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福彩3d预测- 线上博彩全攻略

在他們面前 猛虎溫馴如羔羊

文/宋寶藍

清 線繡《道高伏虎》。(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639
【字號】    
   標籤: tags: , , ,

虎為百獸之王,因其威猛,稱雄山林。雖然世人談虎色變,然而,在一些人眼中,老虎猶如溫順的羔羊。晉朝名士郭文與虎相伴;一位被擄女子幸遇老虎引路出逃;高僧勸慰老虎返歸深山。萬物皆有靈,老虎也自有牠的心聲。

無害獸之心 獸無傷人之意

有一年,洛陽被敵軍攻陷,郭文到餘杭大辟山中避難隱居。他將木頭靠在樹上,在上面覆上茅草做了個草棚,從此住在裡面,四周也沒有圍牆。當時,常常聽到有野獸闖入百姓家中害人,然而郭文獨居十多年,並沒有受到絲毫傷害。

郭文隱居天柱山時,住在大壁岩的石洞裡。太和真人曾經降臨石室,教給他道法。郭文潛心修道,隱遁不出。

有一次,一隻老虎張著大嘴來到他的石室前,好像求告他什麼事。郭文好像聽懂了牠的意思,於是把手伸到虎喉中,把卡在裡面的骨頭掏了出來。次日,那隻老虎為報恩,銜著一隻死鹿放在石室前,獻給郭文。從此這只老虎常常馴服地跟隨在郭文身邊。郭文還可以摸牠或牽著牠走。

如果郭文出山,老虎也必定跟隨他。有時進到城裡,儘管行走在人群中,老虎猶如家犬或羔羊一樣,低垂著腦袋跟著郭文,從來不敢露出凶惡的模樣。有時,郭文把寫好的書卷放在牠的背上,老虎也會載著書卷而行。有時,郭文將採來的山果、竹葉裝在筐裡,讓老虎載著,一起到街市上換些米鹽。

晉朝皇帝聽說此事,將郭文召入宮中,問他馴虎之術。郭文說:「我只不過順應自然的規律罷了。人沒有害獸之心,獸也不會有傷人之意。何必用什麼方術?老虎猶如百姓,撫愛牠,就會跟隨人;虐待牠,牠就與人為仇。治理百姓與馴服猛虎,能有什麼不同?」

皇上讚賞他的話,想留他在朝中為官。郭文無意入仕,到鰲亭山隱居遁世。因其修行有素,終是得道成仙而去。

女子出逃奇遇 猛虎引路

晉朝時,有個朱姓女子,有一年被胡寇擄走。胡人想強占她為妻,她誓死不從。胡人罰她去放羊,就這樣過了十年,她始終都沒有屈從。

有一天,朱氏趁機逃了出去。起初因不識路,她晝夜兼行,一路向東走去,徑直走入一座荒山野林,遇見了一隻斑斕猛虎,離她只有幾步。一開始,她有些恐懼,過了一會兒,心裡稍稍安定下來。見老虎無意傷害她,就隨著老虎一起走。就這樣,朱氏跟著老虎走了十多天,來到青州地界。將要入村時,老虎忽然消失了蹤影。

歷經一番周折,朱氏出家為尼,法名明感。有時犯下小錯,她會連日懺悔,直到看到祥瑞的景象;有時她會看到花如雨落,或聽到空中傳來的響聲,或親眼目睹神佛聖像,或會夢到吉祥的夢。因其德高望重,江北有許多善男信女都向她頂禮膜拜。

晉廢帝太和四年(369年)春,晉司空何充見到她,十分敬重。考慮到京城還沒有尼寺,於是獻出自己的一處住宅,為她修建寺院。寺廟建成後,何充徵詢她的意見,為新寺定名,朱氏有感而發,說何充建的寺院,正是在興造福業。於是為寺院定名「建福寺」。

高僧馴虎

民國二十三年冬天,粵地修建了道場,請求虛雲和尚傳戒,講解戒律的具體內容。民眾從四面八方湧來,高達數百人,粵地的官紳家眷也多來隨喜,當時皈依的有不少人。一些達官顯貴也帶著士兵到場聆聽佛門梵音。

一天夜裡,江孔殷的兒子叔穎正站在藏經樓上,忽然發現寺院門外出現兩道電光。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隻猛虎。

眾人無不驚恐,一片譁然。士兵們趕緊持槍上膛,準備射擊。就在這時,虛雲和尚突然現身,阻止了士兵。人們看到老虎趴伏在階下,似乎有所請求。

於是虛雲為牠說了一番話,並叮囑牠歸隱到深山,以後不要傷人。老虎很有靈性,似乎聽懂了他的教誨,伏首再三才離開。一面走,一面回首看著虛雲,不捨離去。

此後,這隻老虎每年必會出巡一二次,來到山豬野獸絕跡的地方。偶爾,虛雲會聽到虎嘯聲,立即出去看牠,慈善地安慰牠一番,再遣牠離去。

參考資料:
《晉書》卷九十四
《太平廣記》卷十四
《比丘尼傳》卷一
《虛雲和尚自述年譜》@*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只有不斷地以善念與宇宙萬物溝通,才能凈化自己的心靈,改變周圍的環境。相反,惡念、惡語不僅能給人造成傷害,同時也將使周邊的世界與環境更加惡化。萬物皆有靈,此言不虛;心中有蓮花,才能看到蓮花開!
  • 虛雲老和尚的一生歷盡折磨且極富傳奇色彩,流傳許多他的神蹟與奇事:發願祈雪以消除瘟疫和解除旱災,112歲時遭到中共軍警的毒打和迫害,為蔣介石預言二戰結局。
  • 世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每當大劫大難降臨時,總有人能倖免於難,平安歷劫。
  • 民國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雲南僧人具行披上袈裟,跏趺坐在干禾稈上,他左手拿著引磬,右手敲著木魚,面向西方念著佛號,突然身體自放火光。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祕訣是一個字!葫蘆裡面怎麼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未解之謎》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