好攜帶,保存期限可以長達1年。



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重大災害期間,糧食若有不足或緊急需求時,縣政府得向分署申請緊急救災食米,接獲申請後,於24小時內完成備貨,並交由申請單位提領發放,充分發揮災害防救之功能。若到明年汛期前未用完,仍有餘糧,會在保存期限內轉送給低收入等弱勢戶。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