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僧人精通術數 預言自己的結局

作者:杜若
僧人神秀預知自己的結局,特別祈求李仁鈞日後將其葬在家鄉瓦棺寺後林中。(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06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唐時期,有一位僧人精通術數。他準確預言了一樁婚事,時隔多年終是應驗;他也準確預言了自己不幸的結局。

唐朝時期,有一對表兄弟崔晤和李仁鈞,崔晤比李仁鈞年長一些。唐德宗建中末年(約783年),兄弟二人來到京城,等候新的官職任命。當時薦福寺有個僧人,人稱神秀,此人精通陰陽之術。因其有預測能力,受到宮廷供奉。

一天,崔晤和李仁鈞一起拜見神秀。神秀只和他們泛泛地說一些天氣冷暖之類的話,沒有說一句關於兩人的命運前程。趁崔晤不注意時,神秀在門後悄悄地向李仁鈞拱手,請他找個時間,跟他單獨談談,並說有重要的事要跟他說。

不久之後,李仁鈞特意赴約,來見神秀。神秀為他準備了豐盛淨潔的飯菜,恭謹敬重地招待他。二人一直談到半夜。

神秀說:「九郎(指李仁鈞)你註定要做江南縣令,而且很稱你的心意。從此六年以後,會當本府的糾曹。那時,正是小僧的死期,而到時的監刑官就是九郎。」

原來神秀早已預知自己的結局,特別祈求李仁鈞日後料理他的喪事,將其葬在家鄉瓦棺寺後松林中,在一個最高最寬敞的地方,能盡覽上元縣的全部美景。並請李仁鈞為他建一座塔,作為藏骨之處。李仁鈞聽罷,緩緩地說道:「如果你說的是真的,我一定盡力而為。」

神秀哭了很長時間,接著又預言了李仁鈞的婚事。他預知崔晤只能做一任官職,之後崔家敗落,崔晤的女兒會流離失所,只得寄居在親戚家裡。將來,崔晤的女兒還得由李仁鈞來照顧。最終李仁鈞會成為崔家的女婿。說完這些,神秀叮囑他不要泄密。

李仁鈞回到旅店,見到崔晤,只是對他說:「神秀說我最終會成為兄長的女婿。」崔晤說:「縱然我的女兒命薄,又怎麼可能嫁給你這個種田翁做媳婦呢?」李仁鈞說:「就好比王昭君嫁給了匈奴單于,不也一樣生活嗎?」兩人彼此對視,繼而開懷大笑。

後來,李仁鈞的運程,果如神秀和尚所言。他先是補缺,當了南昌縣令,任職期間官聲很好。之後,他又被任命為本府糾曹。這一年,有個人犯下了泄漏皇室祕辛的大罪,被驛站官差押解到州府。朝廷頒發詔書,命州府處死該罪犯。

那名罪犯正是神秀,他脫衣受刑之前,注視著監刑官,細看果然是李仁鈞,神秀大喊提醒他:「瓦棺寺松林中的事,請你不要食言。」神秀死後,李仁鈞大哭了一場,向官府請假,用自己的俸銀雇了一艘小船,帶著幾個能幹的差吏,將神秀的遺體送到上元縣,買下了瓦棺寺後松林中的那塊地方,如約將其安葬,並在上面壘了一座藏骨塔。

崔家衰落

此時,崔晤已去世多年。崔晤同父異母的弟弟崔曄,帶著崔晤的女兒來到高安。崔曄窮困落拓,又喜好出門旅遊,只留小妻殷氏在家。殷氏曾跟常守堅學過秦箏,盡得他的技法真傳,平日她對崔晤的女兒也很好。

時逢有一伶人善於彈箏,從南昌軍中流落而出,一路乞討來到高安,此人也是常守堅的弟子,所以殷氏跟他見了面,她跟這位軍伶說:「崔家小姐容貌和德行都很出眾。如今她已長大成人,你拿著介紹她的戶籍文書,等進到達官貴人的府第時,給她找一個好人家!」這位伶人按照殷氏說的做,拿著描述崔女資質的狀書,拜訪士大夫家門,但都沒有得到回音。

一天,這位伶人拜見鹽鐵侍御李仁鈞,將狀書放在茶几上。李仁鈞看到,憐憫地說:「我的妻子很久前就去世了。平日家中為我燒水做飯,侍候我的只有一個老太太和一個小僮。這樣的光景常常讓我感到後半生的孤獨淒涼。崔晤的女兒,實際上是我的表侄女。我對她就像對待妹妹,她對我就像哥哥一樣。」

他想起昔日神秀的預言,有一天他終會成為崔家女婿。神秀的話就像契約一樣,預言了這場早就註定的姻緣。於是李君納崔氏女為繼室,以告慰崔兄在天之靈。

(事據《異聞錄》)@*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雌性蜾蠃於產卵時,取泥球築巢,後產卵於巢內,用絲把卵懸在巢內側,再外出捕捉小青蟲。蜾蠃以針刺麻醉小青蟲後抱回巢,作為自己幼蟲的食物,
  • 宋朝年間,永嘉城附近有一個鄉村,鄉村裡住著一對姓項的夫婦,自家雖然貧窮卻是樂善好施。一天夜裡,一個怪老頭進了項家門,吃光了項家僅有的白米飯。項家夫婦細心地款待怪老頭,然後,不可思議的怪事發生了,怪老頭施展了搬運功……
  • 懸疑墓誌銘:「龜言土,蓍言水,甸服黃鐘啟靈趾。瘞在三上庚,墮遇七中已,六千三百浹辰交,二九重三四百圯。」它預測了墓穴塌壞的日期,並具體指出初葬日,以及從入葬到塌陷日之間經歷了多少年,幾個月,多少日。後來推算結果一天也不差。怎算出來呢?
  • 唐朝人寫的《酉陽雜俎》記錄了這麼一件神奇事:開元年間,一次秦中大旱。唐玄宗便請當時很有名氣且精研數術的一行法師祈雨。一行法師同意了,但向玄宗要一件有龍的器物。玄宗就讓法師自己去府庫中找。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評論