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的大明皇親 「八大山人」小傳

文/杜若
八大山人揮筆盡興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鳥、竹石,幡然另一種景觀。圖為清 朱耷《石榴》。(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66
【字號】    
   標籤: tags: ,

「八大山人」是一個人的稱號,此人本是大明皇室宗親,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大明滅亡後,他身為皇室後裔,將一腔悲憤化為水墨,盡情揮潑,畫出世間百態,以「白眼」冷觀世事。其畫意境空曠,於簡樸中透著雄健的氣息。

八大山人,姓朱,名統音勸),有傳說他叫朱耷。據青雲譜道院傳說,八大山人天生一雙大耳朵,其父朱某為他取乳名「耷子」。他的一生有多個號,其中之一號「人屋」。所謂人屋,即廣廈萬間的意思。但是他的真名究竟是什麼,至今在學界依然存在爭議。

八大山人秉性孤介,但又聰穎絕倫。八歲時即能誦詩,善於書法與篆刻,尤其精於繪畫。

朱耷塑像(Kinan168/Wikimedia Commons)

秉承父志 啞口不言

儘管山人秉性孤介,為人卻很諧,喜歡議論。他很健談,能夠娓娓道來,不知疲倦。因其言論精采,常常令左右賓客傾倒。山人父親也善於書畫。因其卓越的繪畫技藝,名聲大噪江右。

山人的父親口啞,不能說話。順治元年(1644年)大明國亡後,山人父親也隨之病亡。山人自此閉口不再講話。對於左右之人,他以眼睛為語;同意就點頭,否則就搖頭。對賓客寒暄以手,聽他人談古今之事,心領神會之處,就啞然一笑。

陡患癲狂 心境誰知

如此過了十多年,山人出家為僧,自號「雪箇」。不久罹患疾病,表現顛狂。他會趴在地上嗚咽痛哭,繼而又仰天大笑;笑罷,忽然又踴躍騰跳,接著嚎啕痛哭。有時,他會拍著肚皮放聲高歌,有時又站在鬧市瘋癲跳舞。一日之間,顛態百出。街上的市民都嫌他太吵鬧,就用酒把他灌醉,這樣才能制止他的癲狂。

一年多以後,他的顛症還沒有痊癒。這時,他改號 「箇山」。不久,又自己摸著頭頂說:「我是僧人,為何不起個和尚的名字呢?」遂即又更號為「箇山驢」。

醉酒潑墨 技藝驚人

妻子去世後,改號八大山人。山人沒有太多其他喜好,喜歡喝酒,潑墨作畫。那些喜愛他筆墨書畫的人,多投其所好,以酒招待他。事先在他的座位旁,準備好數升墨汁,若干紙張。當他醉酒之後看見紙墨,會欣然潑墨,或者用掃帚灑墨,或者用冠帽塗抹,或將紙張弄得到處都是墨水,髒得不堪入目。

然後,他揮筆將墨跡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鳥、竹石,幡然呈現另一種景觀,妙不可言。他也能洋洋灑灑地,奮筆疾書,幾十幅書法揮筆立就。

清 朱耷《芋》。(公有領域)

畫意有神 栩栩如生

他曾經畫過一枝菡萏(荷花的別名),半開在水池中,枝上依附著幾個零散的敗葉,這枝菡萏橫斜在水面上,卻是充滿勃然生機。將這幅畫張掛在廳堂中,猶如清風徐徐吹過,香氣散滿屋室。

他也曾畫過一條龍,展開畫軸,但見蒼龍在畫間蜿蜒升降,猶如飛舞一般。時人曾開玩笑說,假如讓古代的葉公看見了,一定會嚇得大叫而驚走。(成語「葉公好龍」出自漢代劉向的《新序‧雜事》。「葉公好龍」常用來比喻人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

當他清醒時,誰想求他索要一張畫、一個字,都得不到。即便將百錠黃金放在他的眼前,他也不會多看一眼。細看他的畫,無論哪一種題材,呈現出渾然一體的氣象,空曠的意境中又透著雄渾簡樸的氣息。他畫的蟲魚鳥獸,眼睛翻白,似有不屑一顧。或許,這是他的心眼靜觀世間的另一種表現吧。

八大山人的舉止看似癲狂,但是他的書法繪畫卻透著雄壯的豪氣。時人欣賞他的詩畫,能夠從中領略到唐宋之人的氣魄。

清 朱耷《荷花》。(公有領域)

(事據《虞初新志》卷11)@*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陳摶 像(公有領域)
    古代修佛修道的人有一種奇特的修煉方法,那就是長時間睡覺,有的甚至可以睡上幾十年。五代至宋初,就有這樣一位嗜睡的修道人,名叫陳摶,人稱「陳摶老祖」或「睡仙」。他經常閉門睡臥,往往累月不起。
  • 《帝鑑圖說》插圖《賓禮故人》,描繪光武帝劉秀把嚴光請進宮中,兩人推杯換盞,把酒敘舊。(公有領域)
    在古人眼中,星空是人間在天上的投影。《後漢書》記載,有一次太史令從星空中觀測到:有客星冒犯帝座。原來,不過是當時有人把腳搭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睡覺。
  • 李霨是清初保和殿大學士、一品文官,傳說他親自講述過自己的前世,而台灣有段重要的歷史也和李霨有關。
  • 北宋沈括的鉅作《夢溪筆談》記載著這樣一件事,江浙嘉興有位叫「道親」的僧人,號通照大師。有一次他途經大龍湫時,見到一位奇人身著短布衣在山間水道邊行走。此人身體輕飄飄好似在飛,腳踏落葉而過,那葉子卻都紋絲不動。
  • 「白髮滄浪上,全忘是與非。」在水邊隱居的高人,經常親近自然,日常活動都能保持心態純淨。徐明義畫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義 提供)
    誰是古今「茶神」「茶聖」呢?愛好茶道之人都會想起陸羽(字鴻漸、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陸羽的足跡踏遍中國種茶名山和名泉,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並將所得結果作成了《茶經》傳世,開導後人茶文化的風尚流傳至今,並使得中華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經典。陸羽對茶的研究為何能脫穎而出留下千古的功業呢?陸羽是怎樣和茶結緣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經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響的一生。一起來探索陸羽的生命之《歌》!
  • 清代女學興盛,才媛輩出,官眷閨秀的交遊聚會,往往充滿了儒雅和詩意。出身湖陽世家的惲珠,才思敏捷,少女時期的詩作《錦雞詩》,獨具嫻靜高華的氣質,而且流露出化凡禽為神鳥的超凡脫俗的志向。
  • 世人皆知梅花是早春花木,她為梅花作詩,偏要說:「一枝留待晚春開。」淪落風塵的她,卻因為這句詩,在及笄不久的美好年華遇見人生伴侶。從此,二人詩畫相酬,山水作伴,成就一段才女配名士的佳話。
  • 吳道子是唐朝著名畫家,他一生畫了三百多幅壁畫,並有近一百幅卷軸畫被皇宮收藏。民間畫工稱他為「畫祖」,史稱「畫聖吳道子」。
  • 清代詩壇有一位才女,長於書香之家,嫁入詩禮之族。她身邊的親友,皆是文士、才女,她本人更是這個文學家族中,一顆光華熠熠的明珠。
  • 山東才女王照圓,不僅是郝懿行治學生涯上的賢內助,自己也留下了補註古文的專業著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