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市府撥150萬資助女性藝術家 多位亞裔獲得

皇后區女孩陳藝唯(中)與獲得資助者們合影。 (施萍/大紀元)

人氣: 6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9年03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紐約報導)28日,市長「媒體與娛樂辦公室」(MOME)在聯合廣場的一家電影院公布了一項專給紐約市女性藝術工作者的資助項目:紐約市財政撥款150萬美元獎勵了第一批63位女性影視作品的女性製作人員,這是一個三年內撥款500萬美元的第一部分。其中多位亞裔,包括兩位華裔女性獲得資助。

韓裔女生申麗茲是做為一個故事短片的製作人和導演Catherine Loerke在儀式上合影。
韓裔女生申麗茲是做為一個故事短片的製作人和導演Catherine Loerke在儀式上合影。(施萍/大紀元)

皇后區女孩陳藝唯是畢業於紐約SVA視覺藝術學校(School of Visual Arts)的獨立電影製片人。她這回以一個描寫墨西哥女說唱歌手方可(Audry Funk)的紀錄短片獲得了9,000美元的資助。

台灣籍電影人辜仲玉拍攝了一部從醫生的視覺看待變性人的紀錄長篇獲得資助。
台灣籍電影人辜仲玉拍攝了一部從醫生的視覺看待變性人的紀錄長篇獲得資助。(施萍大紀元)

「那時候我剛來紐約一年多,正在準備畢業論文,在一個派對上碰到了方可。」陳藝唯對記者說,「雖然我們的文化背景和成長環境都不同,但是我們都是新移民,處境很相似,都要在紐約建立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我很欣賞她做的事情,所以我跟蹤拍攝了她一年,做成了這個40分鐘的紀錄片。」

在紐約市追夢的獨立電影人陳藝唯。
在紐約市追夢的獨立電影人陳藝唯。(施萍/大紀元)

影片中有主人公在餐館裡洗盤子、收銀以及在地鐵中賣唱的生活,陳藝唯表達了一個在自己的家鄉很有影響力的歌手,從一個「人物」到了「誰也不是」的紐約市,仍然為家鄉人奮鬥的女性的勵志故事。

獲得資助者中的中國人面孔。
獲得資助者中的中國人面孔。(施萍/大紀元)

據副市長格倫(Alicia Glen)介紹,這筆款項是專門資助「由女性製作,為女性拍攝並且是關於女性」的藝術作品的;除此之外,作品還必須是「紐約製造」的,即75%以上的拍攝在紐約市,或者75%以上的製作成本是花費在紐約市的。

63個獲得市政府女性電影資助的作品創作人員們。
63個獲得市政府女性電影資助的作品創作人員們。(施萍/大紀元)

格倫以剛剛結束的奧斯卡金像獎為例表示,「今天出色的女性創造者、導演以及製作人還沒有被廣泛認可,以及獲得她們應得的職業上的成功。」她說,「紐約市不準備接受這個現狀。在我們這個首創的『婦女電影及戲劇基金』的幫助下,更多的女性會獲得資助,從而讓她們的作品更多地出現在大屏幕或者舞台上。」

在曼哈頓下城Daryl Roth Theatre電影院參加MOME儀式的觀眾們。
在曼哈頓下城Daryl Roth Theatre電影院參加MOME儀式的觀眾們。(施萍/大紀元)

最後她對在場的女性電影人說,除了希望她們多拍女性作品之外,還希望她們都「不要去洛杉磯」。

市長MOME辦公室主任、副市長格倫宣布第一批獲得紐約市女性電影戲劇基金資助的名單。
副市長格倫宣布第一批獲得紐約市女性電影戲劇基金資助的名單。(施萍/大紀元)

對此陳藝唯表示,她從來沒有想到去洛杉磯發展,因為她更喜愛紐約市。

「這裡是全世界的首都啊,你走幾步就碰到了什麼伍迪· 艾倫(等名人)的家……你簡直被藝術界名人包圍著,除了紐約還能去哪裏有這樣的環境?在這裏每天都有新鮮血液的感覺。」她說,「另外,這裏的藝術氣氛很好,寫封郵件就能接觸到人,人們都願意和你交流,不像國內,名人就如何了;而且,這裡很自由,沒有人評判你。」

她表示,在紐約搞電影最大的困難是錢的問題。因為拍電影不能是一個全職的工作,「所以挑戰是在沒有錢的情況下還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筆資助無疑對她實現夢想有所幫助,她的夢想就是「繼續留在紐約拍電影」。

另一個臺灣導演辜仲玉和布碌崙學院的韓裔女生申麗茲(Liz Shin)分別以一部紀錄長片和故事短片獲得了不菲的資助金額。

有興趣申請該基金的讀者請瀏覽:https://goo.gl/JHaXzh。◇

責任編輯:家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