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為聆聽青年聲音,台中市2016年成立青年事務審議會,目前運作至第三屆,屆滿日期2019年7月。在無預警下,市府2月12日逕行公告「台中市政府青年事務審議會設置要點,自即日停止適用」。輾轉得知訊息的青年代表21日與市議員陳守達前往市府抗議,呼籲儘速成立青年發展局。教育局主秘王淑懿到場回應,將研擬轉型專責青年單位設置草案,今年3月會有初步結果。
連任三屆的青年代表邱怡婷表示,青年議會過去的提案,就有85%提案被市府採用,青年諮詢就是培力的過程。第二屆代表的何國瑞說,本屆新任議員中,就有3名曾是青年議會代表,顯見青年培力值得持續投入。
黃守達指出,市府應先承諾盡速成立青年發展局,在此前提下,廢止青年議會才具正當性。另根據《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台中市可設置32個一級機關,目前為29個,設立青年發展局是可行的。
黃守達說,「青年發展局」可從學生自治、公共參與、創新創業、青年就業、國際實習等面向去落實,對年輕人深根台中深具誘因。目前桃園已開先河,桃園做得到、相信台中也能。

針對轉型問題,主秘王淑懿回應說,「轉型是為了給更多的青年參與,並給青年更好的多元發展!」市府將在體制內成立青年專責單位,延續與擴大青年參與和服務功能。轉型期間將研擬組成青年諮詢委員會,建立溝通平台。
針對廢止要點過程涉黑箱作業?教育局表示,今年1月28日先邀集青審會總召、副總召及幹部說明未來青審會轉型方向,將意見納入辦理參考,而溝通並未結束、仍會持續。近期會再邀集第3屆青年代表雙向溝通、了解意見。
教育局也指出,檢視各縣市政府作法,只有台中以「仿議會」方式,對此,外界也質疑其「民意基礎」、「選拔代表性」、「參與人數的侷限性」等。青年發展不應限於公共事務;市府在體制內設立青年事務專責單位,即能有效整合青年政策,包括創業、就業、產官學合作,以及公眾事務。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