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捲入碧雲去,千門萬戶皆春聲。」(《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春天,在李白的詩中,翻卷著澎湃的生命力:東風送暖,千花如錦。盛唐的天空下,詩人欣然舉杯,歌詠自然的造化,抒發豪情壯志,也灑落幾許高處不勝寒的孤寂。
李白的詠春詩題材廣泛,以浪漫的筆觸和強烈的情感突破了前人的惜春和傷春內涵。在遊春宴飲、閒適感懷、離別羈旅、懷古登覽、閨婦春思等不同作品裡,豐富的意象群與巧妙奇絕的遣詞謀篇相結合,描繪多彩的季節、飄逸的人生。
春之明豔
詩仙筆下,春光賞心悅目,暖意融融。東風、明月、浮雲、落花、碧樹等自然意象起伏疊落,美景怡人。即使在傷春詩中,生動優美的文字也隨處可見,用來反襯淒涼的心境。
有詩為例:「芳草換野色,飛蘿搖春煙。」(《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御綰》)「沅湘春色還,風暖煙草綠。」(《春滯沅湘有懷山中》)「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垂裊風。」(《陽春歌》)「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鸚鵡洲》)等等。
李白的詠春詩氣勢開闊,宏觀和遠景呈現居多。詩人以大氣度的筆觸鋪陳時空背景——春風東來,白日綠草,孤雲空山。如此,讀者的吸引力不會聚焦在一朵花、一株草、或一座亭宇這類細微處,而是更關注在春日的事件和情感。這就好比一幅山水寫意畫,潑重墨而勾輪廓,傳神意而不拘小節。

春之喜悅
春天,陪伴李白漫遊四方,見證了他的追尋、快意和失落,牽出喜悅與悵惘。無論是喜或是憂,李白的情感都比他人來得強烈和灑脫,文字運用也透出純熟和奇麗。
許多首詠春詩釋放出高昂的調子,其中有再度逢春的欣喜,享受美景的愜意,還有及時行樂的瀟灑。從時間的縱軸來看,閒適感貫穿始終,詩人中後期作品的格調從奔放趨向恬淡,出現了一些激憤和感傷的吁嘆。
作於天寶二載的《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和《宮中行樂詞》是寫春樂的佳作。前者寫長安城的初春景色,「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的「綠」字用作動詞,平添生機;後面一聯「春風捲入碧雲去,千門萬戶皆春聲」,展現了盛世春天的磅礴氣勢和國泰民安的氣象。
《宮中行樂詞》其五描繪了一幅後宮花苑的綺麗春意圖:「繡戶香風暖,紗窗曙色新。宮花爭笑日,池草暗生春。綠樹聞歌鳥,青樓見舞人。昭陽桃李月,羅綺自相親。」幾個形容詞「香」、「暖」、「新」、「暗」生動而傳神,詮釋了春天的動態生機與夢幻般的華貴。


再看《待酒不至》:「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晚酌東窗下,流鶯復在茲。春風與醉客,今日乃相宜。」暖風陶然,作者「銜杯」自得,與春風相伴「相宜」,好不自在。
《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御綰》散發清幽恬淡,似有仙氣飄出。
「雲臥三十年,好閒復愛仙。蓬壺雖冥絕,鸞鶴心悠然。歸來桃花岩,得憩雲窗眠。對嶺人共語,飲潭猿相連。時升翠微上,邈若羅浮巔。兩岑抱東壑,一嶂橫西天。樹雜日易隱,崖傾月難圓。芳草換野色,飛蘿搖春煙。」
《對酒》明快灑脫,既寫美景,也有「昨日朱顏子,今日白髮催」的慨嘆。然而,這份嘆息似悲不悲,化在春風桃李中,反而傳達出徹悟人生的灑脫,那一份清新爽俊,唯有詩仙才能揮就。
勸君莫拒杯,春風笑人來。
桃李如舊識,傾花向我開。
流鶯啼碧樹,明月窺金罍。
昨日朱顏子,今日白髮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蘇台。
自古帝王宅,城闕閉黃埃。
君若不飲酒,昔人安在哉。
《擬古十二首》其五:「春風笑於人,何乃愁自居。」春風在對著人歡笑,為何要獨自發愁呢?後面「千金買一醉,取樂不求餘」則體現出李白的豪氣與不羈。

春之悵惘
「東風吹愁來」。傷春自是由惜春起,無力挽住時光是歷代文人同有的無奈。當春光明媚,萬物復甦,李白賞之喜之,但與此同時,心中的惆悵也被撩動。他慨嘆道:「昨日朱顏子,今日白髮催」(《對酒》),「梁王已去明月在,黃鸝愁醉啼春風」(《攜妓梁王棲霞山孟氏園中》),「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前有樽酒行》)。
李白自比大鵬,胸懷奇才壯志,卻宏圖難展,壯志難酬。李白在詠春時中,常用「孤」、「獨」二字,如:孤月、孤帆、孤雲、孤影、獨愁、獨酌等,這反映出他的孤高以及隨之而來的寂寞。不過,縱使是愁,也含著及時行樂的豁達強音。
《月下獨酌》其一流傳最廣,這首詩將李白的孤獨刻畫得細緻而浪漫。在一個春天的靜夜,詩人落寞獨飲,突發奇想:他邀請天上明月和地上身影為伴,三「人」同樂同遊。
《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月下獨酌》其三開篇以大手筆畫出爛漫春景:「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之後轉而寫愁:「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後又寫:「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一醉解千愁,忘掉自己在世間的存在,才是最大的快樂。這最後兩句既說明煩憂之深,又可見道家出塵離世的風采。
《贈錢徵君少陽》表面上寫錢少陽,實則隱含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暮年壯志:儘管「春風餘幾日,兩鬢各成絲」,但是「如逢渭川獵,猶可帝王師」,這最後一句被學者讚為「傷春終究是英雄的傷春」。
《春夜洛城聞笛》屬另類詠春詩,它並非單純寫春景,而是由聽笛引出思鄉:「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今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淡淡的鄉愁,合著笛聲,在溫暖的春夜升起,匯入春風,灑下一路輕靈優雅。

春之意象
「風」、「花」、「酒」、「月」等意象在李白詠春詩中占有很大比重,對於摹景、言情、傳意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白很少描寫靜止的景物,筆下的一切都充滿了動感和活力。風意象的頻繁出現渲染了春天的力度。摘錄幾例如下。
「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春風捲入碧雲去,千門萬戶皆春聲。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前有樽酒行》其一)
「春風笑於人,何乃愁自居。」(《擬古十九首》其五)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勞勞亭》)
「昨夜東風入武昌,陌頭楊柳黃金色。」(《早春寄王漢陽》)
春風染綠大地,捲入雲端,吹至武昌,笑迎世人,悄然而又勢不可擋。李白寫春風,從虛處入手,虛中見實。一陣浩蕩東風,將人們旋即帶入濃濃的春色之中!
「花」是春天的象徵。李白多以「山花」、「千花」、「飛花」、「落花」等作概括性點染,鮮少描寫某種花的姿態或色彩。這種疏朗和大氣與「東風」的震撼相呼應,也反映出詩仙高於平常人的觀察視角。
例如:「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月下獨酌》其三),「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待酒不至》),「落花踏遍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宮花爭笑日,池草暗生春」(《宮中行樂詞》其五),「好鳥迎春歌後院,飛花送酒舞前檐」(《題東溪公幽居》),「落花紛紛稍覺多,美人欲醉朱顏酡」(《前有樽酒行》其一),「月色醉遠客,山花開欲然」(《寄韋南陵冰餘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等。
「詩仙」也是「酒仙」,常在春日獨酌自遣。「酒」與「花」、「風」、「月」常常聯合出現,構成溫暖、暢快、朦朧的意象群。
「酒」與「花」的組合有:「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待酒不至》)「細雨春風花落時,揮鞭直就胡姬飲。」(《白鼻騧》)「落花踏遍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酒肆留別》)「看花飲美酒,聽鳥臨晴山。」(《餞校書叔雲》)「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月下獨酌》其一)
「酒」與「風」的組合有:「「勸君莫拒杯,春風笑人來。」(《對酒》)「春風與醉客,今日乃相宜。」(《待酒不至》)「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前有樽酒行》其一)
「酒」與「月」的組合有:「「酒傾無限月,客醉幾重春。」(《江夏送張丞》)「對此石上月,長歌醉芳菲。」(《春日獨酌》其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其一)等等。
「謫仙」胸懷錦繡,難掩人生的不稱意。他「獨酌勸孤影,閒歌面芳林」,「千金買一醉」。李白把生命中的喜悅、激憤和灑脫都融進了春天的酒樽。
結語
春天的組詩,在李白的人生旅途上迴響。繁花皓月,明山秀水,天人合一。詩仙的詠歎,總是超凡脫俗、出人意表。千年前的心靈放歌,寫下季節和生命的永恆。@*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