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誤罵成「兔子」 梅蘭芳祖父仍慷慨濟人

作者:章閣
1940年代的梅蘭芳全家福照片。(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365
【字號】    
   標籤: tags: , ,

20世紀初期,日軍侵華,京劇大師梅蘭芳不願意為日軍演唱,因他飾演旦角,登台演出需要刮鬍淨面,他索性留起了鬍子長期罷演,就斷了經濟來源。但那時的他寧可賣掉房子,靠販賣字畫艱難地維持生計,直到日軍投降後才重登舞台。眾人都知,梅蘭芳昭彰梨園正氣,而他的祖父梅巧玲,不僅是知名的京劇演員,也是一位慷慨的俠義名伶。

梅巧玲早年嘗盡人間冷暖,學藝時受盡虐待和打罵,還曾被人誤以為是兔子(男妓),遭到羞辱和唾罵。世人常說「戲子無情」,但一生酷愛梅花的他,卻在澆漓的世風下,屢屢上演人間真情。

手不釋卷 精益求精

梅巧玲(1842年-1882年),原名芳,正名芳普,字筱波,一字雪芬,號慧仙,綽號胖巧玲,別號蕉園居士,自號梅道人,是著名的青衫花旦演員,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爺爺。

他面如銀盤,肌膚細白猶如凝脂,花旦扮相雖不嫵媚,卻也落落大方。素來喜歡結交文人雅士,與他們研究字音與唱腔,樂於談論史事掌故。閒暇時,他手不釋卷,經常讀《三國志》、《資治通鑑》、《綱鑑會纂》及《易知錄》等書,對於古典韻語,隨口即出。

所以梅巧玲除了演戲之外,也善於書法,工於漢隸八分體(書法),會詩歌,也會繪畫。無論在舞台上,還是生活中,他飾演著各種角色,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名伶。

遭人辱罵 贖當相報

咸豐九年(1859年,己未年),安徽桐城人方朝覲(字子觀)入京趕考。偶然中,見到梅巧玲,被他的風度所折服。從此每天都要去見他,否則吃飯無味,坐臥不安。當時,與方朝覲一同趕考的,還有他妻子的弟弟光熙,二人一起住在西城根的試館。

方朝覲風雨無阻,每天必去巧玲處。雖然沒有花費很多,然而吃飯喝酒的費用,總是免不了的。方朝覲本是一介寒士,帶的錢並不多。為考試準備的費用全都花完了。錢不夠了,他就去典當自己的衣物。

起初,梅巧玲以為他是貴公子,後來才知道他是個寒士。當方朝覲逐漸把衣服當完了,巧玲便極力阻止他來相見,但是他不聽,於是,梅巧玲就想著報答他。

待他進入考場後,梅巧玲驅車來到試館,方朝覲的僕人方小見到他破口大罵:「我家主人的身家性命,一半都給你這個兔子了,你還來幹什麼?」方小誤以為梅巧玲是男妓,所以用「兔子」辱罵他。

梅巧玲說:「你不要用污言穢語罵我。我來是為了給你家主人想辦法的。聽說你家主人把衣服都當入質庫了。可有此事?」

方小怨恨地說:「你還有臉說什麼,都是為了你?」梅巧玲問他:「那當票在哪兒?」

僕人說:「看來,你真是貪心不足,還想著把當票拿走啊!」巧玲說:「不是。我是想,趁著你家主人此時入場,你把當票全都收集好,然後帶個空箱子跟我走,就行了。」

於是,梅巧玲花了四百兩銀子,把方朝覲的衣服全都贖了回來,送他的僕人方小返回試館後,就離開了。

慷慨濟助 勉勵儒生

次日,方朝覲走出考場,回到試館。僕人告訴他此事,方朝覲感激涕零。當他打開箱子,更是大吃一驚,原來箱子裡除了衣服外,還有一張二百兩銀票和一封信,信上說:「這些留為旅費。如果報捷後,一切費用,當再為你設法籌措。場事完畢,務必用心寫殿試策論。等館選之後,再來相見。此時你若來,我只能以閉門羹相待,勿要錯怪。」

方朝覲看完書信,感動地泣不成聲。其他同試者都稱這真是件奇怪的事。方家僕人驚訝得大聲說道:「真的,真的,真的是個好兔子!」方朝覲一聽,大怒:「如此仗義之事,即便是朋友也很難做到,你竟然還敢叫他是兔子!」

場事結束後,方朝覲急忙去造訪梅巧玲,果然讓他吃了閉門羹。方朝覲只好定下心來,閉門複習功課,並且每天練寫楷書數百字。

待發榜那天,梅巧玲得知他榜上有名,日色還未降落,便穿上正式的衣服,跪拜稱賀,又給了方朝覲二百兩,說:「明天,你要去拜見主考官、同考官等人,一切需要的費用,我都已經為你準備好了。」方朝覲堅持不肯接受,梅巧玲說:「你不接受,就是侮辱我,你侮辱我,我應當跟你絕交。」方朝覲不得已,才接下了贈金。

義報知己 恪盡祭禮

方家僕人見了梅巧玲,向他行大禮,大叩其首,嘴裡還說著:「梅老爺,小的該死。小的以前認為你是個壞兔子。哪曉得,你比老爺們還大方呢。」僕人的話,弄得梅巧玲哭笑不得。

等到館選那天,梅巧玲又準備了二百兩賀禮。方朝覲說:「今天,說什麼也不能再領了。我既入翰林院,就有公費可用,不必再耗費你的錢財了。」梅巧玲這才作罷。

誰料,館選後還不到一個月,方朝覲就病故了。梅巧玲身穿一身白衣,前來弔喪,撫著棺材,不禁痛哭,再次送了二百兩,作為喪葬費用,並為他服喪二十七天。

有人問他:「你的客人很多,為什麼唯獨對方朝覲那麼厚道?」梅巧玲回答道:「我的客人都以戲子看待我,雖然賞我豐厚,卻時常侮弄和輕蔑我。惟有方君說我不像戲子,並且說我假如能讀書應試,必當不在人下。我與他結識半年,他從來沒有說過一句猥褻的話。對於我平生的第一個知己,不這樣報答他,還要報答誰?」

從此之後,梅巧玲名震京城,王公大人都以能與他相談為幸事。慷慨仗義的梅巧玲不知為人散去了多少錢財,但他終能積攢了幾十萬錢,開設了許多商業行號。

慷慨賑濟 焚燒借據

清文宗咸豐末年,京城有一位太史(時人對翰林別稱)本是世家子弟,因揮霍無度,很快家財就散盡了。這位太史向來特別眷顧梅巧玲,經常來捧場。

因家財散盡,太史就向梅巧玲借了二千兩銀子,還沒等償還,太史就因病在寺院中去世了。

太史去世後,他的同鄉出面,召集眾人料理喪事。他請鄉人都來到太史靈柩停放的地方,同大家一起商量,籌些費用安葬太史棺柩。

然而,眾人各訴自家生活窮苦,處境艱難,彼此推讓,不肯出錢。一直到傍晚,所籌銀兩不過百數。就是這一百兩銀子,還是那位同鄉費盡口舌,才討來的。就在左右為難之時,忽然門吏來報,說是伶人梅巧玲來了。眾人彼此對視,驚愕地說:「難道他是來要債的嗎?要是他看見我們的捐款,或者會立即向我們索要吧?該怎麼辦?」

眾人話還沒說完,梅巧玲就進來了。但見他穿著一身素服,哭著痛悼太史,格外悲傷。人們紛紛勸他,節哀順變,人死不能復生。

梅巧玲漸漸停止了哭泣,轉而對眾人說:「太史生前,曾向我借過二千兩銀子。如今他已經去世了,留下年邁的母親和幼小的孩子,我又怎麼忍心索要舊債呢?」

說著,他取出債券,在太史靈柩前,深深作揖而拜,當即就著蠟燭,燒掉了借據。他又慢慢地掏出另一張票據,交給了那位料理太史喪事的同鄉,說:「我聽說要護送太史的靈柩歸鄉,所需費用還不夠。謹備了二百兩銀子,幫著牽一下靈車吧。只是遺憾,我的職業卑賤,收入不多,不能報答知己了。」話罷,梅巧玲擦擦眼淚,就離開了。在場的人們都為他的舉動感到震動。

世人都說「戲子無情」,逢場作戲。太史艱難時,梅巧玲出資慷慨相助;太史去世後,他先焚燒債券,當眾勾銷債務,又無償饋贈錢財,送知己最後一程。這份情義令人觸動。

人生在世,猶如浮萍。梅巧玲早年學藝受盡打罵,嘗盡人間冷暖。在人心澆薄的時刻,即使對去世的故人,他都不忘再送一份真情。

名伶二子 傳承父業

梅巧玲結婚後,和妻子育有二子。長子叫梅雨田,乳名大鎖,為著名琴師,是譚派老生譚鑫培的御用琴師。為譚鑫培的演出演奏胡琴多年。

梅巧玲的少子,乳名二鎖,繼承了其父的才藝,唱青衣,也唱花旦兼小生,為人忠實厚道,神似其父。梅巧玲,字雪芬,所以少子叫作梅肖芬。二十三歲那年,肖芬不幸死於腦炎,留下一子,即梅蘭芳。

光緒八年(1882年),梅巧玲在北京琉璃廠南邊的梨園公所參加集會。因天氣炎熱,不幸猝死,年僅四十一歲。義伶英年早逝,當時為他送葬的人群,綿延數里,轟動京城。梅巧玲一生酷愛梅花,眾人按照他的願望,在其墳墓上栽種了三百株梅花。

梅巧玲一生演戲,在《雁門關》《得意緣》《烏龍院》《破洪州》《打金枝》《二進宮》等戲劇中詮釋了很多角色。他在梨園方寸之地,唱盡中華國粹,又以贖當,焚券,揮金周濟四喜班上百人的義舉,傳承著戲曲世界的義薄雲天。

參考資料:
《棲霞閣野乘.梅巧玲軼事》
《清代野記.優伶俠義》
《眉廬叢話》卷7@*#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妝扮」是戲劇的要素之一。我國自從優孟為孫叔敖衣冠,巫覡為〈九歌〉中的神靈以來,已啟戲劇妝扮的先聲。戲劇的妝扮,演員的性別和所飾演的人物,不必求其一致﹔也就是男可以扮女妝,女可以扮男妝;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若考其源起,觀其時代風氣,那麼對於我國古典戲劇的了解,必然有所助益。
  • 利慾薰心的官員和商人要大拆特拆,對傳統文化、民族瑰寶缺乏認識的人們因無知而冷漠,而這正是中共當局通過暴力執政、無神論洗腦要達到的目的。正是這樣的政權性謀劃,導致了文明的流失,以及普遍性的、國民在文化、道德上的墮落。
  • 北平的菊花鍋子,以當時八大飯莊的「同和堂」做的最有名。據說總是點好酒精後才端上來,高湯一滾之後,茶房把料下鍋,再放菊花瓣,蓋上鍋一燜,立刻撤下去分成小碗給客人,因為幾味配菜都很嫩,怕客人操作,吃到的東西太老。
  • 唐美雲戲演得好不說,出身戲曲家庭,她對於自己的生命角色有深深的承擔,更有深深的自覺。她成立戲班,培養後進,年年推出新戲,作可能的探索卻永遠不忘戲曲的立基,她將全副心力何只花在表演上,更直顯一個演員在生命承擔與文化重振上的可能角色。
  • 「白髮滄浪上,全忘是與非。」在水邊隱居的高人,經常親近自然,日常活動都能保持心態純淨。徐明義畫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義 提供)
    誰是古今「茶神」「茶聖」呢?愛好茶道之人都會想起陸羽(字鴻漸、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陸羽的足跡踏遍中國種茶名山和名泉,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並將所得結果作成了《茶經》傳世,開導後人茶文化的風尚流傳至今,並使得中華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經典。陸羽對茶的研究為何能脫穎而出留下千古的功業呢?陸羽是怎樣和茶結緣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經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響的一生。一起來探索陸羽的生命之《歌》!
  • 清代女學興盛,才媛輩出,官眷閨秀的交遊聚會,往往充滿了儒雅和詩意。出身湖陽世家的惲珠,才思敏捷,少女時期的詩作《錦雞詩》,獨具嫻靜高華的氣質,而且流露出化凡禽為神鳥的超凡脫俗的志向。
  • 世人皆知梅花是早春花木,她為梅花作詩,偏要說:「一枝留待晚春開。」淪落風塵的她,卻因為這句詩,在及笄不久的美好年華遇見人生伴侶。從此,二人詩畫相酬,山水作伴,成就一段才女配名士的佳話。
  • 吳道子是唐朝著名畫家,他一生畫了三百多幅壁畫,並有近一百幅卷軸畫被皇宮收藏。民間畫工稱他為「畫祖」,史稱「畫聖吳道子」。
  • 清代詩壇有一位才女,長於書香之家,嫁入詩禮之族。她身邊的親友,皆是文士、才女,她本人更是這個文學家族中,一顆光華熠熠的明珠。
  • 山東才女王照圓,不僅是郝懿行治學生涯上的賢內助,自己也留下了補註古文的專業著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