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鬧市 以菊為伴的花隱道人

文/宋寶藍
高公旦經常挽留漁父、牧童跟他一起喝酒閒聊。每次喝醉了,就在湖邊放聲高歌。圖為清 戴琇《春溪扁舟》。(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96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這邊門庭喧囂,那邊叢花似錦,一動一靜,相得益彰。人們流連在花叢中,盡情地欣賞著爛漫的花朵,徜徉於「花隱」之園,似乎早已忘了菊園之主的真名。

明末清初有一個高姓道人,名巉,字公旦。他的先祖是山西人,因長年在揚州經商,就在當地成家立業。到高公旦時家道中落,高公旦因而棄商,轉為專心讀書。

高公旦所讀之書頗為奇特,他不喜歡閱讀詩文,卻能憑著自己的理解推斷古今之事。他看見世人只知勤懇讀書以求得功名,對世上其它事情卻顯得愚昧而無知,於是放棄儒學,羞於和儒生為伍。

高公旦注重自身修為,仰慕秦漢時期的二位遊俠──朱家、郭解,此二人崇尚俠義,不看重錢財,常及時出手救濟他人。鄉里有些少年喜歡逞能賣弄,到處搗亂,一開始很怕高公旦知道,等到事態發展到嚴重地步,難以收拾時,才轉而向他求救。高公旦希望他們能洗心革面,常給他們自新的機會,也會不時地伸出援手,為他們解圍。當時揚州人很敬重高公旦,凡是來到揚州的天下豪傑與賢士聽說他的聲望後,也多喜歡與他結交。

崇禎十七年(1644年),高公旦知道戰亂將要發生,於是帶著家人遷移到南徐,以避兵亂。當時,長江上聚集了各地的兵將統帥,爭相邀請公旦到自己麾下。兵征之時,諸軍征伐,殘害黎庶,高公旦不想到軍中做事,不想做那些害生之事,於是屈身退隱,並有意自污聲名,這樣才得以保全。

順治二年(1645年),揚州城中發生慘烈兵禍,恐慌的百姓像鳥獸一樣四處逃散。兵禍過後,高公旦率先獨自進城,探訪親友故交,祭奠死者,救助傷民,默默地做了很多善事。

朝代更迭,風雲變幻,看著人事代謝,世事無常,高公旦深自感念感嘆。為避兵禍,他經受了一番顛沛流離、困頓挫折,磨難將人心中的執念,逐漸地消磨,心境漸漸趨於平淡。後來,高公旦在黃子湖(今江蘇邗江縣西北)中建造房屋,每日與湖光山色為伴。心靈淡泊了,連口味也變清淡了,昔日對鮮肥魚肉的喜愛,他也漸漸捨棄了。

高公旦與湖光山水為伴,心靈淡泊了,連口味也變清淡了。圖為明 顧凝遠《山水》。(公有領域)

平日裡,他穿著寬布大衣,戴著竹皮涼帽,腳踏草鞋曳杖而行,穿梭在籬笆之間。沒有了分別之心,心境也恬淡了。他經常挽留漁父、牧童跟他一起喝酒閒聊。每次喝醉了,就在湖邊放聲高歌。

但是,沒過多久,黃子湖一帶發生水災,高家的房屋全都被大水淹沒了。高公旦覺得,要想隱居,不一定非要買下整座山才能隱居。古時大隱之人,有些就隱居在街頭鬧市,他想:我為什麼不這樣呢?

於是,他來到揚州城東南角,選地建宅,親自修建了幾間房屋。房間的陳設極為簡樸,擺放一張桌几,一張床榻,一張古琴,排放著古書古畫。他和妻子以及二個兒子悠閒地居住在這裡,生活恬淡愜意。

他在住宅旁又築起圍牆,種上五百株菊花。有一位僕人擅長園藝,高公旦帶著他在菊園裡種植灌溉。主僕二人齊心合力,呵護著菊園。等到秋天來臨,菊花從蓓蕾到爛漫,時而像屏風,時而像滿天星斗。遠遠望去,層層疊疊盛開的菊花,像是用鮮花作成的錦繡。

菊花從蓓蕾到爛漫,整齊排列像屏風,散開又像滿天星斗。圖為明 陸治《種菊圖》局部。(公有領域)

菊花顏色像玉,像金,像紅霞,像白雪,斑斕多彩。它們的味道猶如剛開封的美酒,其芳香猶如梔子花。高公旦大開院門,任由城民入院賞花。每天觀花者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廳堂熱鬧得猶如鬧市。人們看不到菊園的主人,只看見宅院匾額上題寫著二字「花隱」,所以眾人都稱呼園主為「花隱道人」,忘了他以前叫高公旦。

清朝官員張潮評價花隱道人:自古以來,隱於花間的人大多是高人韻士,而菊花尤其與隱者相得益彰。高公旦的「花隱」,妙在完全沒有重蹈陶淵明之履,隱於鬧市,更勝一籌。@*#

清朝官員張潮評價花隱道人,自古以來,隱於花間的人大多是高人韻士,而菊花尤其與隱者相得益彰。圖為清 惲壽平《菊花》。(公有領域)

事據《虞初新志》卷5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薇,一種天然生長的野菜,就是俗稱的野豌豆,是清貧人家日常生活糧食的補充,也是每餐必備的青菜。采薇,又作採薇,即採擷野豌豆。
  • 元之因喝酒過度醉死,三天後竟活過來了,告訴人們他去了和神國!
  • (shown)呂洞賓拔劍揮舞,大喝一聲,望水中一擲,一會兒淮水都染紅了......
  • 像所有的農夫一樣,承受著汗滴禾黍的付出,忍住食不裹腹的辛苦;唯一的報酬是閒暇時可以讀讀自己喜歡的書,說真話,做真事,無需造作,只要彈琴賦詩。一晃眼十多年過去了,陶淵明並不後悔。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